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止”由反义并列词组的“行动和止息”义通过转喻的认知方式凝结成词。其词汇化经过两种不同的途径,即偏义复合和周遍性表义,表“行动”偏义和“行为举止”义。词汇化后,又在转喻机制的推动下,产生了“行踪”义、“品行”义。“行止”的整个演变过程是进行概念整合的过程。其中,认知的突显原则、认知上的不对称性、转喻机制等在反义复合词“行止”的成词和语义衍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单音反义形容词(如“高-矮”)在有字句“中的句法功能入手,探讨汉语句法格式对形容词的分布制约和语义支配。文章论述了单音反义形容词在某些位序中具有选择的偏离性:其一体现在单用形式和扩展形式的对立,其二体现在强态形容词和弱态形容词的对立。文章还论述了形容词的语义表征具有多元性,不同的句法制约使形容词具有称代义、描绘义和兼容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霸王”一词广泛流行,产生出许多新组合,其中有3种类型较为典型。对3种类型的新组合进行语义结构上的分析和新旧义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了“霸王”的语义流变轨迹和发现“霸王”新组合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释“鬧”     
古代字书“鬧”字首见于《说文新附》,一般以为产生于唐代。本文利用出土汉简材料,考证了“罔”字至迟产生于西汉,并且其本义不是一般的嘈杂义,而是争斗义。可以弥补语文辞书的不足,并为汉语史研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
反义复合词“去就”通过偏义复合的方式实现了从词组到词的转变,其语义或偏指“去”或偏指“就”,此后又发展出了“举止、行为”“礼仪、礼貌、规矩”“(行为态度)反复变化”“结果或着落”等义项.其中,“举止、行为”义是通过“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机制转指上位概念,而“(行为态度)反复变化”义则和隐喻思维有关,是从具体域向抽象城的隐喻投射.  相似文献   

6.
反义复合词“去就”通过偏义复合的方式实现了从词组到词的转变,其语义或偏指“去”或偏指“就”,此后又发展出了“举止、行为”“礼仪、礼貌、规矩”“(行为态度)反复变化”“结果或着落”等义项.其中,“举止、行为”义是通过“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机制转指上位概念,而“(行为态度)反复变化”义则和隐喻思维有关,是从具体域向抽象城的隐喻投射.  相似文献   

7.
在句法层面上相反的两个句子最终表达相同的语义,在语义层面上看似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却最终产生相同的语义,本文主要研究汉语言中这种句法互反和语义互反现象。我们认为一种句法互反现象,是句子成分的应对性造成的;第二种句法互反现象是一肯一否却同义。语义互反现象与反义复合词、偏义复合词和同词反义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详细考察有关语料的基础上,对因果连词“因此”的产生时代和产生原因有所结论。它产生的时代是南北朝,产生的原因与其所在的句法结构、语义、句法功能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殊”在先秦就已经语法化为副词,最初是“特别”义程度副词“殊1”,它是由表“不同的”义的形容词语法化而来的.随后又发展出“根本”义否定性副词“殊2”“还”义情状副词“殊3”和“竟然”义语气副词“殊4”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受累”一词起初作“受到连累”讲,构词语素“累”作“连累”义,是词语的核心语素,承担了词语主要的语义功能;另一构词语素“受”作为遭受义动词,必须与动词或形容词搭配出现,表示隐含被动,其后不能再加宾语, “受”限制了词语的语法和部分语用功能.“累”出现新义——“疲劳”“劳累”义,其词性由动词转变为形容词,核心语素语义变化对词义产生影响,而“受”语义虚化,用法比较灵活,允许“受+形容词”这一形式出现,因此“受累”一词生出新义——“受到劳累”.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受语用推理等因素影响,“受累”一词常使用作客气话,有“麻烦”“烦扰”之意.  相似文献   

11.
结合语用学的相关理论,讨论同义、反义和上下义三种语义关系在能够产生会话含意的现实语境中的语义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了言语交际中词汇的语义和语用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是描述物体垂直维度“高度”的形容词。“高”有两个空间义,即维度义和位置义,维度义和位置义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高”本身的语义特征为:垂直性、方向性、延伸性;与其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为:固定的底部、完形结构、垂直维度最大、垂直维度功能凸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话语表达的丰富语义,是经过语流义变和情景义变的结果。“中国”和“梦”两个词互相影响而发生意义变化,经过语流义变表达了“中国人(包括集体和个人)的梦想”这样的言语义。此言语义结合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这个语境,就表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言语义;结合具体领域、阶层就表达了无数具体的“中国梦”;这也就是此话语情景义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借助于语义场理论,对汉语成语语义场作些探索性的论述。全文分为“狭义的成语语义场与广义的成语语义场”和“语言的成语语义场与言语的成语语义场”两部分。狭义的语义场下分等义、近义、反义、类义等子语义场;广义的语义场,指表示同类事物现象的成语间宽泛的类属关系:凡从静态的角度阐述成语语义场的属于语言的语义场,凡从动态的角度阐述成语语义场的属于言语的语义场。最后就成语的语义场嬗变、语义场强度、语义场文化背景等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的泛义动词很多,文章撷取其中比较典型的高频词“打”和“搞”在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方面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作为泛义动词的共性与个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尽管各个泛义动词泛化路径不同,但作为泛化基础的“基动词”的语义特征是引申至各义项的基础;泛义动词的泛化路径是围绕“基动词”的原型义展开的,是纵向引中与横向兼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说起来”在语言的高频使用中受到规约化和主观化的影响,经历了由“起始义→泛时义→情态义”的语义演变过程,最终形成话语标记。从语义逻辑上看,“说起来”作为话语标记主要有设立话题、补充解释、推导总结、转换引发和让步转折这五种功能。  相似文献   

17.
语义修辞是利用言语单位语义特点及相互关系构成的一类修辞方法,实际存在五个小的类别,即同义选择修辞、同义配置修辞、反义配置修辞、类义配置修辞和上下义配置修辞.语义修辞对语义单位的选择和配置依据的是语义本身特点和语义之间的关系,产生修辞效能所凭依的也是这些语义特点和关系.语义修辞与辞格是不同视角的分类,关系交错.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历时角度,探讨了“爆了”的语义演变及其语法化过程。研究发现,“爆了”的语义从具体“破裂义”泛化为抽象“破裂义”,最终演化为极限程度义;句法功能从谓语、结果补语、程度补语逐步演变。文章进一步挖掘出“爆了”语法化机制和成因,主要有语义泛化和认知隐喻、重新分析、主观化、句法位置,及双音化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语义学”一词的产生过程,举例说明以词义研究为限的传统语义学及其不足之处.介绍以语言中的所有语义为研究对象的现代语义学及其长处、其研究范围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多亏”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个短语.“多亏”以词的形式出现始于元代.“多亏”的词汇化和主观化是随着“亏”语义的演变而形成的.从语义发展来看,“亏”经历了“亏损义”变弱到“感激义”增强的过程,同时随着客观义“亏损”的消失,“亏”的主观化也在逐步形成.“多亏”的语义主要由“亏”体现,因此,当短语“多亏”的“亏损欠缺”义虚化,“感激庆幸”义占优势时,就词汇化为动词“多亏”.“多亏”的词汇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主观化逐渐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