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养气"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最早发源于对宇宙自然之"气"的体认,经由中国传统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气"的元素论,被儒、道两家各自发展为二脉.然又因魏晋曹丕的融合,始见其一脉两经纬的文艺气论.刘勰在继承前代气论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引向文艺批评,形成了以作家为中介,自然之气、主体之气、文本之气--三者回环呼应的循环流动的圆型批评模式.从中也可以窥见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偏于道家,不废儒家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2.
对“文气”的把握和理解需要回归其产生的历史语境;“文气说”的产生可上溯至中国古代哲学里诸多诠释“气”的文字材料,大致归类为“天之气”和“人之气”;以孟子和庄子分别为代表的儒道二家的气论,共同影响了气论的后续形态发展;“文气说”最终由曹丕提出,发展成为一个包容万象而又有所侧重的概念范畴.  相似文献   

3.
“文气”论以气之阴阳刚柔论作家的生命形态,深入探求作家伟大的生命价值和强健的生命活力,积极倡导作家的生命形态与其艺术风格的统一,充分展示了天、人、文同气相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的生命境界,这对当代文学创作、当代文论及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4.
“气”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作为文章之“气”,可析之为三:作者之气、创制之气和文本之气。由此可推演出“文气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着眼于作者的“养气说”、关乎创制的“行气说”和立足文本的“神气说”。因“文气论”在“作者——创制——文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它成为中国文章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审美与艺术的虚实关系宇宙观高度作本体论论证。他借助“气一元论”思想对宇宙生命本体-“道”的“虚实相生”精神作了唯物论的阐释,并由此指明了中国的艺境追求指向“道艺一体”的理想的必然性。这是“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成为“中国艺术思想的核心部分”的哲学原。  相似文献   

6.
“文学本体”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文学作品有关的作家、思想、社会环境;二是指创作的存在方式,即文学的艺术形式.前者称作“文学他律论”或叫“文学人本论”;后者称为“文学自律论”,或称“文学文本论”.  相似文献   

7.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为重要的范畴。自南朝齐谢赫提出“气韵生动”以来,它就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美学范畴了。在中国绘画史上,“气”在各个时期的内涵都得以新的阐发和丰富。本文从“气”、“味”丰富的美学内涵入手,通过对“气”、“味”、“韵”等审美范畴的比较、分析,从鉴赏到创作全面论证了清代李鱓审美“气味”论之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气论的思想与中国人的生存观念有着密切关联,将气论放置于其在中国哲学的历史发生的语境中有助于我们厘清先秦以来元气说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哲学的生存论特质。从元气论的生存意涵来说,由于人与万物同原,所以人的个体存在总是可以通过返归内心,达到与外在世界的沟通,个体的矛盾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转化得到解决,而不是向外扩张。同时,物质与精神同源性,决定了心灵与肉体的对立原则在中国哲学里从根本上被否弃,心灵与肉体在中国人的生存视域里统合于气。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气”是一个传统命题,由于“气”的概念比较抽象和复杂,所以历来理解不一。本文在分析中国古代文论盛行文气说的原因时,把它与西方文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摹仿说”相比较,说明其理论阐述的重点是在创作的主体方面,即是向作家道德修养及精神状态方面提出要求与准则。其中,韩愈的“气盛言宜”与苏辙的“养气为文”二说因立意不同,“气”的内涵也有很大差异,需要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论史上 ,曹丕第一个用哲学概念中的“气”探索文学现象和评价作家作品 ,阐述了“文气说”。关于“文气说” ,历来有争议 ,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它 ,现从哲学与文学来源、深刻内涵、艺术渊源和美学意蕴等方面对“文气说”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刘勰所撰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内容丰富博大,而“文道自然”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所谓“文道自然”,就是从天(自然)人相通的思想出发,抓住自然及其合乎规律的运动同艺术审美的联系,一方面认为美和艺术根源于自然,符合自然;另一方面认为通过人对规律的掌握,可以创造出超越自然的艺术美.可以说,刘勰是把我国传统中兼有哲学和美学意义的“自然”论全面地运用于文学领域,从而建立其体大思深的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12.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为重要的范畴。自南朝齐谢赫提出“气韵生动”以来,它就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美学范畴了。在中国绘画史上,“气”在各个时期的内涵都得以新的阐发和丰富。本文从“气”、“味”丰富的美学内涵入手,通过对“气”、“味”、“韵”等审美范畴的比较、分析,从鉴赏到创作全面论证了清代李鱼单①审美“气味”论之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悲剧”这一美学概念最早由西方介绍到中国并被运用于文学研究,是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开始的.王国维在大量吸收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并对其进行继承和改造,形成新的悲剧美学思想.主要从人生痛苦本质的描绘——“真”、无用之用的审美观——“善”、彻头彻尾的悲剧——“美”三方面分析《〈红楼梦〉评论》中的王国维悲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3,18(1):52-54
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的当为公孙尼子的《乐记》。在《乐记》中,“气”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气,即天地阴阳之气;一是指人的气质个性。作者主要以“气”来论述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与气质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乐记》之“气”论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气”论,并与之相通,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文气说”,并形成了中国文艺的“重气之旨”。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哲学家.他继承了中国哲史上阴阳气化论的传统,将气一元论唯物主义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批判地改造了佛教提出的“能”、“所”思想,提出了“能必副其所”的命题;主张“格物致知”、“知行统一”.这些观点,完善了其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论史上,曹丕第一个用哲学概念中的“气“探索文学现象和评价作家作品,阐述了“文气说“.关于“文气说“,历来有争议,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它,现从哲学与文学来源、深刻内涵、艺术渊源和美学意蕴等方面对“文气说“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境界说”,接触到了诗词创作中的某些实际经验和规律。这种“有我”“无我”论是建立在传统的“情”与“物”的基础上的,是对先秦以来朴素的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与应用。王国维早年嗜读西洋哲学、文学著作,尤其受好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学说。他的境界说中的“有我”、“无我”论,尽管以中国传统的古典文论为基础,但是,决不能排除西方哲学、教育学理论对它的影响。关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中的“优美”、“宏壮”这一对概念,就属于西方美学范畴的。  相似文献   

18.
“气韵生动”是南齐画家谢赫首先提出的美学范畴,是我国绘画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准则和历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古代的生命哲学和元气本根论思想,是饱含生态意识的关学之思。“气韵生动”标举的是生命的自然节奏,是对浑沦一气的宇宙生命的礼赞。“气韵生动”的宇宙生命是艺术家表现的审美本体,也是中国艺术生态审美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本性和功能,在于寻求意义、确立价值、启迪智慧、锻炼思维。西方哲学以“本体——现象”为特征的运思范式,曾不可避免地陷入本体与价值、知识与价值的矛盾困惑之中;中国哲学从总体是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心物合一”的基础上,尝以“本体——工夫”为基本的运思范式,这样,西方哲学曾有过的困惑,中国哲学因其所特有的价值形上学品性而使其得以消解。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哲学是最合乎哲学本性的一种民族性哲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知识旨趣、哲学形态的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品格。通过对阳明心学体系形成过程的个案分析,可以把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立言宗旨的实践性内涵,可以认识到王阳明心学体系是一种由工夫以见本体的实践性哲学。他的工夫论不是从“心即理”的本体论导出。实践工夫论是阳明心学的思想原点和“第一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