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方针,大力进行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本文介绍了机械制造系列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职电工技术课程内容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工课是机电类专业(包括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计算机技术应用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加强电工课的实践性教学是电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就中职工科非纯电类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在电工课程中增设低压电器、电工仪表与测量等内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机械制造基础,是根据中央电大机电专业教学计划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按中央电大教材建设规范要求建设的一门新课程。 全书由“工程材料”、“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和“金属工艺学”三门  相似文献   

4.
一、机电专业的教学现状 1.过分偏“机”或偏“电” 一些职校的课程设置随专业教师的喜爱而任意变动,表现为偏“机”或偏“电”。有的在机械专业科目中加两门《电工基础》、《电子线路》,有的在电工电子专业科目中加两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就算完成了机电专业的有机融合。个别学校由于专业师资匮乏和办学设施不足,甚至无法开足规定科目和课时,只能将教材发下让学生自读。  相似文献   

5.
常州刘国钧职教中心与常州工业技术学院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联办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中职三年,高职二年。该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安装、调试等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经过五年的培养,系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理论、机电工程专业知识、技术,具有安装、调试、使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基本能力等,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其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机电结合,以机为主,电为机用。办学过程中贯彻加强实践性教学、宽基础重应用、统筹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背景下,机电工程专业进行从课程到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是专业建设的需要,更是培养适应社会广泛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要。电大办学覆盖面广,本专业教学应分为三个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方向、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将人才培养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模块化组合与设置。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应遵循“来源于实际,还原于实际”的指导思想,设置切合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7.
许红丹 《考试周刊》2010,(30):211-211
为了使高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能一定程度上掌握机床、刀具、夹具、工艺等方面的知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在现有的师资与学生的情况下,提出了办学对策.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加强学生的数理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和计算机专业基础培养;在专业方向上:确定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嵌入式系统3个方向;在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设置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4个层次.并希望在特色办学方面有所突破,同时讨论了面临的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教书育人,教材先行”。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编辑室自1978年成立以来,出版了大量机电类专业教材,满足了大中专学校对机电类教材的需要。现在每年出版大、中专教材300种左右,覆盖机、电、管类专业课教材和部分基础课教材及各种辅助教材、图册、手册等,至今已累计出版各种教材千余种。 本科教材覆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管理工程等专业约20多个专业方向;高等工程专科教材覆盖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管理工程;中专教材覆盖机械制造、数控、汽车、模具、机械设备与维修、热加工、电气类、仪表类、管理类各专业及基础课教材和及各种成人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教育课程结构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高职课程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类:楼层式、平台式和模块式结构。1.楼层式结构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的课程模式,称为“三层楼”或“四层楼”课程结构模式,统称为楼层式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是沿袭传统本专科的课程结构模式,以学科本位为主线构建起来的。在教学中各高职院校根据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时,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职业素质教育。2.平台式结构将课程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课、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11.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职机械类、近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强,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法较单一。本文积极探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操作能力为培养目标,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的案例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达到教与学、学与用双赢。  相似文献   

12.
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核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以高职机电专业为例,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出发,以“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理论基础、传统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本质区别、机电专业主要特点等方面的论述,对该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实现机电一体化必须建立相关的实验中心杨果德长沙交通学院我院机电工程系成立于1991年底,是由原机械工程系的部分专业与基础课部所属的电工与电气两个专业组建而成的。成立该系的目的之一是试图将“机”与“电”这两方面的有关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新的机电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制造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并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能让学生学好本课程,从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学生的需求、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及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治国理念为国家开放大学以“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明了方向。将对“中国梦”的理解作为宏观战略要求,把开放大学核心办学理念转化为方程式表达的变量作为微观定位要求,在残疾人开放教育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将素质类、创新类与应用类三类课程在横向方面体现,把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拓展四种课程在纵向方面体现,构建科学的课程配置,形成基于“中国梦”理念的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瑛 《华章》2013,(12)
真正树立“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生命线,探索以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教学计划、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选择课程、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与指导教师等,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基础、才能和个性等有差异的学生在自选课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促使优胜劣汰,促进新专业方向的发展,有利于“机电”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办学理念还没有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市场为生命线,基本仍在传统专业办学模式下,课程体系是电气类课程与机械类课程的简单组合,没有真正相融合体现“一体化”.不利于机电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机电专业电类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通过"实践而学"的指导思想,将电类课程重新整合成几大模块,以工程实际项目为纽带,以实践课、专业课为龙头,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作支撑的教学方式的对策,值得大家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红玲 《河南教育》2014,(10):46-47
<正>10余年来,许昌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坚持学校"地方性、应用型、服务型"的办学定位,在探索中前进,在转型中发展,逐步实现了从专科迈向本科办学的层次提升,从理科专业为主向工科专业为主的专业方向转型,从以师范教育为主向以应用技术教育为主的办学性质的改变,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形式的转变。在这一系  相似文献   

19.
机械制造基础作为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现就英、美、日本、苏联等国类似我国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材体系及特点进行分析。一、机械制造基础类课程的开设情况国外同类课程的名称、性质、学分数很不统  相似文献   

20.
当前广播电视大学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电大如何坚持“三个面向”,并办出电大的特色?本文拟以广州市电大机电分校采取的“教企结合”模式为例,对电大办学模式进行一些探讨与思考。一、广州机电电大办学模式的分析广州市电大机电分校属于企业办学,8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