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公民居住环境权是公民合法享有生活居住环境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以环境权一般理论为基础,对公民居住环境权的概念、性质进行分析,并对其内容进行探讨,认为公民居住环境权的内容主要有实然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两类,包括居住环境使用权、居住环境安全权、居住环境洁净权、居住环境状况知情权、居住环境参与监督权、居住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等。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环境权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我国开展了对环境权的研究。而当前环境权研究中的突出问题是脱离法学规范和难于实证化。为此,应当建立以环境利益为基础、以自然人为主体的请求权性质的环境权。自然人可以请求政府积极行为以协助其充分享有环境利益。对政府的请求权意义上的环境权具有思想渊源和实证法上的正当性。其思想渊源的合理性来源于社会契约论,其实证法合法性来源于我国宪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公民环境权获得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公民环境权的行使需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理念支持,实现我国公民环境权的主要障碍主要是环境饮用权、知情权、参与权和请求权的缺损,以及法律意识的淡薄。  相似文献   

4.
环境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权”实质为公法上的权利而非私法上的权利。环境权应是一个类概念,不仅包括道德上折环境权,也包括制定环境法中其他主体在环境方面的权利。环境立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环境主体不同应包括宪法上的公民环境权,法律上的公民环境权,政府环境权和企业环境权。  相似文献   

5.
当前公民参与环境的实例越来越多,赋予公民享有单独的环境参与的权利,对于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和公民环境权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公民参与环境权作为公民所享有的一种独立的权利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实际上,公民环境参与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集合性、多元性权利。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法哲学和经济学上的理论基础,更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公民环境参与权是环境共益权与自益权的统一,是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是环境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的统一,是公民环境参与权利和环境参与义务的统一。公民环境参与权与其他公民权利,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6.
反射利益理论是大陆法系行政法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本质上讲,反射利益是行政法义务规范所产生的一种"投射",属于一种法律利益,不同于单纯的事实利益,同时,反射利益不能产生如同权利的请求权权能,也不同于主观公权利。反射利益被不断解释为法律上的利益或主观公权利是行政法发展的一个趋势,其背后折射的是个人在国家中地位变迁的宏大命题。通过建构行政法规范类型的结构可使行政法上的反射利益问题得到较为细致的微观分析。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范畴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环境权的性质,学界大致有六种观点:一曰环境权是一种基本人权,是人在优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权利,这是一种宪法权利;二曰环境权是一种精神美感权;三曰环境权是一种物权,包括环境相邻权和环境使用权;四曰环境权是一种产权;五曰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环境公众参与权;六曰环境权是一种环境救济权。本文认为,环境权是一种公权和私权结合的权利,具有私益性与公益性双重属性。环境权是环境法的基础和核心,是一系列法律制度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环境权是人类对于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物质因素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的统一,不仅包括公民享有在良好、适宜、健康环境中生活的权利,而且包括公民享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以及对污染破坏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但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环境权的含义,以至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环境权出于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间平衡的考虑因而有一定限度,但缺乏公正的利益衡量尺度;环境权的对象具有公共物品性等特征,侵害环境权的行为又往往表现为间接性,使得环境权的保护和救济不同于传统的权利实现方式,面临诸多困难。针对环境权的实现所亟待解决的上述问题,建议建立和完善集团诉讼制度、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建立环境损害行政补偿制度,以期建立健全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宪法对其进行明确规定后,当公民的这一权利受到侵犯时,就可以在宪法规定中找到对其进行救济的依据和途径。对环境权的宪法保护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国关于环境权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专家学者们对环境权的研究还多停留在环境法学、民法上,甚少涉及到宪法层面。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既可以丰富现有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促进宪法对环境权保障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又可以在实现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实践问题上提出多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公民环境权的提出和发展绝非偶然,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时的必然现象。环境问题的出现和日趋恶化是公民环境权得以产生的背景,人权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是公民环境权得以产生的理论基础,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则是公民环境权得以产生的伦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理论的重构--读周训芳教授《环境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问题是环境法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但是,以往讨论环境权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尴尬:一是环境权的模糊化;二是环境权无法成为独立的权利。针对这两种困境,周训芳教授作出了他自己的回答,提出了将环境权具体化,建构独立环境法律体系的解决办法。这种努力一是使得环境权成为了真正的权利。二是使环境法真正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而那种认为环境权包括基于生存需要的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权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环境权设立的动机目的即环境权的设立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环境权设立的建构目的,即环境权设立对建构环境法理论体系的基石意义。从而为环境权的设立提供了现实和法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权利具有自主性、目的性、法定性和行为性等特征,表现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结构形态。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守公共利益原则、合理限制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国家权力具有强制性、主权性、不平等性、资源控制性和自主性等特征,表现为分散性国家权力、独占性国家权力和制度化国家权力三种结构形式。国家权力运作遵守有限的自主运行原则和法律支配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我国环境权概念时,其内涵不应当囊括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程序性的环境权利应排除在环境权之外,要注意环境权只是环境权利的一部分,而且不应该把环境权主体扩展到自然体。环境权是指环境法规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生存环境所享有适宜的生态环境的权利,包括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清洁产品权、环境审美权、环境文化权、合适的日照权、环境安宁权和户外休闲权等。  相似文献   

15.
环境权应成为环境法体系的重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权是环境领域的基本权利,与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等基本人权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民的人权,以及实现环境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在环境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并据此来完善我国的环境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公民环境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环境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新主张,是人类环境不断恶化及人类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强化的产物。本文在对公民环境权提出的客观原因及当前各国的立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公民环境权的概念、内容和性质,并论及我国法律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从普遍设定义务的角度谈环境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环境权的保障和实现问题的探讨,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有两类代表性的观点:一类观点认为环境权应该通过立法确认宪法环境权,并将其具体化为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诉讼、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等措施来实现;另一类观点则认为:环境权的实现,需要在法律上普遍设定义务,依靠各义务主体主动履行义务现。本文就是对第二类的观点深入探析,希望就如何具体分配义务主体的义务,并如何监督其履行义务提出自己的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民环境权作为现时热点,学界有这样或那样的解释。本文通过回顾环境权的发展历史和现时的各种不同声音,试图阐明公民环境权的基本价值取向——安全,力求在新的社会法——经济法视野下研究保护公民环境权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探讨了经济法保护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公民环境权经济法保护的意义,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自助透析室事件的处理过程,看似合法,实则违法。政府对事件进行处理的法律依据完全错误,导致最终出现了公民的生命权竟然可以被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行政法规合法地予以剥夺的咄咄怪事。而事件的善后处理,再次违反了依法行政原则。自助透析室事件实际上是一场政府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之间的博弈。这一事件,完全有理由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又一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服以往环境权在理论及立法、执法上的缺陷,进一步深化对环境权的认识,必须首先解决环境权的性质、内容、确立的可行性及其途径等问题。本文力图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对我国环境权的立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