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华应龙老师是一位行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艺术大师。他总是在不停的挑战与创造中用一个个灵动的课例让人惊羡,让听课老师赞叹“我怎么没想到”,让学生生发出“想不出后面会发生什么”的评价。下面我们就以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为例,欣赏这种前路未知的课堂结构,体味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无尽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主体在教学,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什么样的数学课是高效率的课?怎样才能上一节高效率的课?也是我们每个老师经常思索的问题.随着教龄的增长,随着经验的增加,随着课程改革让我们理念的改变,我的脑子里逐渐出现了高效课堂的轮廓.  相似文献   

3.
这个星期我们几个音乐老师忙着准备器乐进课堂的录像课,在得知这个消息时孩子们特别兴奋,在平时的练习中也显得格外认真。孩子们知道,这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为了让孩子们都能体验器乐的魅力,我们在各个年级安排适合学生的器乐教学,将器乐教学渗透于每一节音乐课中,让器乐教学真正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4.
让课堂提问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有效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也是最为关键的教学方式之一,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然而,我们注意到课堂上不少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虽然肯问,但不善问,缺乏对课堂提问策略、原则的基本把握,不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于此,本文针对课堂提问的若干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问题一:问题缺乏精心设计课堂上教师一般都重视提问,可有些老师课前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能正确把握学生认知水平,上起课来信口而问,为问而问。结果是缺乏质量的问题充斥课堂,学生思维的培养无从谈起。有人说,好的提问设计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提…  相似文献   

5.
一个个灵动的“生”,一位位睿智的“师”,一堂堂精彩的课,呈现的是一种“场”,碰撞的是一种“思”,传达的是一种“理”,浓缩的是一种“悟”。教学方法的极致,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背后,是教学智慧。教学智慧的具体表现,在于教师在课堂学习互动中的因难见巧和因势利导,让我们一起来研习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审视自我课堂,感悟名师智慧!  相似文献   

6.
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肖立山老师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射线、直线、角》一课,肖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增强了数学课堂的亲和力,尤其是一些教学细节的恰当处理,让概念教学更细腻、更精致。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变得生动有趣呢?于永正老师的一次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教学,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节课,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首先和学生摆谈自己的姓名,问学生"怎么称呼我",从于老师、于爷爷、于伯伯到于永正,于老师的幽默让学生感到特别轻松愉悦。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在  相似文献   

8.
课堂中的意外,远远超出了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范畴,它常常让许多的老师束手无措、懊恼不已。其实,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我们不可能控制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完全按照我们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走,课堂教学应该把握教学目标灵活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意外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在于使学生“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精神境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教师要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发现”为培养学生的“发现”的能力。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做法。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过程是:有问——敢问——善问的过程。要让学生“有问”,就要给足时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还要合理安排质疑时间(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有问”,开始只在文章的字、词表面上,所提的问题,要么是鸡毛蒜皮的,要么脱离文章不着边际,甚至是“傻问题”。教师要特别鼓励学生“敢  相似文献   

10.
那次参加区电教课比赛,让我至今不能释怀,因为那是一节失败的课!原本是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却被我不断的"问"破坏得索然无味.现在想来,其实语文的课堂就如一次旅行,而老师就如导游,学生就如游客. 想做好课堂上的"导游",我觉得就必须关注一个"问"字.教师的问,学生的问,如何问,问什么.现在对于那些热热闹闹的课堂许多人提出质疑:这节课,究竟谁是教师,谁是学生?我们很多的、不厌其烦的"一问到底",并非出于学生的求学真需,更多的只是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扭转这样的现象,我想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注重让学生敢于问、乐于问、善于问,其次注重自己"问"的有效性和主导性,最后要注意把握教师"问"和学生"问"在课堂中的一个度,让"问"成为真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需不需要老师的"问"?对这一部题大家大概已形成共识,这就是课堂中老师恰当的"问"是提高课堂效益、拓展课堂思维深度所必须的。只是,如何在课堂中"问"得得法、问得巧妙,这又是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的课题。下面的一则教学案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起初我认为异步教学很难,毕竟我们接受传统教学已经有七年了,现在想要改变学习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说我们对异步教学很陌生,并没有接触过。可是经过几天的学习,我改变了自己原有的看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在课前、课上和课后,又有六个紧密相连的因素,分别是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这主要是让我们在课前自学时认真,课后及时复习。在课上自学时又有六个环环相扣的环节,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这六个环节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3.
刘芳 《中学俄语》2013,(12):20-20
在现代交际教学观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应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上一堂课好比一场演出,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交际性课堂是学生主体的充分体现。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设计注重交际性,为交际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材料。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奄交际,提高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正宪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带给了我们数学教学的一种享受。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吴老师的教学艺术,从中也体会到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听后深受感动。下面我从新课标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这节课,吴老师从实践的角度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吴老师的很多教学行为已经超越了数学教学本身,它们体现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教育思想;吴老师还把很多教育理念运用得非常纯熟。所以说,吴老师的数学教学实践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教育的宝贵财富。这节课体现了吴老师在智慧课堂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微课教学模式以一种新型的信息教育技术的形式走进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殿堂,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穿梭在课堂上,让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中较为显著。它既可突破时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汉语拼音,又能让教师充分利用微课来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课前学会预习,在课堂上能攻破汉语拼音的重难点,在课后能利用微视频复习巩固提高。它既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又能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真正地能让我们的老师在汉语拼音教育教学中寓教于乐,又能让学生构建汉语拼音知识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葛小仙 《新课程研究》2007,(8):50-50,49
对于计算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感叹:计算课没什么好上的,除了算题还是算题,枯燥无味。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开有关"计算教学"的公开课,从平时的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上计算课时过于简单,让学生自主尝试、交流校对后课就结束了。其实教学计算还有个大问题:学生会算但不理解算理。听了南京特级教师王凌的二年级《隔位退位减》一课后,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让人感触最深的是王老师在学生会算的情况下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传统思想理沦课的课堂教学思维主要倾向于直线、平面、单向和积累式,应用于当代多样、复杂、立体的社会就会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老师们宣科而不照本的授课形式,让我听得很入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我们在台下不得不认真去听。""希望这么好的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在比赛中,要能推广到日常课堂上让更多同学受益。"……在4月24日举办的第五届上海  相似文献   

18.
fangzil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多数学教师在进入新课程后困惑的问题。fangzil老师在“买铅笔”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六急”。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课堂探究如何安排教学时间?二是算法多样化如何引导学生?三是课堂中如何顾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三个难题引出教师的矛盾心理: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探索问题,又担心教学时间的不允许;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数学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又担心教学如一盘散沙无法控制;既要尊重学生自我建构的选择,又担心学生两极分化的加速。  相似文献   

19.
大气地处理教材,以简约的素材为依托开展丰厚而深刻的教学,这种“素课”成了当前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全国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阮志强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将“索课”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感触颇深,回味无穷。现采撷两个片断,与同仁们一起赏析。  相似文献   

20.
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理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段来欣赏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