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释一个词语不能单独地从一篇文章中找出例证,而要从同时期,并且要从早于该时期的文献中找出例证,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解释词语,否则就会误解词语。《中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词典》对于有些词语存在解释错误或解释不当的问题,本文从《大词典》中选取了“以夷制夷、仰、伏侍、匮饿、估客、估倒”等几个词语进行剖析,找出其释义不当之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意见,以期《汉语大词典》修订时补充、修正之。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词典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但学习者究竟应使用什么样的词典,一直以来是一个被大部分学习者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习得者应尽可能早地、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词典,因为英语词典有词义解释准确、释义词语简单实用、句子例证更丰富和其他众多优点。在谈这个前,有必要了解词典及其功能。一、词典及其功能《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对词典一词的解释是“收集词汇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和“工具书的一种。汇集单字,按某种查字方法编排,并一一注明其读音、意义和用法。”从这两个解释中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现代方言的角度考释了《醒世姻缘传》里的几个方言俗语词,为准确解释这些词语提供了一些活的方言例证,补充和纠正了对这些词语解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阅读唐代僧人义净的译经时,发现一些词语的释义在《汉语大词典》中存在着可商榷之处,我们以义净译经中出现的例句为主,结合其他例证加以说明,力求弄清这些词语的确切意义,为我们研读文献提供正确的解释。如“顶帽”并非“宋代的一种圆顶便帽”,而是指帽子;“侵星”不仅仅可指拂晓,亦可指天黑、入夜,且“拂晓”之意当源于“天黑,夜幕降临”,等等。  相似文献   

6.
陈修 《嘉应学院学报》1994,(1):100-103,111
多少年来,《离骚》中“离骚”、“羌”、“灵修浩荡”等词语诸家的解释各不相同,这些解释虽能自园其说,却未必合乎诗人屈原的本意。本文从古代汉语语音及语法结构的角度出发去进行分析,对这些词语提出了不同于旧注的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呢?下面是我在指导学生解释《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词的做法.一、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弄清字义,在“负荆请罪”这个词语中,“负”与“荆”两个字是较难理解的.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负”是个多义字,这里应解释为“背着”“荆”是一种落叶灌木,是古时用来打人的一种刑具,应解释为“荆条”.学生弄懂了这两个字,就为理解整个词语打下了基础.二、读课文,以句解词.待学生弄懂了词语中的关键字后,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有关段落,找出能具体说明“负荆请罪”的一句话,划上“~~~”.学生较快地找准了这句话:“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相似文献   

8.
从《旧唐书》看史书语料在辞书编纂中的地位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书语料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面,从理论上说,它是辞书编纂的重要资料。在《汉语大词典》的编写中,大量使用《旧唐书》中的用语作为始见例证或是唯一例证,就充分体现出史书语料的重要价值。《旧唐书》中还有不少词语,可以用来替换辞书举例中时代偏晚的例证,可以用来增补淆收的词条和义项,可以为没有例证的词语提供例证。深入研究史书语料,有助于辞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明清白话小说词语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目前收录词语最多、释义最全的《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而在明清白话小说中较广泛使用的词语若干条进行解释,或对《汉语大词典》收录而释义不全或释义有误的词语进行补释或订正。同时列举了《汉语大词典》收录而例证晚于明代的词语数条。  相似文献   

10.
《尔雅》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词典,分门别类地记录并阐释了上古汉语的基本词语。现代各地方言特别是北方方言在词汇上,都与《雨雅》中的词有前后继承关系。文章从中找出一部分现代聊城方言中仍使用的词语加以解释.对聊城方言的研究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订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汉语大词典》中的50条词语释义从“释义不确”、“义项不全”、“例证晚出”和“其他”四个方面进行了订补。  相似文献   

12.
臧永光 《考试周刊》2013,(81):22-22
本文从语音与词语的选择及句式的运用等方面。对“我要笑遍世界”的情感表达特点进行了探究,找出了文章中一些比较显著的特点,并举出了相应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释“三木”》一文中作者认为“三木”“并不特指三种木制戒具,而是泛指木制戒具。”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首先,从《诗经》中同样也能找出“三”表示具体数字的例证,说明“三”多为泛指不能成为“三木”必是泛指的理由。诠释释“三木”为泛指不符《报任安书》文句原意。另外,再从其它典籍中的用例来看。“三木”不是泛指。最后,从“三木”之名的由来可表明其为特指,而非泛指。  相似文献   

14.
从释义片面、举例失当和文意训释几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辞源》和《汉语大词典》对“何其”一词解释的错误,阐述了现代辞书解释词义不能把词语的文意训释作为词语义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方言角度,解释了《东京梦华录》一书中的几个词语,如“旋”、“淹”、“虫蠛”等,以明此书在方言词汇研究上的价值。同时,文章兼论《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若干阙失。  相似文献   

16.
古代表示某人腰围若干围的“围”是个量词,但这一作为计度古人腰围长度的基准单位,古书中没有确定的解释。经笔者考证,东汉郑玄在《仪礼》注里以九寸为一围,比较适宜于做腰围的“围”的计度基准,可以经受春秋至南北朝时期各种例证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18.
《南海寄归内法传》词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僧人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作。其行中有许多反映当时俗语或口语的词,如“量”、“并”、“刺”、“现”、“既而”、“分数”、“翘勤”、“逶随”等。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辨溯源,可见其义或为《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所未收,或已收而所举例证较晚,或对一些词语的义项加以增补为原因。也体现了《南海寄归内法传》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余映潮 《云南教育》2008,(10):12-15
(一)《背影》中的“嘱”《背影》中四次点背影,四次写流泪,两次发感慨,这些都是作者的着力点染之处。但文中也不乏精妙的细节描写,词语的选用也有平中见奇之妙,其中的三“嘱”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20.
词 语一般有两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 ,即字(词)典字上所作的解释 ;一是情境意义 ,即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隐含的意思。对学生来说 ,后者不易理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现列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例 ,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从词语所在的句子中找解释有的词语 ,在本句中便可找到解释。如“那时候 ,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中的“理屈”就是后面“没有理由”的意思。(《将相和》)有的句子 ,前半句把词语的意思表述了 ,后半句才出现这个词语。如 :“这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