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碰撞问题是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假定碰撞满足合外力为零的条件,因此动量守恒,但碰撞中可能有能量损失,所以一般在光滑水平面上碰撞时,动能并不守恒。 设光滑水平面上两个小球,质量为m_1、m_2,碰前速度分别为υ_1和υ_2,碰后的速度分别为υ′_1和υ′_2,则动量变化满足  相似文献   

2.
追体碰撞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给出追体碰撞前两物体的动量值,要求判定碰后两物体的动量或动量变化的可能值.由于碰撞性质不知道,因而在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动能不一定守恒.如图1,设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_1和m_2的物块1和物块2同向运动,物块1追上物块2并发生碰撞.设碰撞前后物块1和物块2的动量分别为P_1、P_2和P_1′、P_2′,动能分别、  相似文献   

3.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物体A、B,其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沿同一直线运动并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前A、B的速度分别为υ1、υ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υ′1、υ′2,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4.
讲授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七节“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时,可以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如图所示,若以初速度v。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2t_1秒后速度变为v_t,这物体运动t_1秒时的即时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对初中物理关于“速度”和“力”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所研究的问题概括起来分为三部分,即运动学、动力学和动量守恒定律。它阐述了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即时速度、重力加速度、弹道、射程、射高、重量、质量、动量等物理概念。分析和归纳物体运动第一、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公式和  相似文献   

6.
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弹性小球,质量分别是m_1和m_2,速度分别是v_1和v_2,其中v_1≠0,v_2=0.若两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可导出两球碰撞后的速度v′_1和v′_2的大小分别是: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时,经常用到这样一个结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t中(其证明过程略).那么,这个结论在匀变速曲线运动中是否也能适用呢?我们当然可以把一段匀变速曲线运动正交分解成2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对这2个方向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分别运用-v=vt中,求出中间时刻的速度和这段曲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和方向,而得出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广泛 ,在一维情况下 ,其标量式为∑miVi=常量 ,其中Vi 为即时速度 .若用碰撞前后各物体的平均速度 Vi代替Vi,可以证明∑mi Vi=常量仍成立 ,并且在某些情况下 ,使用起来比原式更方便  相似文献   

9.
一、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其动能可能会有损失.若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即具有共同的速度,则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其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证明如下: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依据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0.
张晓宇 《考试周刊》2023,(23):135-138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力学实验中的一个基础实验,既能应用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也在验证动量守恒、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中有应用。因此全国各地的高考中均涉及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中学物理中所涉及的碰撞有很多种类,但解题中所运用的定律无非是动量守恒与动能守恒。设两个质量分别为m_1、m_2的物体,碰前总动量与总动能分别为p与E_k,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υ_1、υ_2与u_1、u_2,则在碰撞体系所受合外力为零(往往是外力远远小于内力)时,这两条规律可分别表述为  相似文献   

12.
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这个系统的动量就保持不变 ,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在中学物理中通常只讨论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则动量守恒定律表示为 :m1V1 m2 V2 =m1V1′ m2 V2 ′ ( 1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用它来解决一些变力问题 ,如打击、碰撞、爆炸以及变质量的问题都是比较方便的 .但由于同学们对该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刻 ,因而在应用这一定律中往往会出现共同性的错误 .笔者认为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出在没有正确理解定律中的速度 V,以下分三点说明 :1 一定要选择同一个参照系动量守恒定律是研究物体的动…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之一。经常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众多的解题途径,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逻辑思维的能力。例:试证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统编教材高中物理课本上册第345页) 解一:一个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是V_0 ,经t秒后速度为V_t,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是  相似文献   

14.
匀变速曲线运动的三个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以下三个规律:(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都相等;(2)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3)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这三个规律在匀变速曲线运动中是否适用?本以平抛运动为例来证明这三个规律也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  相似文献   

15.
结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1和2,若物体2原来静止,物体1以速度v1向物体2运动,则发生弹性碰撞后,物体1的速度v'1=0,物体2的速度v'2=v1即通过弹性碰撞质量相等的两物体交换了速度.现证明如下: 证明:设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由于是弹性碰撞故系统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  相似文献   

16.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s与时间t之比,即v=s/t.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的大小除了用该式计算外,还有下面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题型一质量为 m_1的物体 A 以速度 v_0与另一静止的质量为 m_2物体 B 发生弹性正碰,求碰后 A、B的速度 v_1、v_2.解析由于 A 与 B 发生弹性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设 v_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相似文献   

18.
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几个实验要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移s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需测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或通过某点时的即时速度。我研制了一种“旋棒描象计时器”,它是一种装有既简单而又准确的计时器的运动实验仪器。利用它能把小车在运动过程中s-t的对应关系直接描绘成s-t图象。若小车做匀变速运到,从s-t图象上可以测量出它在这段位移中任意点的即时速度,从而又能求出加速度。适用于高中物理许多重要的力学实验:1)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4)测定重力加速度;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7)利用动量守恒验证摆动中的机械能守恒;8)测定气枪弹丸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一个典型物理问题的讨论,揭示一维情形下匀变速相对运动的规律.并应用匀变速相对运动的规律解答2011年高考全国卷第26题.1一个物理模型设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计时开始时,甲、乙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甲物体的初速度为v01、加速度为a1;乙物体的初速度v02、加速度为a2.设两物体都运动了时间t.试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讨论其相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其内容为: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若设p为系统的总动量,则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P=恒量,或△p=0.若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则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为:p_1 p_2=p_1’ p_2’或△p_1=-△p_2,即m_1v_1 m_2v_2=m_1v_1’ m_2v_2’. 1.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为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作用时,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合力为零时,相互作用以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以后的总动量.这里所说的外力是指所研究的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