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校课程建设就是落实办学思想和教育理想.将学校文化落地变现的过程。这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具有挑战性而意义广阔的问题:推动学校文化课程化。实现学校文化课程化,关键是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建构学校课程文化是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根本途径。怎样将学校文化植入课程.并相应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这里以校本探索为例,展开六个点位的探讨。一、为什么要将学校文化课程化如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德育一样.当下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存在两张皮现象,如将学校文化文字化、彩色化、口头化,以致形式化、形象化,学校文化缺乏认同与内化,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力和生命力。学校煞费苦心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因缺失文化引领而陷入无序状态。破解“两张皮”现象,我们的核心主张是:学校文化课程化。建树这一观点至少有四点理由:一是学校文化植入课程才有教育力量,这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教育特性。二是学校文化只有落地课程接受检验.才能证明其导向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三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以优质的课程建设和高水平实施为依托,而这种依托取决于学校课程领导力。四是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必须以渗透学校文化的课程文化建构为根本途径,脱离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文化也就生长不出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2.
校本化课程建设包括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两个方面,它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一种教育追求。校本化课程建设的实质是学校课程文化的确立与转换,以及学校文化的重建和教师文化的革新。  相似文献   

3.
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整合?怎样开设学校课程?怎样实施学校课程?笔者认为,将国家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开放与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性思考其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为尊重学校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学论坛》2005,(3):73-76
提供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要的优质课程资源和有效教育行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围绕这一基本目的,走课程化多元开发之路。紫小从传统经典化、地方艺术化和学生现实生活吸取源头活水,建构了经典化诵读、绵竹年画、数学探究性学习、普及性器乐、快乐英语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大批校本课程,形成了落实课程的认识建构和技术系统。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互动,紫小课程化建设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艺术课程鼎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并进。课程的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功能并举的多元学校课程化,紫小以有效管理,保障了课程化建设扎实有序地挺进纵深。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化,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化由一元到多元推动的结果,它适应青少年多元价值追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化变迁在学校课程领域的反映。从本质上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化开发,它对校园化、社区化乃至区域现代化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潜在课程是指通过整个学校的环境、气氛、学校的风气所施加给学生的影响、起到教育作用的一种课程类型。潜在课程具有隐蔽性、稳定性、无形性与易接受性等特点。潜在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师生双方隐性因素的作用和校园环境与化的熏陶作用。实施潜在课程应从校园环境与化建设,即知识化建设、活动形态化建设、环境设施化建设和校园风尚化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学校不断探索特色化、校本化课程基地建设开发与实施的规律,不断推进课程基地建设对常态化教学的引领与影响,进而丰富学校数字化办学理念的内涵;同时积极发挥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了学校课程基地的影响,真正实现了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校特色化建设正向纵深推进,正从表层化的物态文化建设走向更深层的课程视野的全面建设。本文立足于学校实际,从学校历史传承、特色革新和学生核心素养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建构红星课程的历史起源和哲学定位,认为课程哲学是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并从课程哲学入手,阐述了本校红星课程的个性目标、基本架构、实施路径以及物型建设。  相似文献   

9.
韩晖 《江苏教育》2015,(11):45-47
课程建设应坚持有效实施国家课程与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学生成长需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尤其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实际,努力实现课程的现代化、生本化、校本化,让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首先提出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是解决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重要策略,进而分析小学校本化德育课程开发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实践总结了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建设的三方面经验,即依据社会需要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活动课程建设和依据学校特色资源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校在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一是学校与社区缺乏有效的沟通结合;二是社区课程资源与学校课程缺乏有效的融合。因此,学校要有效地开发社区课程资源支持学校课程发展,其前提是建立起学校与社区的有效交往机制,其途径是建立起社区课程资源与学校课程的有效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全国各高校GIS教学单位在GIS教学计划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问题,从GIS专业的学科特点出发,经过对比分析、比较论证,提出了构建GIS本科专业标准化骨干课程群的基本思路,并面向国内理科背景高校的GIS本科专业推出了骨干课程群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启动至今,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从根本上进入新课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新课程的启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14.
陈婷 《铜仁学院学报》2006,8(5):85-87,96
在课程改革中,新教科书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体系结构、内容及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广东惠州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找出制约当前惠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与原有的课程内容相比,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习与生活的融合、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内容与时代的并进,以及知识与能力的并重。这一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必将改变学校生活的整个场景并重塑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这种转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关键在于构建与其相适应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能力构成,提出通过实践性课程和非实践性课程承担学生能力培养任务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两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作用不容置疑.但近年来,高校的"两课"教学和研究却不尽人意,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要摆脱这一状况,促进"两课"教学与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探讨影响"两课"教学实效的原因与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终身体育是现代化体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终身体育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终身体育的由来与健美操的特点及实用性 ,讨论了学校终身体育与健美操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师专的课程改革应该关注学生、关注师范性、关注地方性和基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