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跳跃“卡夫丁峡谷”设想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晚年关于俄国等落后国家跳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唯物史观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的现实展开,具有深刻的逻辑基础。坚持与发展这一重要思想的着力点在于,深化对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的认识,从"被动跳跃"走向"主动跳跃",从"特征论"走向"本质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两个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思想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的运用、深化、发展。首先,两个文明建设紧紧扣住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根本观点,从而将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关于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贯彻到底。其次,两个文明建设注重突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构成社会有机体的三大基本要素即物质生产力、公有制经济基础、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巨大积极能动作用,将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辩证法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要实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离不开独特的理论前提、社会条件和主体条件;在社会形态演进、历史发展动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毛泽东实现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历史表明,毛泽东的实践诠释中内蕴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以及继承与发展之间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色。  相似文献   

4.
审视探索社会形态有待于相应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不啻为我们提供了唯物史观,尚应把其中的一些原理置于研究社会形态的方法论之角度来认识。这里疏解其主要方法论是:尽管社会形态错综复杂、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自身规律的统一过程,故将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视为自然历史过程是研究它自身的首先的方法论原则;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是研究社会某现象或某形态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等系统论原则是研究社会形态的整体性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既以唯物史观作为重要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石,又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中的新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新发展,也体现了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范畴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社会形态,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也就是人们的实践。并着重强调,在理解社会存在时,要注意把握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相区别的特殊性以及相联系的统一性。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正确理解唯物史观,或者将唯物史观降低为自然唯物主义,或者将给唯物史观涂上一层调和折衷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审视探索社会形态有待于相应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不啻为我们提供了唯物史观,尚应把其中的一些原理置于研究社会形态的方法论之角度来认识。本文疏解其主要方法论是:尽管社会形态错综复杂、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自身规律的统一过程,故将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视为自然历史过程是研究它自身的首先的方法论原则;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是研究社会某现象或某形态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等系统论原则是研究社会形态的整体性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8.
以研究社会历史分期、社会历史演进和社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它是探明社会历史现象的钥匙。一、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剩余价值学说,二是唯物史观,而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的中心问题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是它的基本前提,而社会形态理论则是它的逻辑结论.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原理既是唯物史观揭示、破解所谓"历史之迷"并得以创立的关键环节之一,又是唯物史观原理阐述的基本层面之一.人、特别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具有相对独立的重大意义.这一整体框架安排的"潜在"逻辑思路,是以"人的活动"与"活动着的人"两大视域审视社会历史.只看到了前者,就会得出"人学空场"的结论;只看到了后者,就会得出"社会无规律"的结论,因而必须坚持两者的统一.总体把握唯物史观原理需要高度关注两个论点:其一,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优先地位"的一般原则,以人类实践活动为基础和中心线索;其二,坚持唯物史观主要原则和重要原则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体现着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形态的"三维统一",具有重要方法论价值。运用这种理论视野透视当代中国社会,我们已经或正在经历从传统社会主义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传统工业化道路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从群体本位和以物为本走向个体自主和以人为本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五项因素公式”——普列汉诺夫研究唯物史观的总纲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是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以纵的方面来说,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要揭示各种社会形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揭示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客观规律。人类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就是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 1875年所著的《哥达纲领批评》一书中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是他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极为重大的飞跃。弥补了以前的唯物史观的一些缺陷 ;阐发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更为深刻的内涵 ,以及它们之间丰富多样的相互关系 ;指明了在社会形态转换过程中 ,新旧社会形态的因素彼此共存 ,相互渗透 ;揭示了在旧社会基础上只能产生不成熟的社会形态 ,只有在自身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成熟的社会形态 ,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他创立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体系,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社会形态理论也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因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形态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的总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横向结构与纵向演进的学说,它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之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一般趋势和规律.这个理论是马克思考察了整个世界历史,包括人类史前史,经过多层面的研究后而确立起来的.社会形态理论经历了由初步形成到发展成熟的过程,梳理和明晰社会形态理论发展的脉络,对正确把握和遵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反思,旨在阐明东方社会(尤其以中、苏为代表)的社会形态跳跃的历史必然性,并进一步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特殊性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依次更迭规律的普遍性.跳跃后的东方社会,面对极复杂的现实,存在着理论上的困惑与实践上的盲目.但在探索的阵痛后,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东方社会普遍进行改革,走出了理论窘境,在新形势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坚信东方社会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分析俄国问题时,预见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实了马克思的预言。社会跳跃发展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社会形态更替是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的统一。社会主义中国也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也有着其本身的合理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不具有从资本主义社会中脱胎出来的社会主义的大部分特征。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把两种社会主义类型予以混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激化。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社会体现出两个基本特征,表明了改革前的社会在本质上属于自然经济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不发达”到“发达”的过程就是从自然经济社会形态向商品经济社会形态的转型。属于商品经济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不能回避资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关系构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史学界对社会形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五种社会形态说暴露出许多矛盾,究竟怎样认识社会形态问题?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史学界就此进行了大胆认真的探讨,发表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见解,这对于繁荣史学和指导现实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种社会形态说不符合世界历史的实际。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形态问题,他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大体说来,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 ,也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前提条件。《共产党宣言》作为一部阐述阶级斗争学说的经典著作 ,体现了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价值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把共产主义价值观奠定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 ,把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融为一体 ;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 ,体现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 ,也反映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所作的简明而完整的概括,是世世代代想要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人们都不能不研读的经典论述.马克思在<序言>中说明的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同时也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运用和得到证明的过程,这一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序言>阐明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原理,阐明了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结构,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的规律,阐明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的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