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在专业生活中,新手阶段教师的道德学习进程才能顺利展开。没有新手阶段教师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兴趣等解决其所遭遇的现实教育问题,其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诸方面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道德学习也就无从发生。  相似文献   

2.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根基,选择并运用真确的道德事件,以诱发学生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唤起其真情实意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公民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时期,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从个人品德、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呈现了丰富的公民教育内容.运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开展公民教育时,教师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应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学生经验,以学习活动为核心,深化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综合性等众多特征。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近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学生伤害事件,这些事件的本质即是学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师、学生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的教育地位上。为此,笔者就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小学阶段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阶段的教育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能够提升综合素养,再加上国家现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国教育要从小学阶段抓起,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原则和如何展开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的道德生活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中华民族道德观念魅力四射、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多彩、道德传统初步形成的时期,它所锻造的价值观奠定了中华道德生活的基础,创制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华礼仪文明的基本架构,崇尚的伦理品质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先秦时期的道德生活为后世道德生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和开发的不竭资源。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的灵魂在于唤醒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灵魂,道德事件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是道德智慧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道德智慧的养成关涉儿童的生活、生命和未来的成长,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儿童教育中缺失道德智慧,表现为过度性和驯化式的教育,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培养儿童道德智慧的意识,对儿童智能开发的片面理解,以及对养成教育的误读等。儿童道德智慧的养成需要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活动和遭遇到的道德事件等途径来选行。  相似文献   

9.
学生应该回归生活,因为社会的生活是教育内容的源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情感体验来源于生活,诗歌的内容、情感也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写照和反映。本文从对话钓鱼岛事件、汶川地震、性观念三个方面来探究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中的道德情感教育,让学生用情去悟理,用亲身实践去丰富自己的体验,在体验中实现了学生道德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10.
李静 《山东教育》2020,(1):105-105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A2):111-112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加快了对周遭事物的认知能力,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存在一些叛逆心理,正是需要对其进行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阶段。较好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拉近学生和道德与法治的距离,帮助学生感受到道德法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教学中树立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主,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就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道德自主的研究一直颇受国内的重视,人们意识到道德的形成并非是道德灌输的力量所能够塑造的,而是靠个体的道德自主建构。从理论和实践看,道德选择能力培养、道德体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实践教育等成为重要的研究潮流和实践内容。如何加强这些内容教育,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但这些研究和实践仍然存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人的发展不仅遵循一定的规律,呈现出发展的连续性特征,而且有着非连续性发展的特点。从对道德发展的普遍性和具体性、道德发展研究的切入点、道德教育的方法等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研究可知。人的道德发展不仅具有规律性、阶段性的一般特征,而且呈现出非规律性、非连续性的特点。借鉴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学校道德教育尤应关注教育事件,把握道德发展的关键点;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结合的教育形式,注重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14.
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走出当前困境,应关注日常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道德资源。诸如,提取有争议的道德意义事件,捕捉学生日常道德表现,营造有生活气息的道德氛围等,同时应重视生活中的活动和交往。因为,生活世界是德育的根基和深厚土壤。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75):103-104
小学阶段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时期,在面向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时,《道德与法治》作为正确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观念的主要课程,在小学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本中的很多事例都是贴近于小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其中的内容也是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道德现象。经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规范。同时,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和世界观,促进小学生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素质。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大学生道德现状和高校德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德育困境的症结在于目前高校德育停留在道德认知教育阶段,不能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进一步内化为道德情感,并提出高校德育的出路是从道德认知教育转变为道德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80):105-106
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伴随着孩子们的一生,但小学阶段是孩子们道德与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核心素养是我国进入教育新阶段后提出的新概念,让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旋律是现代道德与法治课堂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教育孩子们从小要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所以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及三观是否正确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小学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正确地引导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以及三观是至关重要的。我国一直就秉承着教书先育人的理念,我国的教育首先是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开始的。小学阶段正确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祖国未来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隐藏于人类道德生活中的道德力量,道德记忆承载着集体道德承续的遗传基因,提供着个体道德建构的生活原型.在道德记忆的视角下,道德教育是道德记忆承续、建构与转化的过程,是人类道德具有持续生命力的重要保障,是个体形成道德认同、生成道德智慧的关键.然而,当下道德教育正面临集体道德记忆承续式微、个体道德记忆建构受阻、集体与个体道德记忆整合困难的危机.为此,道德教育应重塑道德记忆的教育价值,通过萃取传统道德文化精华、回归个体道德生活世界、播种道德智慧的逻辑路径,充分发挥道德记忆应有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9.
道德内容的绝对性内容包括普遍性和形式化的道德原则、广泛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与德目以及共同的道德理性;道德内容的相对性内容包括由个体道德判断的独特性、群体生活的差异性、道德事件本身的复杂性等决定的道德行为、判断和规范的相对性。道德内容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决定了道德教育中"对话"的基本内涵。对话不仅是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也是现代社会道德存在和延续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0.
道德和道德教育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道德教育应立足于道德生活现产弘扬道德理想,从多元道德化中筛选符合道德演进规律的伦理精神充产道德教育内容,注重发展受教育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