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智能制造学科交叉实验平台。该平台以微涡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为载体,能够实现产品设计、加工制造、智能管理、物流服务等产品全生命运行和监控过程,包括智能设备层、智能采集与控制层、智能执行层、智能决策层的四层级架构体系。基于平台设计了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开发了专业导论课程实验、模块化专题实验、系统级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该平台是西安交通大学开展新工科建设实践与探索的重要举措,为智能制造新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平台资源设备不足、教学知识覆盖面窄、产教融合不足和投资效能低下等问题,该文采用柔性模块化的方式,通过设备、单元、系统逐层构建智能制造系统的各功能模块,集成MES、SCADA、仿真和管控等工业软件模块,搭建基于柔性模块化的智能制造工业级开放式实训平台。该平台结合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知识和课程,建立了多层次的柔性定制开放式实训体系,兼顾实验/实训和科研。同时,该平台以实际工业场景需求为例设计实训项目,能够根据不同人才需求层次自主柔性定制智能制造实训模块和项目,平台延伸和覆盖了智能制造教学知识点范围,进一步挖掘了资源设备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智能制造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需求,设计了智能制造单元系统集成应用实训平台。该平台集成智能仓储物流、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智能检测等模块,利用物联网、工业以太网实现信息互联,融入MES系统实现数据采集与可视化,接入云服务实现一体化联控。基于该平台设计了硬件搭建及电气接线、通信组态及调试、各单元智能化改造和控制网络集成调试4个由易到难的实训项目,还在此基础上拓展设计了创新性、开发性实训项目,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开发能力及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根据武汉市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与多个优质企业合作,构建"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团队职业能力,建成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为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索智能制造职业人才培养路径,通过螺旋渐进式良性循环激励,构建政企校三方互利共生的生态共融培养模式,打造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和智能制造实训链,推动人才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协调发展。研究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文 《机械职业教育》2021,(11):20-25,43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新战场,技能人才是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力量.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应培养胜任智能制造工作、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的技能人才,以技能人才供给助推中国落实智造强国战略.基于工作分析的视角,发现智能制造系统中从事生产工作的技能人才应能够熟练使用智能化工作设备完成智力型工作活动,适应协作式工作关系,并掌握跨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即具备复合能力.建议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设计和开展协作式的智能制造实训项目;构建跨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实施跨专业的项目式教学.同时,与企业共同开展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工作分析实践活动,制订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智能制造实训教学系统”,以“化整为零、联零为整”的教学思路,“虚实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赛促教”的评测手段,将智能制造实训教学系统划分为智能加工单元、智能检测单元、总控信息管理三大模块。依据三大模块,分专业、分模式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教学课程,使工业化真正走入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机器人实验室建设规划,结合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考核要求,从实验室规划、培养目标、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探讨,建立机器人操作站、实训平台、智能产线一体化的智能制造实验室.该规划不仅符合1+X证书考核要求,而且能够为所学课程提供实训,着重培养机器人行业安装、调试、管理、操作、维修等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161-163
在模块化柔性制造实训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模块化柔性制造综合实训教学管理系统。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和实时监控等3个模块,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实训平台操作的需求,实现了平台设备数据实时采集功能。测试和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地推动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以现代制造专业群为主体,进行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使之成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专业集群平台。该创新基地使学生在完成现代制造专业群"课、证、赛"等实训教学环节同时,实现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为企业培养"无缝对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节约岗前培训成本和时间,是职业院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开设带来了对物联网教学工具的迫切需求。该文详细阐述了基于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设计,采用了模块结构,接口开放,其各层也可作为相应专业课程实验设备。分析了感知层RFID等模块的硬件设计,给出了传输层嵌入式网关的硬件接口连接,说明了在实训平台上集成实现智能安防的方法,特别介绍在嵌入式网关上图像采集和传输的软件编写过程。实际应用证明:该实训平台成本低、开放性好、利用率高,教学效果明显,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易烨  戎笑  丁明军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65-68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然后指出了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从确立"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课证融通,建设高标准、多主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等四个方面构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从实现制造强国的人才需求战略目标出发,以学生为本,围绕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训模块"及"虚拟仿真模块",对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加强"智能制造"实训环节及虚实结合的实训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CAD/CAM工程实训平台是先进设计、制造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训基础,目前存在持续运营成本高、风险大、实操比例低等问题.本文针对微型CAD/CAM工程实训开放平台的可持续服务特性,构建CAD/CAM诚信自主学习软件平台、微型数控装备独立实践操作硬件平台,形成开放式的产品制作成绩考核、成本计量的综合评价实训体系,为实现诚信规范、低成本、可持续发展工程人才实训平台的资源最大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中国制造2025",我国智能制造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我国智能制造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现状,给出具体的重构与提升措施,希望对相关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实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存在的成本高、安全保证难等问题,该研究构建了智能制造仿真实验系统。首先,以智能产线为基础、车间信息化平台为桥梁,融合产线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面向智能制造仿真实验的数字孪生系统框架;其次,对系统中包含的产线物理实体模型、数据采集及车间信息化平台、数字孪生产线的多维度模型及智能制造仿真实验平台展开了详细阐述;最后设计产线生产调度优化实验,验证了该数字孪生仿真实验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大型综合实验平台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将虚拟仿真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学科专业深层融合,通过Visual Components构建了汽车智能制造系统冲压、焊接、喷涂和组装等产线工艺模型,采用PLC与虚拟对象的通信,实验系统与门户网站集成共享。由贴近工程实际的3D虚拟对象代替实际生产线,基本解决了大型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难题。该实验系统推进了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解决现有实训教仪控制对象单一、综合训练设备少等问题,校企合作开发了“智能型自动生产线”实训平台,将自动控制、机器人及其视觉控制、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智能生产的控制与管理。平台以实际毛坯工件为加工载体,以机器视觉为定位引导,进行了任务输入与供料加工站、装配站、分拣站和远程监控服务与信息管理站等产线控制的系统设计,并用于实训项目教学的运行。运行测试表明,平台系统安全可靠,适合新工科高技能人才综合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新零售”理念下,现代服务业中新模式、新业态蓬勃涌现,其发展变化导致其岗位知识需求和岗位技能需要都产生了颠覆性变革,现代商业企业运维能力凸显数字化整合的要求,而职业院校将其列为传统市场营销专业和新兴电子商务、物流专业教育的领航标和路线图。然而传统商科教育实训模式存在资金投入、人才迭代、资源整合等诸多困境,难以真正实现系统性、理念化、综合类实训效能。因此,基于DTM数字孪生技术,结合AIoT-cp物联平台、三维可视模型、流式数据追踪、GCL技术等,自主研发打造,模拟仿真重构多场景、多体系的智能制造教学实训系统,有效解决“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过程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武汉智能制造业对相关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巨大,构建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由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和华中数控公司牵头,多家单位参与,通过校企协同创新的模式,发挥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实训中心按核心功能分为七个区域,建成后主要服务于武汉市的制造业发展,面向职业院校、企业、社会开展人才培养前瞻性研究、智能生产实训设备联合攻关、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技能鉴定及承担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