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小梅 《化学教与学》2011,(12):26-26,5
"模"就是"模式"、"模型",建模思想就是将复杂的化学问题去掉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模",然后运用这一模式去解决相关问题。化学知识琐碎零散,同时在化学教学中涉及到肉眼看不见的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结构、平衡移动等问题,抽象难懂;这时就需要采用科学的建模思想,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借助想象和理解构建形象生动的模型或一公式化的方法.成功的帮助学生跨越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2.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用宏观现象来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存在、特性和运动。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更显得抽象、难懂;再加上化学本身知识比较零碎,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确实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因而不少学生因基础问题,对学习化学丧失信心,甚至望而生畏。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化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难懂的知识,教师能重视引用形象生动的例子,通过明白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比如高一化学教到《摩尔》时,学生在初中化学里,已经学习过构成物质的微粒,如原子、分子、离子等。知道这些微粒是肉眼看  相似文献   

4.
郭莹 《甘肃教育》2011,(20):79-79
在化学教学中,要把抽象深奥、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变得有趣,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离不开比喻的妙用。如果把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运用在化学教学中,可增加趣味性、说服性,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5.
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着重研究了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一)模拟问题情境物化生各学科的知识是抽象的,所用的术语也很抽象,像物理中的“力”、“场”,生物中的“传导”等概念,化学中的“反应”、“平衡”,生物中的“减数分裂”等过程都是抽象难懂的。很多物理过程、化学变化、生命现象是瞬间发生、稍纵即逝的,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很难细致全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模拟问题情境,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这些重…  相似文献   

6.
通过演示实验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这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实验教学与研究,在教学“燃烧的条件”一节时,发现该探究实验总是存在一些缺陷。通过反复实验与研究,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现将改进后的实验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中的等效平衡、离子浓度等相关知识内容抽象。运用"建立模型法"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是初中物理、化学教学内容共同涉及的基础知识,是一个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在课学教学中,教师须用直观地展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结论的教学形式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化学课图2—1实验是用几只量筒将100mL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演示这一实验所观察的现象是混合液体的液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中的概念、理论。都是从实验现象中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初三学生最初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就是从观察实验现象开始的。《绪言》课中就特别安排了“镁带燃烧”和“加热碳酸氢铵”两个演示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建立起“化学变化”这一概念。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帮助他们获得系统化学知识的一条重要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的核心要素在于:一是如何运用学生带入课堂的先前的知识和体验,怎样使这些知识和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架”;二是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从具体知识向抽象知识的转换,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通过探究苯酚与溴水反应、燃料电池反应式的书写、高锰酸根离子共存问题三个案例的分析。阐释了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易军 《考试周刊》2013,(25):141-141
化学概念就是化学现象本质的反映,只有让学生清楚准确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理论,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但是化学概念往往抽象难懂,这必然给化学概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懂,不愿意学。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类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选取“中和反应”这一主题进行实际建模教学的尝试和实践,使抽象的概念通过建模更加具体化。教学流程包括:创设情境,初步建立概念模型;修改模型,理解概念的本质;使用并评估模型,建立过程模型并拓展学生思维;完善模型,启发学生思维。立足于学生思维的起点进行建模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通过深度学习更加系统化、丰富化。  相似文献   

13.
张雪美 《考试周刊》2015,(24):136-137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化学知识和用语抽象难懂,更难记忆,这是不少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和失去学习信心的原因之一。如果课堂上老师巧妙地将化学知识的讲授与顺口溜相结合,有效发挥顺口溜的作用,学生对部分抽象化学知识就能形象轻松地记忆,对部分复杂的化学知识就能化繁为简地学习,从而激发和长期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快乐地学习。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意识,学会运用模型解释科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规律[1]。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之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更是明确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教师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建模思维是十分重要的。缺乏化学建模思维的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是浅显的,学生在面对陌生情境、背景材料时很难提取核心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时代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等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高中化学知识繁多,抽象难懂,复习时尤其困难,尤其是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中涉及的反应和平衡体系复杂,微粒众多,让人头痛不已。学生对复习的重要性、目的、途径与方法存在诸多认知上的偏差,觉得“复习就是看看笔记、记记知识”,同样教师也认为所谓的“复习”课就是教师把学过的内容再重复讲一遍,让学生不断做题、教师不断就题讲题等,这样下来学生会觉得复习课枯燥无味、浪费时间,同时化学成绩也没得到质的突变,因此,要求教师在复习课中寻求更好的复习策略,“问题驱动”和“构建认知模型”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问题驱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建构认知模型”能以不变应万变,类推到更多陌生情境,使学生觉得复习是一种充满挑战和有趣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龚韦韦 《湖北教育》2023,(12):26-27
<正>“生动化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为教学起点,以教师生动的教学与学生双手、感官“动”起来为主要特点的化学教学主张。也就是说,教师要以生动的教学艺术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象化,引导学生借助双手、感官之“动”直观、具体地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化学现象,感知化学规律,从而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动”的过程和教师的生动讲解中生成新的化学知识,掌握新的化学技能,形成化学思维,从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7.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它充分考查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依据高考考点,结合典型例题,对离子平衡图像题中常见的曲线进行归类解析,总结方法,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难点之一,是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在中学化学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有的关于化学平衡的中学化学实验只是集中在展现化学平衡的移动,缺乏展示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时,由于无法直接感知、观察化学平衡形成和建立过程,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仅靠推理与想象,使得化学平衡的学习尤显抽象难懂。本实验通过可逆反应——硫氢化铵分解体系的压强变化的直观展现,让学生观察并感知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试题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主要涉及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文章据此从其知识本质出发,厘清其知识脉络,总结出其解题的基本方法或原理——“两个平衡、三个守恒”,并对十种题型进行了例析和阐述,旨在使学生面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解题时形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知识点多,认知面广,微观认知有较大深度,需要运用抽象、想象思维的地方较多.这对于高一学生尤为困惑,普遍感觉化学知识抽象难懂,不知从什么地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