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数十年来延续传承的矿冶文化是黄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主流文化,为宣传黄石地区特色文化,使其能真正达到影响、感召、吸引国外受众的效果,外宣翻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外宣翻译的译文能否被国外受众接受及认同,最关键的在于外宣翻译译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能达到相应的劝说与交流的效果。因此,该文针对黄石矿冶文化的英译现状,在西方现代修辞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矿冶文化的翻译策略,旨在提高外宣译者的修辞意识,使黄石矿冶文化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王林浩 《海外英语》2014,(15):134-137,156
外宣翻译是翻译中的新兴领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袁晓宁老师在《中国翻译》2013年第一期撰文提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即在语言表达层面坚持"以目的语为归依",在文化层面要"以我为准"。该文对该文进行了批评性分析,以期就外宣翻译提出相对可行的策略。该文认为,外宣翻译的目的不仅是让国外受众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宣传信息,而且旨在引导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达到有利于我的外宣效果。为此,外宣译者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都必须采取"以国外受众为依归"的策略,以保证译文语言上流畅易懂、文化上易于接受。此外,该文提出应当把文化国际主义作为外宣翻译工作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3.
贺金山  付欢 《现代语文》2014,(3):121-124
外宣翻译是外宣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探索出符合中国外宣翻译的方法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目前"内外有别"的原则在外宣翻译界深入人心。不过为了使中国文化走向国际,有些学者也提出外宣翻译应"以我为准"。我们认为应将外宣翻译的"内外有别"和"以我为准"结合起来,而非割裂开来,才能使外宣效果最大化——既不影响受众对译文信息的接受,又能使中国文化走向国际,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外宣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其目的是让译文受众准确无误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注重译文的交际效果和受众的接受程度,设法化解英汉这两种语言在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中灵活地采用"加"与"减"的技巧,在译文中忠实再现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外宣翻译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将汉语文本信息通过语言转换达到有效传播是外宣翻译的终极目标,它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转播。要做好外宣翻译工作应厘清汉英文化的差异,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掌握并顺应外宣翻译的特点:严肃性、准确性、平和性、简明性等,同时遵循“外宣三贴近”的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6.
以黄石博物馆矿冶类文本的现有英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类型文本翻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策略,并将其运用到对博物馆解说文字误译对应分析,以期望引起译者对外宣文本英译规范性与学术性的关注,努力保持相对统一的外宣表述形式,以译出更符合国际文化传播规范要求的译文。  相似文献   

7.
当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彰显,政治外宣材料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翻译外宣材料,为使受众认同中国,塑造中国良好形象,应了解译文预期目的,关注译文受众,精心设计修辞话语.在此,以德国功能目的论与西方修辞受众思想的契合点为基础,结合具体政治外宣翻译案例,从外宣资料本身所含的政治意识、中西文化差异及汉英语言表达习惯等三个层面探究政治外宣翻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陈爱松  娄文华  李雅宁 《海外英语》2014,(18):115-116,140
长期以来,外宣翻译过于追求对原文的忠实而忽略了外国受众的特殊需求,导致外宣译本未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变译理论尊重外国受众的特殊需求,主张对原文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变通处理,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将变译理论应用到外宣翻译实践中,能更好地提高译文翻译质量,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外宣翻译过于追求对原文的忠实而忽略了外国受众的特殊需求,导致外宣译本未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变译理论尊重外国受众的特殊需求,主张对原文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变通处理,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将变译理论应用到外宣翻译实践中,能更好地提高译文翻译质量,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石市矿冶文化的对外宣传是黄石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语域理论为指导,针对黄石矿冶文化对外宣传文本的英译现状,结合具体译例,探讨地方特色文化对外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使黄石矿冶特色文化的翻译更好地服务于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传统理论强调"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完全等值的翻译策略已无法满足外宣翻译的需求。因此本文选择翻译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给外国受众传递中国的经济文化信息,从而使我国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译者可根据这一目的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以保证顺利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矿冶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与矿冶文化相关的外宣工作日益增多。本文拟从勒菲弗尔的"操纵论"视角出发,结合在外宣文本翻译中文化自觉原则的应用;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提出如何在外宣文本翻译中对文化自觉原则更好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如果运用功能翻译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突出外宣翻译的目的性和对象性,将译文读者对于译文的反应作为衡量外宣翻译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通过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利用增译、删译、重组和编译等具体翻译方法对外宣材料句子进行翻译,就能把语言信息在最广泛程度上有效地进行传递。  相似文献   

14.
旅游外宣资料有其特定受众与特殊目的,因此,此类翻译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上皆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外宣资料的文本特点及其针对的读者群,指出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从而达到对外宣传、招揽游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译者的主体性是指在对外宣传文本翻译中,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不按汉语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而是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对原文信息进行能动地加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从而达到对外宣传与交流的目的。结合怀化学院五十华诞庆典简介的翻译,探讨外宣文本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外宣翻译面向国外受众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其特点和要求决定了译者必须是政治意识敏锐、翻译态度严谨、背景知识博杂、能够以目标受众为中心实现跨文化沟通的现代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形式的中越交流文艺晚会中,主持词译文的水平和质量是影响交流效果及外宣水平的重要因素,翻译时应考虑受众的心理期待。本文以广西崇左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举办的文艺晚会主持词为研究对象,在结合传统翻译手段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辅助翻译手段,搜寻更地道的词汇译文、词汇搭配及常用的句式表达,借鉴平行文本遣词造句的特点,提高使译文的可接受度,进而提高活动的外宣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响,外宣翻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外宣代表着对外宣传。而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会出现文化差异的问题。所以外宣文本的翻译就更加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外宣文本的译文要既能体现翻译的美,又能使外国读者能读懂文本的意思。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用归化和异化的策略,全面考虑到文化差异的问题。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保留本土文化又要顾及他国文化,做到美美与共。外宣文本在中译英的时候,要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典故加以解释,让外国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好地理解,同时还要了解外国文化,比如外国的一些俗语,多考虑直译和意译,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而在英译中的时候,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对于英文某些词和句子要多多商榷。新闻文本是非常典型的外宣文本,因此,该文以新闻文本为例来分析外宣文本的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外宣翻译中国话语体系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现代理论形态。构建中国的外宣翻译话语体系,一是在理论层面上要体现出中国的价值选择,彰显和弘扬汉语及其所代表的几千年汉语言文化;二是在实践层面上能描写外宣翻译现象并能发挥对中国外宣翻译的指导作用;三是在创新层面上对待西学翻译思想在"拿来"之后体现出有效的融通,使之自我化、中国化、民族化,并用自己的、中国的和民族的译文表述出来。同时,可从语用学中汲取理论养分,立足于话语构建、言语环境、言外之意、角色关系等方面对外交语言进行语用翻译分析,使所建构的中国外宣翻译话语体系既具有理论上的持久生命力,又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的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0.
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为旅游文本的英译策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论指导,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遵循"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原则,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实现与原文本同样的功能。汉英两种语言在风格、逻辑、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文在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探索了旅游文本的英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在目的语读者中存在较大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