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全员育人为导向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实需要,北京化工大学18年坚持开展“院周”活动,使“院周”文化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有效实践平台。本文以“院周”文化建设为例对以全员育人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析。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学校兴衰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以师生发展为本,对学生重在“文化育人”,对教师重在“文化充电”,通过优化育人环境,丰富精神文化建设及健全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戴祖强 《今日教育》2012,(12):33-33
如今,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打造办学特色,彰显学校办学品质的首要途径。校园文化则是学校文化的“脸面”,受到很多学校的重视。然而,不少学校由于忽视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造成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缺失,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是每个学校值得重视的问题。2012年3月29日,  相似文献   

4.
金鹍 《江西教育》2010,(3):32-33
为落实“关注人、塑造人、提升人”的教育理念,我校努力建设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成立了浪花文学社,并配套成立了由校长任总编的校刊编辑部。按月编印校刊《浪花》,成为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编印彩色校刊的学校。我们以“提高写作水平,繁荣校园文化,美化精神世界”为办刊宗旨,确立了以创新育人模式为核心的办刊思路:关注学生生活,倾听学生心声,使校刊成为学生的良朋益友,成为育人的新载体,成为学校心理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李卫东  张妍 《教育与职业》2023,(16):107-112
校园文化具有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具有创新性、系统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但目前文化育人与职业教育特征、校园文化特色相脱节,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深化,人文精神、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待提升,以现代教育技术呈现文化不够充分和直观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成效。因此,建议构建“四融”文化育人体系,即融合“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工匠文化和校本文化”,形成文化育人内容;融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传播渠道,健全文化育人机制;融德智体美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文化育人模式;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文化育人载体。  相似文献   

6.
“以美育人,让每个师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南。为避免学校文化建设成为空洞无物的摆设,我校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把校园文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底蕴越深厚,学校发展的基础就越坚实,潜移默化的力量就越大。要办好一所学校,搞好学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多年来,我校本着“文化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积极创建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净化、绿化、美化的人文环境,致力于让学校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着重抓了景观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方面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中心小学,为提高育人质量,在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校情实际,以创建优质的“养正”文化为抓手,以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为着力点,以开展体系化的活动为支撑,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养正”文化建设,确保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正常发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9.
“大思政课”视阈下,校园文化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有着职教的鲜明个性,建设具有时代特征、职教特质、地方特色、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育人各环节中一以贯之地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从实践上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姚子雄 《云南教育》2011,(24):44-46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总目标。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需要校长的引领,需要全体师生共同营造,才能逐步形成全校共识,并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笔者所在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可以概括为:“三大文化、五项活动、一个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观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  相似文献   

12.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增添校园文化建设的素材,又给高校“四史”教育的开发利用与效益彰显提供了契机。当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活动形式、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体制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可通过构建特色鲜明的育人文化环境、打造“一校一品”文化品牌、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等途径,提升高校“四史”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桐柏 《中学教育》2003,(2):19-2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 ,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 ,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充当着特殊教育者的角色 ,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强化学生的正确行动意识 ,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由两校拆建重组的桐柏高级中学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贯将倡导和培育学校文化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以文化的整合、创新为前提 ,达成价值观的共识和思想的统一。以争创市、区文明单位、行为规范示范校、绿色学校为目标 ,凸现特色 ,铸就个性 ,…  相似文献   

14.
和谐校园文化与教师职业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内涵可分为“精神层面”和“环境层面”,它可以理解为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和行为准则,也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传递文化和育人的基地,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校园文化有哪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管理对策?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校管理工作者探讨研究的课题。 一、新时期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对学生的影响 新时期校园文化的特点,是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是社会大环境中的文化在校园小环境中的折射。笔者认为,新时期的校园文  相似文献   

16.
一、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 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文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着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表现形式,然后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包括以先进文化育人、遵循文化育人规律、培育时代新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建 《小学校长》2006,(6):23-24
近年来,我校坚持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建设紧密结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六种文化建设”,突出“一个目标”(培养健康和谐发展的人才),开展多层次、全方位、高品位、重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一个具有良好学风校风、高雅文化品位、浓郁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为广大师生知识的内化和高素质的养成发挥了导向功能,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与互联网同步成长的“Z世代”(Generation Z)大学生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的主力军。“Z世代”大学生有其独特的观念认知、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本研究聚焦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结构及价值追求,剖析了“Z世代”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思想误区,通过深挖高校育人“文化力”,打造育人“文化圈”和“文化场”,积极构建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以正本清源,清除“Z世代”大学生群体文化乱象,为“Z世代”大学生打造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根植于学校历史的精神积淀,是学校教育的一种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具有长久的导向作用,引领和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使学校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建一种氛围,陶)台学生的情操,为学生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我校一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书香校园”为切入点,致力于打造书香浓郁的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深化环境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