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促进农类高职院校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应对现代农业发展对复合型农业专业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农类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集聚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组织开展跨专业的教学、实训、科研、社会服务,是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应以专业链对接农业产业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发综合类课程、实施跨专业综合实训、打造跨专业教学科研团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措施,打破农类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多专业协同,形成专业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人才培养之根本.学校能否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运行与管理机制构建等方面,研究与实践以"顶岗实习"为主线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产业链发展,高校根据自身状况整合各学科专业办学资源,建设彼此结合与支持的专业群,以群力量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校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为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优秀复合型人才,许多高校石油化工专业群积极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着手构建了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创新改革,建设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实施跨国境、跨校企、跨院校、跨专业、跨理实的培养战略,以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据此,本文主要针对石油化工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高职汽车专业为例,通过与上汽大众合作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校企双方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高水平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深度剖析,以期为优质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拓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思路,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法制环境.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要取得成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学习团队等方式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并采取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专项督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确保复合型人才培养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多元协同路径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能够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彼此融合,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推进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具体分析多元协同路径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以及衔接价值,结合当前校企合作情况,教育内容情况,教育理念情况,找出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发展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要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学师资队伍,搭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通过内部运行机制,外部支持机制,以及实践育人平台的共同搭建,进一步保障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多元协同育人,更好地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途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致使基地的实践教学组织水平低、教学实训功能弱化,难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基地建设的目标出发,加强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包括以“契约”为保障的校企合作利益共享机制、统筹基地功能发挥与管理的组织承载机制、实践教学体系随生产内容调整机制、学生实训“双师”指导与考核机制等,努力实现由“引企入校”向“引企入教”的升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学力"技能型创新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追求,校企深度合作是实现"高学力"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之一。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目标体系、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的建设为高职院校培养"高学力"技能型创新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学校建设中的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与辐射、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只有搭建好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才有落脚点,高职教育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企业合作中,探索出一条"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基本建设、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完成岗位技能考核"的"五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多元化的要求,分析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及必要性,提出通过校企协同创新联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观点并从校企合作模式建设、"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以及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对策,积极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探索。符合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以及高职院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运作模式,逐步形成校企共享资源、共同育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学在经济创新驱动、行业融合跨界的背景下,面临新的人才培养改革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在新经济常态的大背景中,实施电子商务专业教学颠覆性的改革,以适应行业对复合型、技术型电商人才需求,这是摆在高校面前的新课题.只有认识到当下专业壁垒的客观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刚性制约以及校企合作错位等教学改革的障碍存在,才能从根本上打破专业壁垒,提高校企合作权重,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渐次推进教学改革进程,真正实现电子商务专业的跨专业融合,以满足电商行业对复合型技术型人才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更为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了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以突出教学化特点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从校企双方合作切入点的选择、合作过程的推进以及教学化校外基地建设的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进一步紧密校企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小微企业作为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导向,建立合作共赢的平台。企业所紧缺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得到满足,学校的育人目标也顺利达成。文章分析高职院校与中小微企业的利益驱动机制,探讨双方合作共赢的途径,为高职院校的深度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信息技术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通过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以及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助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模式,是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整合资源的重要平台。根据以往的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的经验,结合课程改革的思路,从具体课程教学微观的领域出发,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课程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为校企合作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依据,也为高职院校如何突破模具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如何找到适合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不仅关系到高职旅游院校的生存,更事关旅游行业健康发展。文章根据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在分析国内外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教学组织安排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构建"互动式"校企合作机制,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探索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如何培养兼具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大量企业调研和方案论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施高职电子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目标、课程开设、教学设计、案例选取、师资队伍建设等均以校企协同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凸显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可引导学生进行高科技创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同类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而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前提.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就如何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功能拓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建设内容。构建校企合作的三会平台,探索共建专业的三种模式,凸显高职教育的三大职能。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状,提出了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