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大类培养模式下主修专业确认的实际情况,探索将积极心理学中萨提亚的相关理论应用于主修专业确认的分流工作中,积极寻找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主流体系及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体系发展迅速.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与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史上的主要模式,是最具影响力的四大体系.伴随着心理学中新近的两大思潮,即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心理学中的渗透以及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且较有影响力的叙事心理治疗与积极心理治疗等新兴的理论学派.综观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体系的发展变化,折衷整合是发展的总趋向.  相似文献   

3.
萨提亚模式是一种以成长作为取向的理论模式,原应用于心理学范畴,现已被各界所熟知。该模式下,提高德育有效性主要是提高德育对象自尊、强化人性关怀,以达到道德内化的过程。本文从增强德育民主、健全道德人格、加强道德反思教育三个方面阐述萨提亚模式体系下探究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以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是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积极心理学对人持积极乐观的评价,注重研究人的各种美德、积极品质和积极能力,以积极心态解读人的心理现象,是对以病态心理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范式的矫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关注大多数人的生活与发展,心理咨询变事后式咨询和治疗为事前发展式咨询和干预等,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积极心理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出现,对于心理学,尤其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所产生的影响又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萨提亚模式治疗性会谈目前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其基本过程为:咨询师先准备好自己,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再探索求助者的内在冰山,体验一致性的沟通来促进反思,推动求助者产生正向积极的改变从而达成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一则咨询案例,详细分析了萨提亚模式治疗性会谈的实际运用,为青少年心理咨询提供了一套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会谈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塞里格曼在1998美国心理学年会上提出“积极心理学”一词.积极心理学很快在世界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发展了以往单纯“医疗式”的功能.它将心理学的功能扩大。教育不单单因问题而存在.教育重心应该放在人的发展与建设上。因此我提倡让积极教育进驻校园这一理念.明确指出教育更主要的应该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对这些品质进行扩展和培育.  相似文献   

7.
萨提亚倡导的“一致性沟通”模式是关注“自我、他人与情境”三方面和谐互动的模式。青少年问题大多源自困扰的人际关系,要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拥有一个和谐共融的情感位置,需要有一个表里如一的沟通姿态和高自我价值感,而这需要在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中获得。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团体辅导,注重人际互动的演练情境,着眼于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寻求“一致性沟通”学习,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提供有效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友善用脑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应用最新的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她一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总结和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友善用脑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的,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她的教学理念来自于对众多规律的大量研究,把有关记忆和学习的知识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世纪之交兴起的心理学思潮,认为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人们治疗心理疾病;更要研究健康人群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发现和培育人的卓越才能。本文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矫治性工作向发展性指导转变,从关注少数问题学生到服务全体学生转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因为参加中小学心理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听了好多专职教师的心理课,有了很多感慨,想就我们的学校心理课如何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先描述一下世界心理学界发展的大致走向。进入本世纪以后,心理学变得越来越积极,哪怕是基础研究,反映到应用层面,本质也是以积极为基本主流。继积极心理学之父塞里格曼以后,芙瑞得森在2000年提出了她的临床心理学观念。世界心理学界称今天的心理学是颠倒过来的心理学,意思是,原来用心理学来消解人们的痛苦,让人获得幸福,变成今天用心理学让人们能够获得幸福,避免产生痛苦。  相似文献   

11.
萨提亚的家庭治疗理论知名度很高,她本人也被称为家庭治疗领域的“哥伦布”.萨提亚凭借其惊人的禀赋和对家庭辅导工作的热情投入以及孜孜不倦的钻研探索为社会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中,她绝对是一颗耀眼的不可替代的明星.本文针对其相关理论特点做了解释和探讨,希望能够吸取经验投入到实际的家庭治疗中去.  相似文献   

12.
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进行转折性变革,在诊断评价体系、治疗与咨询内容和总目标三个方面应转向积极心理学:从过于强调负性情绪的诊断转向积极情绪的诊断;从治疗疾病转向积极预防;以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要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关注人的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培养积极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3.
事实证明以治疗和矫正为目的的心理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幸福问题,这促成了现代心理学从“消极心理学”转向“积极心理学”,在“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下,通过发掘人的优势与潜能来促进人的幸福,实现生命的意义。研究探讨了复原力的内涵及其两个核心要素:经历重大困境和积极适应。此外还从能力论和结果论视角分析了复原力的心理机制,综合而言复原力是个体的高自我效能感、认知、情绪和行动等诸方面综合作用的过程。进而,探讨了积极心理学“预防重于治疗”理念下复原力培育的思路:训练正确认知评估、激发积极情绪调节、叙事治疗重构生命故事、问题解决定位等。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心理学上也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浓.就会推动儿童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对待学习.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的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它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才能得到更充分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然而.积极心理学并不是全新的内容,它继承了古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积极人性论思想,在研究对象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本文试图从上述两个角度对积极心理学的渊源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珍 《家庭教育》2008,(7):18-19
张怡筠,毕业于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博士.上海电视台《心灵花园》及《大话爱情》栏目之金牌心理学嘉宾主持。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为EQ(情商)的研究与推广。是第一位以中文写作EQ专业书籍的学者。她将努力让EQ成为人人知道的重要名词及概念。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     
《宁夏教育》2009,(7):160-160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发起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心和美德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与传统心理学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取向相反,它倡导心理学应以积极为研究取向,主张关注人内在的积极品质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从而达到人的身心健康。积极心理学理论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在探讨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压力的基础上,探索高校辅导员应如何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学应使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它认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自从引入国内以来,吸引了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是目前国内积极心理学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多数研究成果停留在引进、介绍西方理念的层面上,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研究不多.针对我国目前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文章提出首先要根据我国文化和国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体系,其次要改进测量工具,最后要加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