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统一商法典》和我国《合同法》中的"风险转移"相关制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具体差异。比较而言,在违约情况下,关于货物风险转移这个问题,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不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相关规定来得明确、具体和可操作,仍有需要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贸易中,风险的转移和承担与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密切相关。《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美国统一商法典》及我国《合同法》都对货物风险转移和承担采取交付主义原则,国际贸易术语对于风险转移也有明确划分。但是,以上都是在合同双方正常履约情况下的风险转移和承担的一般原则,本文试就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各种违约行为对于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它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和切身利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作为世界上贸易进出口关系最大、涉及国家最多的公约,当然也规定了风险转移的问题,它从不同交货模式、确立风险转移原则和后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每个国家对于该问题也有每个国家的不同规定。研究公约的相关规定,了解其他国家这方面的立法,可以更深入了解风险转移制度,有助于弥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法律规定不足的地方,这同时有利于启发我国的有关立法,也有助于我国的商事主体更好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移转和责任承担通常采用的是交付主义原则。但在违约情况下产生的风险责任问题则比较特殊。因卖方的违约可能会导致买方的拒收,从而阻碍风险因交付而向买方的移转和责任承担;因买方的违约致使合同货物延迟交付,则有可能使风险提前于实际交付前向买方移转和责任承担。《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以及美国《统一商法典》对此作出了特别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借鉴了国际通行规则的做法,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应加以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标的物风险转移制度是我国《合同法》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制度。各国立法规制风险移转制度不尽相同,分别有三个标准:合同成立主义、所有权主义和交付主义。而我国《合同法》采纳的是交付主义符合国际立法的趋势。然而在实践中又暴露出许多问题,一些特殊的买卖合同的风险移转无法完全受制于交付主义.相关条文无法真正解决现实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相关法条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风险的概念出发,通过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了各国及《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有关买卖合同中的风险承担规则,并据此认为中国合同法的规定符合国际趋势,是一项成功的立法。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的风险转移是买卖双方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它直接涉及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它关系到是由卖方还是由买方承担损失的问题.因而,明确货物风险转移的具体时间和条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针对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转移时间的争议,从交货时间的重要性入手,从学理,实践,道德风俗等方面,阐述了以交货时间作为风险转移时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国内贸易合同磋商过程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针对某一要约的承诺是可以撤回的。那么在承诺撤回之后,原要约是否仍然具有效力?关于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均没有做明确和具体的规定。文章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说明撤回的承诺不影响要约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有关根本违约制度的规定,如判断合同根本违约的标准、举证责任的分配,以及对根本违约的定义等可供我国《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借鉴。因此,分析了我国《合同法》中相关规定的不足,并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根本违约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约》的三种风险负担模式都是建立在双方均无违约的情况下的,但在实践中风险损失往往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交合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损失分配即为违约之际的风险负担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由于学界对《公约》第70条的理解不一致而存在很大的分歧。文章在公约框架内,从违约责任与风险负担的一般关系出发,通过对《公约》第70条及其它条文的分析,指出一般性违约不影响风险转移,卖方的根本性违约是否影响风险转移则取决于买方所采取的违约救济措施,而买方的根本性违约则直接导致风险的提前转移。  相似文献   

11.
在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合同履行地点如何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存在差异。前者的规定旨在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确定了"约定─推定─法定"的顺序补缺原则;而后者采取了刚性的规定方式,明确规定了三种情形下合同的履行地点。本文在分析比较二者的不同规定的基础上指出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立法对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并不完善,与无权处分制度的关系亦不明确。《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权处分合同的规定未致妥当,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有冲突之处,应重新设计两者的关系及相关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3.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英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联合委员会委员、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巴里·布赞教授和理查德·利特尔教授合著的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力作<世界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的再重建>出版后,引发了对目前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对"主权"和"平等"等基本准则的争论.本文认为历史变化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由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所规定的处理国际关系的"主权"和"平等"原则没有过时;全球化不等于美国化.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卖方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且颇具非议。它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的范围及分配,引起了广泛关注。《德国民法典》、美国《统一商法典》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都有关于卖方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专门规定,我国合同法应借鉴三者的优点,不断改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5.
在英蔓判例法中,预期违约包括预期拒绝履行和预期履行不能两种形态。此外,蔓国《统一商法典》、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及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还规定了另外一种形态的预期违约,即推定的预期违约。大陆法系中的不安抗辩与推定的预期违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与默示预期违约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我国《合同法》第68条和第69条之规定,实质上是以不安抗辩为基础而构建的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国际商业惯例作为私法规范,它们在适用方式上都具有任意性。但二者在任意适用的意思表示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并由此造成了公约和国际贸易惯例适用条件的不同。由于对公约和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方式及其中国相关适用规定的片面理解,目前在中国的国际贸易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于“蒲安臣条约”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本试图从华侨史的角度来审视其对清代侨务政策、华工入美、近代留学生及美国“排华”等重大事件的客观影响,重构其在这一视野下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8.
国际学生已经成为美国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学生在生源地、学历层次、科类及就读院校的分布上呈现出诸多显著特征,如主要来自亚洲及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学历结构主要集中于研究生层次,科类分布集中于经济管理及工程领域,主要就读于研究型大学。总体来看,国际学生的分布不仅表征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水平与层次,而且对我国高校进行国际学生管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标的物的占有发生转移即为交付,买卖合同中交付有四种类型,即现实交付、占有改定、简易交付、指示交付。交付是物权变动的一种方式,对于其性质有不同认识。其实交付是一个事实行为。从合同法中可以看出我国立法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收益确认的问题关系到利润的大小和信息使用者相关的决策,就此方面的规定各国均不相同。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分析差异,了解相关制度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企业最终能编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协调一致的真实的反映企业收益的收益报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