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牛涛 《考试周刊》2010,(44):238-239
在“绿色能源”的倡导下,为了加快汉中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介绍了汉中地区水能资源的分布及开发现状,探讨了加快开发水能资源的措施,论述了水能资源是其它资源不能代替的一种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2.
水能资源是水资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和可开发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湖北省不仅水能资源丰富,而且水能资源开发程度已高达90%以上,大型电源点已基本开发完成,水能资源已成为稀有的自然资源。“十一五”期间,湖北省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加强了水能资源管理,推进了水电工程管理向资源管理、无序开发向有序利用、工程水电向民生水电及可持续发展水电转变。但同时,在水能资源管理和利用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之处,表现在河流规划难以满足新时期水能资源开发需要,无偿使用水能资源的现象仍较普遍,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没有很好地处理。河流生态未实现根本性的改观等等.影响了水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如何将水能资源管好用好,  相似文献   

3.
池州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等问题,存在文化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层次低、重开发轻保护、政策支持弱。因此,笔者提出四点基本对策:因地制宜,打造文化品牌;采用先进技术和表现技巧,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文化资源;加大政策引导和规范作用,建立和完善文化资源开发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西部水电资源开发前景 水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经济发达国家都把水电开发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我国水能资源位居世界首位,其中西部地区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82.3%.水电资源是西部最重要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5.
新化是山区贫困县,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建立和谐新化,就必须充分开发当地丰富的水能资源,并集发电和灌溉于一体,加快新化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黄山旅游资源的支持系统有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经济环境和资金投入支持;社会环境支持;体育旅游资源支持;安全保障与服务支持等.影响因素为资金投入不足;全社会对体育旅游文化的理解程度不够;缺乏宏观调控、整体规则和协调发展;人才缺乏;体育人文资源的开发注重观赏性而忽视参与性.提出开辟多元投资渠道,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加强体育旅游的宣传促销;多渠道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文水资源特性的变化是影响河流生态健康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性因素。云南水能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好,随着水电开发步伐的加快,水电开发对河流水文水资源特性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大。从云南自然地理与水能资源特征出发,调查云南六大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与开发现状,分析云南水电开发对河流径流、泥沙以及水文测验的潜在影响,可为云南电水开发影响客观评价的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提出科学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着理论薄弱、认识模糊、能力欠缺等问题。少数民族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实施.必须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提高教师的开发能力.注重咬流合作以达到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建立适应地方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试题】2004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达6.8亿kw,居世界首位。经过建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水电行业在有计划有重点开发水能资源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70年代末提  相似文献   

11.
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调查资料,分析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钦州湾海水平均温度春季20.4℃,夏季30.1℃,秋季16.0℃,冬季14.6℃,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夏秋季河口区的水温都略高于湾口区,而春冬季则相反。海水平均盐度春季20.067,夏季17.975,秋季23.864,冬季23.660,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河口区低,湾口区高的趋势。海水pH平均值春季7.82,夏季8.11,秋季8.01,冬季8.10,全年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出现在大风江口外海域。钦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大蚝、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12.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3.
明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安徽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政治、科举、文化等方面的精英。若以《明史》皖籍人物、进士和遗世著作为考察对象,有明一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是:皖南的徽州府和北部的凤阳府集中了明代安徽近一半的人才,各府内中心县人才多于其他县,这些差异是当时安徽政治、经济、文教、风俗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共有32家,位居全国第三,社事呈现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分布不均、规模有限等特点。全国文人结社的大背景和周边地区的结社活动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较为发达,地理环境的特征和文化发展的大势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区域分布不均,各地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过多集中于徽州地区.而明代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比分析了学位[2011]8号文件发布前后2009、2011年各省区地理学一级及二级学科博士点位序,分7个大区考察分布的均衡性,采用省区学位点一人口洛伦兹曲线和基尼指数度量空间集中度.研究表明,(1)2009年地理学博士点的空间分布集中度高,省区北京、江苏、甘肃分布最集中,大区华北、长三角、西北区布点集中,东北、中部、华南区居中,西南区最少;(2)2011年集中度略有下降,华北、西北区增加的布点多于其他大区,东北、中部、华南、西南区增加一个点,仅长三角区没有增加布点.分析了几个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积极扶持西南区地理学博士点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煤中砷含量的分布规律、赋存形态及成因,简要分析了砷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煤中砷含量算数平均值比美国、英国和世界平均水平都低,但比澳大利亚高。我国各省(直辖市)煤中砷含量各不相同,砷浓度在中国北方显著低于华南。我国不同成煤时代煤中砷的含量显著变化。不同煤种砷含量分布不均匀。砷的赋存形态主要是有机砷和无机砷。各种地质因素影响砷的富集,包括物源区母岩、成煤植物、成煤环境、煤化作用、构造运动等。  相似文献   

17.
在伊斯兰教灵知(Irfan)中,人被视为上帝在尘世的代理,这种作用无疑在于他的精神,而非身体。精神的这一方面在东方诸文化(包括波斯文化)的核心与本质中是非常明显的。对一个传统的伊朗人来说,精神首先与神圣生命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他来说,文化是在宇宙和人那里表现神圣生命的一个显白的饲子,明确表现在他的文化中的所有方面,包括艺术、音乐、诗歌、散文、建筑、信仰。此外,按照伊朗圣贤的说法,精神与意义和富有意义之世界联系在一起。只有我们身上的精神才能理解事物的意义。神圣精神将意义赋予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近几年来我国青奥会研究的若干重点领域进行剖析。研究发现,自2010年南京获得青奥会主办权以来,我国青奥会的相关研究开始丰富与深入,其中以“教育、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为关键词的青奥会研究成为近几年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19.
唐宋元历史时期,石家庄书院经历了由初建到蓬勃发展.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石家庄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元代石家庄书院却保持着一种上升趋势,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相对于全省书院分布,石家庄书院分布比例相对较高,其书院的历史人文环境和教育教学理念为石家庄教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明治期间日本汉语教科书中的北京话口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时期日本的汉语教学已经转为北京官话口语的新阶段,并产生了系列新教材,这些教材揭示了清末民初北京口语的面貌,是研究北京方言词汇史的重要资料。教材文献中的口语词表现灵活:同音异写,多音变,多衬字,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色彩,可以看作是北京话的特征词。它们为系统研究北京口语词提供了早期的书面例证,对编撰北京口语(北京方言)类词典极具价值。这些口语词产生时代不一,大多是清代中后期出现的,并在今天的北京话中留存.部分已经进入普通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