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进行教学,完全将其定位成一首写景诗,这一理解和教参提示的“这是一首写西湖的晴日荷花壮观景象的诗”的理解也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摹写西湖春色的名篇。从教学的角度看,这首诗写景抒情,明白如话,学生阅读、理解并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那么教学中是不是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呢?当然不是。据我看,可针对学生作文每每扣不住题目的毛病,侧重引导学生在题目与诗的关系上探究一番。教学似可按下列步骤引导学生讨论: 一、这首诗题目的含义是什么?按照这个题目,诗中应写些什么? 参考提示:钱塘湖即西湖,这是明示地点。“春”是交待时令。“行”是关键。古诗题末标“行”,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名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两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2.通过抓住诗眼,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3.通过本诗的学习,感受西湖之美,了解更多的描写西湖的古诗句。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古  相似文献   

4.
学完《古诗两首》后,你一定会发现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景色的。西湖如诗,西湖如画,西湖山水是一首写不尽的诗,一幅看不厌的画。  相似文献   

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它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六月西湖美丽的景色.这首看似单单描写风光的古诗,“隐藏”着杨万里和林子方的深情厚谊.从送别时间的长短来看,可谓很久;从送别距离的远近来看,可谓很远;从诗歌描写的内容来看,可谓情深.基于这样的解读设计教学,学生的感受焕然一新,在欣赏西湖美景之时更深一层地品味了这首诗所表达的送别内涵.  相似文献   

6.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描写杭州西湖六月风光的一首诗。从诗中我们知道,荷花是在农历六月问(相当于阳历七八月)开放的。荷  相似文献   

7.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就是自居易当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就是西湖,我们的中学课本上说:写的是西湖景色。这样说,有一点不好,就是容易和许多解释这首诗的人一样,把这首诗当成是一首写景的诗,让《钱塘湖春行》变  相似文献   

8.
王玲 《文教资料》2006,(28):144-145
教学背景: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讲述了一个有关幸福的话题,它备受人们的喜爱。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具有多重性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不例外,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海子写给女友的爱情诗;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表现海子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积极昂扬的追求,与痛苦无关;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在歌唱生命、幸福的同时表现了诗人生活上遭受阻力的痛苦;甚至还有人执著于海子的死,将这首诗当作海子的遗嘱来理解。其实,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主题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有人说阅读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  相似文献   

9.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的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孩子们通过朗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与幸福。这首儿童诗内容简单,孩子们可以很快理解到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本文以《家》为例,具体分析怎样上好一堂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一、情景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感《家》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那这堂课笔者也要选择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开头,让学生在教学伊始就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3.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化诗为画。【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句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流程】一、西湖引入,理解诗题  相似文献   

11.
李余爱 《学语文》2008,(4):35-35
选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李商隐《锦瑟》一诗是大家所熟悉的,众所周知,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莫衷一是。今天看来,自然不能说每一种说法都有道理。对诗意的理解有种种歧义皆因这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古今读者都似雾里看花,难得真切。因此,我觉得在教学时如果硬要给这首诗的主旨定为某一种说法或将某种不确定的见解强加进来,  相似文献   

12.
教学要求 :1.学习三首诗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2 .能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3.能根据对诗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作画 ,或命题作文与自命题作文。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一、学习《暮江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 )三、能够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 )四、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也可以根据诗意作画。(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板书 :“莫”。师 :你知道这个字有几种解释吗 ?小结学生发言 ,投影“莫”的意思 :  A.姓 :莫文蔚 ;B.表示…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本课的第二首古诗,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景色都十分美妙动人,赞美了西湖美丽的风景。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内容苏 教版第7册第24课古诗两首之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理解诗中意,想象诗中画,体会诗中情。  相似文献   

15.
叶秋玉 《新教师》2019,(12):38-39
古诗教学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望湖楼上饮酒时,对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景色的欣赏。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教师如何找准切入点,挖掘古诗教学的审美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相似文献   

16.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路过苏州,夜晚停船在枫桥所作的一首诗。原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丽自然,因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诗中的几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些分歧很有探讨的价值。一、枫桥夜泊的季节。关于《枫桥夜泊》这首  相似文献   

17.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的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相似文献   

18.
说课,是中小学新兴的一种教研形式。对《硕鼠》一诗的教学意图、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进行了述说。力求在一课时内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教学情景再现: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时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杨万里送别林子方的时候写的一首诗,那么,诗中应该写一写两个人的送别话语,但是杨万里却跟林子方谈起的是西湖接天的莲叶和别样红的荷花?这是为什么呢?”在短暂思考之后,学生的发言集中于这样几个方面:“杨万里写莲叶荷花是一种借景抒情。”“写莲叶和荷...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小朋友看来,苏轼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文豪。不错,我们早就读到过苏轼的作品,比如"水光潋滟晴方好"这首歌颂西湖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这首写庐山的诗,还有"明月几时有,把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