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5期何龙辉老师撰写的《如何找1/3和1/2之间的分数》一文后,我感触较深,因为这类问题在平  相似文献   

2.
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5期中何龙辉老师的《如何找1/3和1/2之间的分数》一文,深受32启发。文中介绍了根据“分数大小比较”所想到的两种方法,其中方法一可叫做“通分法”,方法二可叫做“同分子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案例: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126页思考题“1/4>()/()>1/5”的教学。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生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大,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2期程老师的《“2/1 1/3=5/2”和“2/1 3/1=5/6”具有同等价值》一文,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一定要理性地认识、理解获得的“信息”。首先,立足于“分数加法”知识的学习,教师引领学生探究认知的应是分数相加(减)的实质———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单位一’可以是一个物体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一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是分数几?学生们愣了,忽闪着眼睛瞪着我,仿佛在反问我:我怎么是个分数呢?沉思片刻,有几个学生仿佛顿悟了其中的奥妙,几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李明说“:我是分数1/31,因为我们班有31个同学,我是其中的一个。”张君说“:我是1/3,因为我们家有3口人,我是其中之一。”还有人说“:我们学校有1600人,我是1/1600。”在这几位学生的启发下,几乎所有的小手都举了起来,说出了几十个不同的分数。在理解这些分数…  相似文献   

6.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五年级学习这个内容重点在于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能够说出具体分数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单位“1”的理解,说课时我便有的放矢,重点讲述了我对单位“1”教学的处理和习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王芳 《福建教育》2006,(12A):49-49
为了参加鼓楼区“新秀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我开始了艰苦的选课历程,要上什么课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分数的意义》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课已被人无数次地翻版过,想上出点新名堂.真有难于上青天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在听一位教师上《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引起我对数学学习思维引路过程的思考。教学片断:教学苏教版P44例1师:我们共同回忆一下分数乘法应用题依据的数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分数的简单计算》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有幸听过丁杭缨老师执教的很多公开课,从《时、分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图形的拼组》到《分数的初步认识》等等,尽管都是一些常规性的观摩课,但她总能从独特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把握课堂。简简单单的教具、朴朴实实的语言、大大方方的教态、轻轻松松的笑声,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留给我众多启示。启示之一:“以学生为本”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教学,究竟谁为谁服务?我们做教师的,心中似乎都十分清楚,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指令:“这道题目谁来读给我听?”“这个问题谁能来告诉我?”“我再给你们2分钟……”甚…  相似文献   

11.
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5期中何龙辉老师的《如何找1/3和1/2之间的分数》一文,深受启发。文中介绍了根据"分数大小比较"所想到的两种方法,其中方法一可叫做"通分法",方法二可叫做"同分子法"。需要说明的是:何老师给出的正好是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  相似文献   

12.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3期《分数 应用题的转化教学》一文,我认为朱老师的做法值 得学习,但朱老师的“转化”还不够全面。本人也 有一些想法,现提出与各位同行商榷。 1.“梨树棵数是桃树棵数的2/3”,还可以转化 为“梨数棵数占桃梨两种树的2/5”。在这里桃树与 犁树的总棵数是单位“1”。另外还可以转化为  相似文献   

13.
徐建军 《贵州教育》2009,(16):38-39
教学片段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从目标达成上去分析不只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还要让学生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当讲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让学生做下面习题:  相似文献   

14.
谈谈平均数     
偶然拜读《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年第3期李京彩老师的文章《从“如何找1/2和1/3之间的分数”谈起》,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令人啧啧称赞。文章中介绍.同学们已经找到了不少答案  相似文献   

15.
王永成 《河北教育》2003,(12):33-33
前几天,我听了《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教师在讲“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时是这样安排的: 一、学生自主学习。在数轴上标出“1/4、2/4、 3/4”,教师巡视指导。  相似文献   

16.
统编五年制《数学》第八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一节教材中的分数化小数,原来的试用本和现行的修订本,所用的例题相同,但对例题叙述的教学思路明显不同。下面摘录例题和两者的顾文进行对比,谈谈我们对备课的体会. 例题:把3/4、7/25、1/3、7/22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相似文献   

17.
读《湖南教育》1988年10期的《课例征评》以后, 我认为一些学生不相信“1/4>1/5”,是不足为怪的。主要的原因有二: 首先,是教师发给学生的卡片虽然为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提供了直观材料,但给学生判断异分母分数的大小造成了难以纠正的错觉。因为学生很难从卡片图上判断出1/4和1/5的大小,甚至还有学生从图形中得出1/5比1/4大的结论。这样,便在学生的第一印象里因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通分》一课时,我先出示两道复习题:①4/5=()/15=16/()=()/25=32/();②比较大小:2/3和2/5,5/8和3/8。学生做完后,我问:关于比较分数大小,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大家思考了一会儿,有一位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19.
优化学习过程的尝试──《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卢文英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3.培养...  相似文献   

20.
<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认识几分之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分食品活动出发,突出了对1/2的认识,用折纸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并比较1/2、1/4和1/8的大小,从而实现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