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侗族传统技术是侗族人民在其宇宙观、自然观支配下,在与特定自然环境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侗族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现代化进程中,侗族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冲突使侗族传统技术面临被替代与消解的境地。如何实现侗族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有效整合、在冲突与整合中实现传承,是侗族地区教育不可回避,并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鼓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是该民族的主要文化符号。音乐、舞蹈和建筑在文化承传和推广上具有时空局限性,某些文化因素极易在后现代语境中流失。侗族诗人杨林的诗集《侗族大歌》收录了600多行的同名长诗和表现侗族生活的多组短诗,向读者呈现了一部整体性的侗族文明史,也将建筑和音乐元素融入,从而使侗族文化进入现代诗写,不仅完成了侗文化的文字转换,也使之进入了现代传媒语境,对侗族文化的现代承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侗族建筑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侗族建筑艺术中蕴涵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图腾崇拜意识是侗族建筑审美的原始意蕴,和谐之美是侗族建筑审美的主体特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侗族建筑审美的现代表征。  相似文献   

4.
侗寨木建筑是侗族最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蕴涵侗族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侗寨木建筑的保护包括其生命体保护和生态保护。在生命体保护方面要建立科学与人文、防范与管理相结合的现代现代消防体系,修复和新建侗寨木建筑要保持侗族风格,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为侗寨木建筑提供物质资源。在侗寨木建筑的生态保护方面要进行侗寨自然生态的保护,推进侗寨木建筑文化认同而优化社会环境。要发展侗族文化创意产业并与乡村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侗族地区地方人民政府要对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应发挥主导和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5.
侗族建筑是侗族文化艺术的集体表征,侗族建筑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丰富审美意蕴。通过对侗族建筑形式美特征叙述,分析了其内在的文化美与意境美生发及其独特丰富的审美内涵,为现代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参照。  相似文献   

6.
侗款文化是我国侗族地区的特色文化。侗款文化的核心侗款在本质上是民间法、习惯法,能够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侗族款文化虽然包含了很多积极因子,但是由于民间法、习惯法本身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而侗族款文化与现代法治之间并不完全吻合,两者之间存在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一切表征。当然,这种冲突与矛盾并非不能化解。如果能够有效地化解两者的矛盾冲突,则能够进一步发挥侗族款文化的积极意义,与现代法治形成互补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侗族传统抚幼习俗与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的传统抚育习俗是侗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凝练并延续下来的,它既是侗族儿童社会化必经之路,也是侗族本体和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侗族传统的经验性抚育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儿童的社会化过程遭遇了传统与现代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它在培养侗族儿童自尊、自信、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多样性思维及文化包容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侗族文化经历着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压力,使得侗族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裂.为此,应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幼教机构为平台,倡导由家庭积极支持配合的学前教育侗族文化传承路径,以期促进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余冰 《广西教育》2022,(5):4-6+15
本文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侗寨·五娘”教改项目为例,论述少数民族地区女性接受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提出中职学校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和整理区域内侗族非遗优势项目,构建非遗现代传承育人模式,通过倡导民族文化育人的理念,激发侗族女生自我意识觉醒;将侗族非遗技艺融入侗族女性职业教育课堂,引导侗族女生提升劳动技能;关注侗族女性社会发展轨迹,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技艺传承和实现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根植于文化土壤之中,以音乐的形式传播文化,既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媒介,又是对民众施以文化濡化的重要途径。同时,这种音乐的展演方式具有浓厚的仪式化色彩,其中的仪式精神在侗族村寨社区中起着凝聚族群、整合社会文化的功能。所以从功能主义的理论视野探究侗族大歌的社会功能及其现代嬗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苗族侗族的文化绚丽多姿,尤其苗族服饰更是异彩纷呈。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比较分析广西融水、三江地区的苗族侗族服饰刺绣文化存在的趋同与存异现象,通过服装上图腾图案及其他故事场景、人物图案的比较①,探析苗族与侗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意识和民族性格对其刺绣文化的竞生共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民族极富艺术才华,中国苗族、侗族的刺绣、蜡染、织锦在中国南方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中享有盛名。为深入探究中国民族服饰工艺,从而促进现代服装设计发展,作者以《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研究》为课题,以苗族、侗族为例,以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必然性为出发点,从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相关概述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中国民族服饰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即积极学习中国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以民族特色为基础,塑造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3.
从广西壮锦色彩看现代服饰色彩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壮锦以浓艳、清新、优雅和对比强烈的施色手法,显示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壮族人民淳朴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壮族人民对壮锦色彩的处理手法,即"红配绿,看不俗",表现了壮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以及热爱艺术的天赋,也表达了壮族人追求艺术、向往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广西壮锦服饰颜色的搭配艺术,为现代服饰色彩的构成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对现代服装设计也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畲族服饰的特点,尤其对"凤凰装"进行了全面的阐释。通过对畲族传统服饰现状的探讨,认为畲族传统服饰应借鉴现代服饰的某些因素,以使畲族服饰得以传承和发展。传承和发展畲族服饰对弘扬中华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文章以三江侗族大歌为例,提出对其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并希望以此为鉴,对侗族乃至其它少数民族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所谓的原生态文化并非原始文化,而是融入了时代元素的传统文化。因而,原生态民族文化也需要在时代的浪潮中创新发展。明清以来,黔东南苗侗农耕文化的发展曾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而不断进步。今天,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原生态民族文化同样要积极吸收现代化的元素,才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代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地区的羌族纺织服装业,论述了羌族与阿坝州茂县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茂县地区羌族传统男女服饰的构成特点,探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芽背景下,近代茂县羌族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与变化。旨在系统而全面地解析近代茂县纺织服装业新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在传统和现代巧妙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款式、色彩、纹样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带来了灵感。本文通过探析哈尼族服饰常用图案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深入了解哈尼族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民族元素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之中,为现代服装设计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