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合同法》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发达国家立法的成功经验,对合同中的风险转移和分配进行了明确规定,在标的物风险负担转移的问题上采取交付主义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易形式日益多样化,导致不同类型合同中的风险负担问题也逐步趋向复杂化。由于风险负担关系到当事人的根本利益,所以深化对合同中风险负担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判定风险负担归属以及当事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合同法》中风险负担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情况下的风险负担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它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和切身利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作为世界上贸易进出口关系最大、涉及国家最多的公约,当然也规定了风险转移的问题,它从不同交货模式、确立风险转移原则和后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每个国家对于该问题也有每个国家的不同规定。研究公约的相关规定,了解其他国家这方面的立法,可以更深入了解风险转移制度,有助于弥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法律规定不足的地方,这同时有利于启发我国的有关立法,也有助于我国的商事主体更好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即货物的风险转移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世界各国法律、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我国《合同法》都有所规定,但又存在区别。《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在国际间使用最广泛关于货物买卖的公约。本通过我国《合同法》中关于货物风险转移的有关规定与《公约》中的相关规定简单的比较,对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风险转移问题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合同相对性原则下,履行辅助人就货损承担赔偿责任时面临不确定的风险,不利于国际航运的发展,有必要引入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理论。《鹿特丹规则》创设的"海运履约方"制度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但与《海牙———维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中的相关规定有所不同。我国作为航运大国应顺应国际航运的总体发展趋势,在未来修改《海商法》时借鉴《鹿特丹规则》中海运履约方制度的合理规定,完善实际承运人的概念及其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移转和责任承担通常采用的是交付主义原则。但在违约情况下产生的风险责任问题则比较特殊。因卖方的违约可能会导致买方的拒收,从而阻碍风险因交付而向买方的移转和责任承担;因买方的违约致使合同货物延迟交付,则有可能使风险提前于实际交付前向买方移转和责任承担。《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以及美国《统一商法典》对此作出了特别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借鉴了国际通行规则的做法,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应加以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根据《瑞士债法典》第185条的规定:“合同标的物之收益与风险于合同成立时转移至买受人”。那么,如合同成立时出卖人和买受人并非同时履行各自的义务,法律对于收益和风险及所有权的转移又是如何规定的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法学界对于我国《合同法》第4条确立“合同自愿”原则,一直有较多的争论。本就《合同法》中“合同自愿”原则与“合同自由”原则争论的缘起及“合同自愿”原则的过渡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未来中国的《合同法》(或《民法典》)中确立“合同自由”原则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一份外贸合同展开,其中,外贸合同的订立是该课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性、应用性强,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的缺失及其他原因,经常达不到预期效果。外贸合同订立教学环节中应采用教、学、做等原则,在符合教学规范前提下,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企业实际,提升合同的应用性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国际商业惯例作为私法规范,它们在适用方式上都具有任意性。但二者在任意适用的意思表示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并由此造成了公约和国际贸易惯例适用条件的不同。由于对公约和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方式及其中国相关适用规定的片面理解,目前在中国的国际贸易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地理》是融合国际贸易理论和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实践性。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地图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掌握贸易地理知识、科学运用相关知识等都极为有益。本文借用《国际贸易地理》实际教学案例,诠释了看图、懂图和识图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重要性,为《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提供一种新模式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浅谈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贸易中的融资方式分出口商融资和进口商融资。它在外贸企业的业务中运用日益广泛,贸易融资存在其特有的优点,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潜在的商业风险。银行应针对这些风险,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其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国际贸易法调整对象范围的内涵和外延、国际贸易法法律渊源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国际贸易法在WTO体系下范围的扩展,即国际贸易法作为规范国际贸易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仅涵盖了国际货物、技术与服务三大领域,而且既包括国际法规则,又包括国内法;既有公法规范,又有私法规范;既有实证性规范,又有国际贸易惯例这样的“软法”。  相似文献   

13.
试析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有专业外贸公司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外贸经营权放开以后,以前为国有专业外贸公司提供货源的厂家获得外贸出口权,国有专业外贸公司面临失去货源和客户的风险。为此,90年代后半期以后不少专业外贸公司纷纷向实业化转型。该文根据有关经济学理论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国有专业外贸公司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赖婧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0,10(2):102-103,156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信用证是一种常见的结算方式。但是由于信用证自身的特点和缺陷,它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分析当前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研究控制信用证风险的机制可以给从事国际贸易的银行和企业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可以借助金融衍生产品的经济功能更好地实现经营目的,其主要经济功能包括:转移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提高资产流动性;调整资产组合,实现特定的资产负债结构,不过,转移风险并不等于消灭风险,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果不能正确运用,将引发巨额损失,从而又会限制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加剧了国际市场环境的许多不确定性。我国外贸企业必须认真沉着应对,重新审视世界市场环境新形势下的各类风险,增强防范意识,制定相应对策,化危为机,确保对外贸易活动的安全性、连续性和赢利性,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阐述了我国外贸市场风险的四种主要表现及其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外贸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结算方式,但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风险。本文指出了贸易实践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主要的国际结算方式之一,信用证巧妙地将进出口商的商业信用转换为银行信用,较好地解决了进出口商之间的信用危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但是,在实务操作中,由于信用证使用手续繁杂、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增加了信用证的风险。文章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了进出口商在使用信用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所面临的欺诈性风险,对风险表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防范信用证欺诈性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FOB术语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术语,但在使用FOB术语的情况下,卖方面临更大的风险。笔者主要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在使用FOB贸易术语的情况下,卖方面临风险的类型,同时研究规避风险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国际贸易风险防范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功 《高教论坛》2009,(12):12-16
风险防范能力培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国际贸易风险防范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