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加爵儿时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他的爸爸马建夫对儿子的希望是“升官加爵”。作为寒家子弟的马加爵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2l世纪,这个理想是合理的,更是崇高的。当不具备更多的社会资源时,通过智慧来达到理想,相对于需要“第一桶金”的经商和变幻莫测的仕途来说  相似文献   

2.
杨文荣 《成长》2005,(6):22-24
2004年6月17日,随着一声正义的枪声,马加爵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历程。社会各界拍手称快。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马加爵“最想对亲人们说声对不起”那句忏悔的话,使我想起了自己。我想起了5年前自己经历的那血灌脑际、杀念填胸的时刻。要不是父母那封及时的家书,我早就是犯下几条人命的凶手了,“马加爵”早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3.
马加爵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农民的后代,取名加爵就是期盼"加官进爵"的意思.在高中毕业以前,马加爵的经历,基本上是一个寒门子弟发奋图强的故事.马加爵天资甚高,从上初中开始,他就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不费什么劲,就能进班级前几名.  相似文献   

4.
沸点背景:6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该报记者对马加爵临刑48小时前的独家专访。面对记者,马加爵谈了很多,其中给记者、也是给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说的一句话:“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难道马加爵不曾有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04,(7C):16-27
马加爵案件的发生距今已过去几个月.案件本身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它留给我们的除了震惊、惋惜、遗憾,更多的则是反思。如果马加爵能有几个好朋友,如果家长老师能早些发现他有心理问题,如果马加爵能早点悟到人生的意义……对马加爵来说,这些“如果”已经没有了意义,但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于与马加爵有同样境况的人,反思这些“如果”,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终告结束。马加爵被执行死刑。一个年仅23岁的生命在即将迈出校门走向社会该为家庭为社会尽力尽责的时候,却因为不足道的事伤害了四个家庭,成了罪人,走向了刑场。在马加爵短暂的生命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学校读书,家庭影响对他固然重要,可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学校、老师、同学、社会。如果能够给他多点关爱;如果周围的人与他多些沟通,多些交流,他会怎样呢?本刊这期全文转载了《中国青年报》记者崔丽对马加爵的刑前采访,马加爵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对人生的忏悔醒悟不能不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王开东 《师道》2004,(10):16-17
马加爵落网了,这本在我的意料之中;马加爵要被处决,这更是我意料之中的之中。杀人偿命,我本来无话可说。可是这段时间,一个念头却忽地攫住我的心。那就是:马加爵,你把屠刀挥向谁?  相似文献   

8.
马加爵已经是过去式了,但现在许多人仍避讳正面谈论马加爵。其实马加爵是个教材,一个经典的教材, 值得社会各界关注,更值得教育界深思反省!在纪念雷锋的三月,我再次把马加爵拿出来“炒作”,用心良苦。雷锋精神就是舍己为人、关爱他人。雷锋那个时代虽然国内生产力落后,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情是当今时代所缺乏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很多人眼中人与人之间第一位的永远是物质利益,人与人之间已经没有雷  相似文献   

9.
公安部公开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犯马加爵终于在海南三亚落网。但这起大学生杀人案给予人们的深思却远远没有结束。马加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挫折?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个昔日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挥起血腥的石锤?法学硕士阿成和茼子对马加爵一案从多个侧面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详尽采访,试图寻找马加爵犯罪的心路历程。本刊特别推出他们的纪实报告,欢迎读者来信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全国A级通缉令抓捕的逃犯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后,人们仿佛一块大石落地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据报道他在被抓后坦白承认是“因为打牌被视作弊而与同学吵架,之后感到很绝望、很累,于是就杀人了。”在一般人看来,吵架只是一件小事,却没想到马加爵会滋生报复念头酿成肢解四个同学的残酷结果,真是匪夷所思。因果比较不由得不让人冷汗直冒,产生质疑:现在的人怎么啦?现在的大学生怎么啦?其实,我想吵架只是马加爵精神崩溃杀人的一个导火索而已。他明显存在性格缺陷,内向孤僻自卑,思考问题方式单一,加之就业压力、家境贫寒、来自农村以及朋友误解 …  相似文献   

11.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一案已经过去,但案件引发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马加爵为什么会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同窗四人,难道仅仅是因为打牌争吵所致吗?显然没这么简单,这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是他犯罪的一个诱因而已,笔者将对马加爵犯罪动机作一下具体的心理分析,并让人们深深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马加爵杀人逃亡28天后,终于在海南三亚落网。据有关媒体报道,马加爵从小就是一个沉默乖顺的孩子,5岁就懂得体贴父母辛苦,煮好稀饭,盛好等他们回家;初中曾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还把一个中等班级带成了全校最好的班级;高中时期曾因迷上武侠而成绩滑落。后来仅用半年时间苦学就一举中的,而且名列前茅;大学时生活俭朴,从不开口向父母要钱。然而,这个“天之骄子”却锤杀了四名大学同窗,也毁灭了自己。这个恶性事件,给五个家庭带来了悲剧。马加爵的犯罪,是他严重人格障碍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马加爵忽略的一个必然。透过马加爵…  相似文献   

13.
马加爵凶杀案,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强烈震撼,马加爵之所以走向今天的犯罪道路,完全是其自卑、孤僻、心胸狭窄、报复心强的缺陷人格的极端流露。马加爵这种人格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对马加爵人格形成中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很有必要,希望社会各界以此为鉴,避免类似案件的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在一些报纸和杂志上了解了关于大学生马加爵犯罪一案,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为此,我感到马加爵既可恨又可悲。为了一句话竟杀了4个人,包括他自己,5条人命没了!这值得吗? 据说,是因为在一次打扑克牌中,一位同学看见马加爵作弊,就指责他,而马加爵又说自己没有作弊,就这样,对方说了一句难以入耳的话刺伤了他的心,而使他产生了杀人的念头,把他从此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相似文献   

15.
《解读马加爵》是在马加爵一案被各种媒体渲染得沸沸扬扬之后,我给学生上的一堂心理活动课。课前,我收集了网上有关马加爵的各种各样的资料。整节课的安排是以通缉令作为引入,以马加爵的成长历程为主线,附带地介绍了四名被害人的情况。本来我只是想让学生了解马加爵事件的始末,并听听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感想。所以在幻灯的最后,我呈现了这样几个问题:你对马加爵杀人事件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加爵杀人原因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贫穷并不是他杀人的根本原因,而其杀人的真正动机是人生意义的缺失。由此诱发出我们哲学上深刻的思考,并针对我们现在哲学教育现状,呼吁加强改革,让每一个人都健康成长,防止疑似病例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17.
宋彬  齐彦 《青年教师》2004,(8):28-29
涉嫌杀害4名同学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马加爵被绳之以法后,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对此,师生都很关注,作为心理老师的我也想了很多。“马加爵事件”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有震惊、惋惜、痛心,更应当有反思和引起教育的关注。马加爵的犯罪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主要是心理问题、人格问  相似文献   

18.
公安部A级通缉犯—云南大学杀人案凶手马加爵落网后,对于为何杀害4名同学,马加爵回答得很简单:“就是打牌有了摩擦,他们都骂我,说我作弊,我一时冲动就杀了他们。”他说,因为家里穷,那几个同学都瞧不起他,平时总欺负他。马加爵特别提到一名被他杀害的同学:“我平时待邵瑞杰那么好,可他也那样对我,我就杀了他。”至于那几位同学平时与他有怎样的矛盾,马加爵并未详说,但他表示,自己杀人之后就后悔了,越来越后悔。马加爵坦言自己喜欢玩弄刀具,因为玩弄刀具的感觉很刺激。他说自己也喜欢看武打录像,因为武打片也很刺激。而对于以往媒体对于他喜…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8,(23)
由头与反思:云南大学生化学院四名男大学生,被发现残死在同一宿舍内,其凶手就是作为他们同学的马加爵。马加爵潜逃后被抓,并被执行死刑。五个年轻的生命,五位大学生的青春,就这样结束了。马加爵事件,除给五个家庭带来巨大悲痛和损失外,也给教育标树起警示。观察与点评:马加爵,出身贫寒家庭,父母含辛茹苦供养他考入大学。被害的四名同学也大多出身农村家庭。就是这个平时老师同学都认为与他们关系不错的马加爵,因为一些生活小事,以残忍的手段结束了同学的性命,也断送了他自己的前途。在教育中,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命题:做人对教育远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于泽元 《今日教育》2007,(6S):40-41
在马加爵临刑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当记者问他在行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杀害的是珍贵的生命,他回答说“我对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视,何况是他人的生命!”马加爵的这种回答.给很多人以震撼,然而这种回答.又何尝不是当前很多教育的真实写照?很多教育在聚焦学生智力发展、知识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恰恰忽略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注.甚至成为抹杀学生生命活力的教育!马加爵的悲剧,一方面是他个人的悲剧.另一方面,也是整个中国教育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