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话语     
《天津教育》2011,(12):3-3
南开培养了我,南开是我心里的一块圣地,我是爱南开的。过去如此,现在依旧。而且愈发强烈。南开精神像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每一个南开人前进的道路。我愿同师生们一起奋斗,做一个无愧于南开的南开人!  相似文献   

2.
临近六月,匆匆作别的毕业脚步骤然加快,在这样一个春去夏来的静夜,突然意识到我马上就要离开南开了!在南开的三年,是一段且行且思的旅程。记忆里初来津城,一袭烟雨的南开园恍若昨日。对一所大学的认知总是离不开她给你的第一印象,从西北荒凉肃杀的小城到泉水灵动的济南,从江城武汉终于来到同样有着码头文化的津城。三年时间的沉淀,天津与南开,一城一校,让我在心里慢慢铭刻出一个以母校南  相似文献   

3.
我来到南开的时候,南开已经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了。曾经历日寇毁坏的南开,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似乎只有思源堂一处。南开几经沧桑,容颜数改,但南开的精神始终不灭。  相似文献   

4.
我1929年到1940年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习。那些年的南开生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我一生。那时,我家七个兄弟姐妹,有两个上了南开小学,四个上了南开中学,后来有两个又上了南开大学。这种一家里有很多人在南开上过学的,在当时被称为南开世家。我哥哥大我12岁,他跟张伯苓校长的二儿子是同班同学,他们关系非常好。  相似文献   

5.
我1929年到1940年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习。那些年的南开生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我一生。那时,我家七个兄弟姐妹,有两个上了南开小学,四个上了南开中学,后来有两个又上了南开大学。这种一家里有很多人在南开上过学的,在当时被称为"南开世家"。我哥哥大我l2岁,他跟张伯苓校长的二儿子是同  相似文献   

6.
1922年,我10岁,在老家辽宁昌图县立小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便由我在天津南开读书的两个哥哥带我和三哥到天津上学。本来也想考入南开中学的,但哥哥们商议,认为县立小学程度差,先补习一下再考,后来又商议,汇文中学比南开容易考,就报考汇文,免得考不上南开白白蒙受一次打  相似文献   

7.
我的大学生活是在南开大学度过的。我就读于中文系。刚开学时,作为一个大一的新生,我尤爱写信,每天将一封封信件发出,也收到一封封来信。在往来信件中,就读于北京、武汉等地高校的高中挚友常常提起早年南开的话剧如何如何。从那时起,我就对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有一天能过把话剧瘾。  相似文献   

8.
庞颖 《教育》2006,(22)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南开精神,激励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以其“不借妖艳争春晖,独守孤贞待岁寒”的独特气质孕育在渤海边这片肥沃土壤。走进南开园就会为一种凝重而震撼,在马蹄湖中央周恩来纪念碑上,铭刻着周总理手书“我是爱南开的”这句名言。记载着他对母校的依依眷恋,也道出了所有南开人的心声。总理雕像似乎是总理生命的延续,他注视着守望在渤海湾边母校历史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日寇炸毁南开的历史至今依旧让人刻骨铭心,炮火侵袭,所有的建筑被夷为平地,图书资料皆成灰烬废墟。在今天的南开校园…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的灵魂张伯苓先生奋斗终生,为中国遗留下1所著名大学和4所著名中学,为祖国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曾在南开学校工作和就读过的学生不下20万人。张伯苓先生把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宗旨概括为一个抽象的概念,称为“南开精神”;把所有与南开事业发生过联系的人统称为“南开人”。  相似文献   

10.
鲁人 《师道》2004,(7):60-62
“渤海之滨,白河之畔,巍巍我南开精神……”从私立时期的南开学堂到如今日新月异的南开中学,一代又一代南开人聆听着这首校歌成长,这首歌曲见证了百年南开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提到“南开精神”,人们很自然就想到南开中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一校训影响了南开中学千千万万的学子。南开学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自觉地遵守这一训导,把它作为为人处事的座右铭。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在纪念母校95周年校庆题辞中写道:“大猷1921年入南开,中学四年,大学四年,任教二年。六十余年以来,求学、为人、就业从未有违伯苓校长教诲(之)南开精神。”诚如老校长张伯苓所讲:“南开精神不可变,  相似文献   

12.
南开学校的话剧活动始于1908年,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前夕。南开新剧团是我国话剧史上历史最长久的一个业余话剧团体。四十年来,编演了大批剧目,造就了一批闻名中外的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周恩来总理在世的时候,一直关心以南开为发祥地的北方早期话剧史的研究。1959年,在纪念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的时候,周总理邀请当年在南开读书的同学开茶话会,一起回忆南开早期的戏剧活动。其后,嘱咐著名戏剧家曹禺同志,写中国话剧史,“要把天津和北方各地早期的话剧活动写上去”。并要求搜集这方面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
妈妈笑了     
我的妈妈笑过许多次,但是这一次妈妈笑得非常开心。那天,突然下起暴雨,看到妈妈没送伞来,我只好挤在同学的伞下回了家。到家一看,家里的伞还是三把,我想:妈妈一定没  相似文献   

14.
不忘校风     
我的办公室窗外是南开中学的南楼(范荪楼)。每当我向外瞧的时候,大门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周恩来总理的题词“我是爱南开的”便映入我的眼帘。此时,便常常想起周总理的谆谆教导:“不忘校风”。我想,“南开”所以他值得爱,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她具有优良的校风,这也是教育家张伯苓治理学校的重要一招吧。校风是一个学校师生所表现出的集体性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反映着学校某些优良的传统和特点。它具体表现在领导干部的作风、教师  相似文献   

15.
百炼成钢     
窗外响起了急促的雨声,把我从作业的深思中唤醒,看到墙上的钟指向十点,突然意识到应该回家了.于是我背起厚重的书包,一脚踩进了满地的雨水中,手里还是习惯性地拿着一叠写满了英语字母的稿纸.暴雨重重地打在了我的雨伞上,很不讲情面地把我埋在了我那把小小的伞面下,看来今天回家的一个半小时里别想再看书了.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国著名爱国作家老舍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人民艺术家,我在搜集天津史料的过程中,留意积累了一些有关老舍早期在天津活动的史料。今年3月4日下午,我向参加周总理八十一诞辰纪念座谈会的一位老同志访问时,获得了老舍曾在南开中学写过短篇小说《小铃儿》的重要线索。随后,在《南开周刊》第五十五期上见到《南开季刊》第二、三合期的要目,其中也有《小铃儿》(小说)。后来,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林秉贤  相似文献   

17.
数学界50年来有一个一直未曾破解的难题———关于六维球面上复结构的问题。2004年10月29日,也就是陈省身先生93岁生日的第二天,陈老公布了对这个难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连陈老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没想到这篇论文会成为陈老一生数学研究的最后乐章。南开大学的人说,他当时高兴得像小孩子一样告诉我们:“我终于用了很长时间把这个数学题做完了,我把稿子给美国数学杂志投出去了。”高兴得手舞足蹈。34天之后,2004年12月3日19时14分,一颗天才的数学之心永远停止了跳动。从19岁时南开毕业走出去,到89岁时叶落归根回到南开,陈省身的几何人生画了一个完…  相似文献   

18.
【本期主题】调剂之三十一,专业调剂:录取的另一条“保险带”2005年某省一理科考生,高考成绩610分,高出考生所在省本科一批控制线12分。志愿设想当咨询老师时,老师向我推荐了南开大学,理由有两个:一是南开这几年录取分数持续走高,2004年的录取线就高出本科一批控制线80多分,这样就可能导致很多高分考生不敢报考南开;二是在学校比我成绩高的考生中,很少有咨询南开的。老师觉得我可以一试。我也觉得老师分析得有道理,就接受了这一建议。但为了避免录取到不理想的专业,所以就不愿意“服从调剂”。志愿情况提前批:无。本科一批:第一院校志愿为南…  相似文献   

19.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悠扬动听又饱含激情的南开中学校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开学子,南开精神也在历史的传承中被不断发扬光大。2009年是天津南开中学建校105周年,也是杨静武担任南开中学第七任校长一周年。这位年轻有为的校长拥有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南开中学已工作20年,为人谦和低调,举止儒雅大气,言谈见解独到。对教育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作为南开中学校长,他如何看待百年南开的辉煌?他如何继承和发扬南开的传统?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采访了杨静武校长。  相似文献   

20.
关于今天的报告,我想先从清华大学讲起.一来从清华大学的角度说,非常感谢南开中学长期以来每年都输送很多优秀的学子到清华去.二来历史上南开和清华的渊源很深,南开的张伯苓校长,最早在清华学校刚成立的时候,曾经兼任过教务长;南开中学的毕业生,曾有三位做过清华大学的校长.再有,下一步我们要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进一步推进南开中学教育改革,这项教育改革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学改革与大学改革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介绍清华大学的情况,可能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