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汉学研究中,费正清等倡导的“冲击—回应”模式和保罗柯文为代表的“中国中心观”模式,形成了当代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种对立的理论体系,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都各具重要参考价值,也各有失之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2.
大巴山人 《师道》2012,(6):16-17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美国基础教育不如中国”、“中国的教育基本功扎实”,但“美国的高教育胜于中国高等教育”,好像得到国内不少人的认同。我个人认为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本人在中国(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和北美(获博士学位)都学理工科,且孩子在北美上学近十年。我想谈谈个人的一些感觉和看法,供教育界人士或有兴趣的朋友参考。这里仅讨论几个重点并以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海外学者在中英自然诗比较研究中主要提出两种观点:一种观声、认为,二者的区别源于不同传统的山水美感意识,中国古代诗人采取的是“以物观物”的观照方式,而英美诗人则将美感的主位放在诗人的智心中;另一种观点认为中英自然诗的区别不在于所谓“有我”“无我”,而在于自然景物在诗歌结构中的位置与作用不同。在史诗方面观点更为歧异:有的学者试图从历史与文学关系来探讨中国史诗不发达的原因;有的学者提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英雄主义”,也有的学者从英雄诗内部来区分中英两种不同传统。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持久而常新的课题,它也深受国外学术界的关注。近来因着手为《五四与现代中国》丛书编辑一本国外“五四”研究文集,有机会浏览了近年来国外“五四”研究的一些论著。本文拟择要评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借以探讨国外“五四”研究的新趋势,及其可资借鉴的新思路。(一)华裔美国学者张灏1986年在台湾《当代》杂志的纪念“五四”专栏中,发表了《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一文,对“五四”的意义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评价。张灏在文中指出,“五四”面临的中心课题是“如何重建中国文化”。为此知识分子们提出的答案有两个:一是科学与民主,二是批判中国传统。“五四”知识分子在这两个问题上既有历史功  相似文献   

5.
大约 10年来 ,我一直在做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从我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我的那些中国朋友就在好奇一件事 :我 ,一个美国人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而且是古代中国。毕竟 ,从那些他们熟悉的美国电影里 ,十几岁的美国孩子总是把时间花在赛车和玩橄榄球上——我几乎想不到哪一部好莱坞影片里 ,英雄在学习古代汉语。因此他们的这种好奇 ,部分地是这些美国电影造成的。但另外也是因为美国人学习和研究古代中国 ,似乎必须有一个和中国人不同的理由。下面 ,我将会从我的个人背景和历史原因这两个方面来谈我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原因。学习和研究古代…  相似文献   

6.
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教育评价。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专门概念或术语,“教育评价”是由美国人拉尔夫·泰勒在著名的“八年研究”(1933—1940)中首先使用的。笔者现就“目标模式”“CIPP系统评价”“第四代教育评价”几种典型评价模式作一简单的介绍,并藉此谈一些自己对“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师范院校的体制改革中,我认为有几种关系需要研究和处理好。本文就以下五种关系的处理谈一些意见和看法。(一)“三个面向”和“面向中学”  相似文献   

8.
近五年来,国内学界对美国华裔小说的研究继续得到了推进。从主题内容研究来看,国内学界重点论述了美国华裔小说蕴含的族裔身份意识、中国的文化观念以及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或融合关系。从人物形象研究来看,国内学界分别解读了美国华裔小说里的父亲形象、女性形象、华人形象和中国人物形象。从意象符号研究来看.国内学界分析了特定的物象“骨”、“香港”、“唐人街”和“铁路”。从艺术手法研究来看,国内学界阐释了美国华裔小说的主要书写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针对美国华裔小说的其他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古代的管理实践和思想,源头在中国。日本研究人事管理的铃木博教授说,“现代管理科学中人事管理的许多原理,几乎都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找到根据。”日本的另一学者村山孚认为,“提高日本管理水平的支柱有二,一是美国的科学管理,二是中国的古代管理”,“人的管理是最难的,而对人的管理最有研究的要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正因为如此,日本把中国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西游记》列为日本企业家的“三必读”。美国著名管理学者乔治也提出,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专家,不读《孙子兵法》是不成的。而对于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来说,对此不是了解得太多,而是研究得太少。认真发掘中国古代人事管理这份遗产,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事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代学者研究中国神话的问题意识和思考方法,可以梳理出三种不同的治学进路:文献实证的路数、文化比较的进路和思想开掘的途径。这几种研究路径的形成受其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语境的影响而有特定的研究指向,有其研究方法和思考路径的局限性。文章试图对这几种研究方法加以全面地评析,并尝试从“天命观”角度来重新解读中国上古神话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大历史观的内涵历史观是人们认识历史、把握历史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大历史观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化,其提出有三个来源:一是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的“大历史”(Big History)观。作为一种新的史学研究领域,大历史观是20世纪90年代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兴起,它将关注历史的视野从布罗代尔提出的长时段拓展到人类、生命、地球乃至宇宙的尺度,时间跨度上从100亿到200亿年的体量里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世界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对“欧洲中心论”学说提出质疑,并相应地提出了“东方中心论”。由于中国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强劲势头,学者们对中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关注,更从历史角度思考:中国到底在早期东西方贸易中居于何种地位,又对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文章试从汉代以来,中国在发展东西方贸易里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分析,来说明在早期东西贸易体系里,中国一直居于重要地位,通过贸易吸纳了世界经济体系里的大部分白银储备,是白银的“终极密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世界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对“欧洲中心论”学说提出了质疑,并相应地提出了“东方中心论”。由于中国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强劲势头,学者们对中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为关注熏更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中国到底在早期东西方贸易中居于何种地位,又对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文章试从汉代以来,中国在发展东西方贸易里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分析,来说明在早期东西贸易体系里,中国一直居于重要地位,通过贸易吸纳了世界经济体系里的大部分白银储备,是白银的“终极密窖”。  相似文献   

14.
1918年12月7日,周作人 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人的文学》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的建设基础。但在大陆以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对“人的文学”的意义与价值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1975至1977年间,香港学者司马长风和美国学者夏志清关于“人的文学”观念展开了一场讨论和交流,两位学者议论的焦点以及从中浮现出的问题,其实普遍存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中。这一场论争同时也为我们今天重新思考“文学”以及“文学批评”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从默片时代开始,中国人形象就以“他者”的身份开始出现在美国电影中,在“我”的注视下,作为“他者”的中国人大多呈现为负面形象。在《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元素,作为美国影片“我”眼中的“他者”,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误读依然存在。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这个他者更多地表达了“我”对社会及周围关系的一种渴望。  相似文献   

16.
校服的一种文化诠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制服的历史由来已久。它究竟起于何时,我不得而知。美国学者保罗·弗塞尔(PaulFussell)曾围绕制服而撰写出一本《爱上制服:制服的文化与历史》的辉煌巨作,可惜除了网上点滴资料外,查遍周围的几个图书馆,终未能一饱眼福。我冒昧揣度,恐怕自人类社会成型之初,就是制服历史的开端。制服的“制”字其特定含义无非与“制度化”相关,也就是说,它至少是制度的一种表征。中国古代的制服有“官服”,军队有统一的军服,官分九品,制服自然也就不同。它附着在人体之上,却表征了其下的身体的地位和等级不同,即所谓的身份差异。军队中的士兵制服总体上是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许多学者,多从“经书”中汲取养料,利用“经书”中的某些资料、观点以发挥自己的思想,乃至构成自己的体系。“经学”在历史上的确有很大影响。“经学”奠基于两汉,因此,研究汉代思想者,必须探讨“经学”,而研究中国经学者,也必须了解两汉历史。  相似文献   

18.
柯对历史科学和中国历史研究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坚持不懈,从善如流,顺应时势,知不足就调整:他的“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和发展和他及时、准确地观察和分析美国中国学发展状况和趋势有关,当然也和整个美国中国学与国际局势发展大背景有关;他由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到“中国中心观”,再到对人类明共性问题的探索,这一历程与他受到史华兹的影响分不开;他不主张两种化的一般比较,而主张一种化在两个时间点内的研究.注重历史变迁中比较敏感问题的研究方法。这几点,不仅反映了柯本人的清史研究特点,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美国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特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邓小平同志更进一步强调指出:“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美国著名学者霍姆兹还说:“当我想了解今日的情况和揣测明天发生什么情形时,我便回顾历史。” 近几年来,我结合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特别是通过对元代历史的反复研究和分析,拂去历史灰尘,彻悟了这样一个见解,即:国家大一统,民族大团结,是民富国强的重要条  相似文献   

20.
沈晓恒 《神州学人》2004,(12):38-39
第一次见到波尔和南希这对美国老夫妇是在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简称“学生会”)举办的“国庆·中秋”晚会上,至今仍有印象的是当时南希穿着中国传统的唐装,在所有来宾中(包括中国学生),她的着装最中国化。当时我刚来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读书,遇见老外总是比较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主要是想锻炼自己的口语。在自我介绍时听到他们用中文说:“你好!”并不觉得惊讶,好比国内的人见到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老外,都冲人家喊:“Hello!”但接下来南希说了一句:“你贵姓?”着实让我楞了一下,我还记得当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脑袋里想的是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