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和超声检查对外伤性脾破裂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27例外伤性脾破裂的CT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脾脏本身表现:脾外形增大;脾边缘不规整或见裂带;脾实质不均匀;脾包膜下血肿CT表现为脾外缘新月形高密度或等密度影,超声表现为脾外缘带状无回声或低回声区;脾内血肿CT可见脾实质内团状或者片状高密度影,超声可见脾内液性暗区,或团状高回声。(2)脾破裂间接征象为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脾周血肿CT表现为脾周高密度不规则团块,超声为不均质混合回声。超声对腹腔积液的检出率为100%,远大于CT(57%)。(3)CT可同时发现多脏器损伤,而超声对4例后腹膜血肿均未检出。结论 CT和超声对不同类别的脾破裂诊断各有侧重,对脾真性破裂早期病人,可行超声检查;对脾破裂合并多脏器损伤,尤其合并后腹膜血肿时,宜做CT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超声检查对外伤性脾破裂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外伤性脾破裂的CT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脾脏本身表现:脾外形增大;脾边缘不规整或见裂带;牌实质不均匀;脾包膜下血肿CT表现为脾外缘新月形高密度或等密度影,超声表现为牌外缘带状无回声或低回声区;脾内血肿CT可见脾实质内团状或者片状高密度影,超声可见脾内液性暗区,或团状高回声。(2)脾破裂间接征象为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脾周血肿CT表现为脾周高密度不规则团块,超声为不均质混合回声。超声对腹腔积液的检出率为l00%,远大于CT(57%)。(3)CT可同时发现多脏器损伤,而超声对 4例后腹膜血肿均未检出。结论:CT和超声对不同类别的脾破裂诊断各有侧重,对脾真性破裂早期病人,可行超声检查;对脾破裂合并多脏器损伤,尤其合并后腹膜血肿时,宜做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FFZY)对EAC荷瘤小鼠的抑瘤效果及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除空白对照外,其余各组小鼠于右腋窝皮下接种瘤细胞0.2ml/只。种瘤后第一天分别用高、中和低浓度的复方中药溶液灌胃,每次0.02ml/g体重,1次/d,阳性对照组用香菇多糖溶液灌胃,4.255ug/g体重,1次/d,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0.02ml/g体质量,1次/d,连续10d。取脾脏标本,测其脾系数;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1)荷瘤小鼠脾系数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中和低浓度组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其中以高、中浓度为明显。(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中和低浓度组能明显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P<0.01),阴性对照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较空白组低(P<0.05)。[结论]复方中药能提高EAC荷瘤小鼠的脾系数以及脾淋巴细胞转化率;3种不同浓度FFZY用药后均可使肿瘤生长减慢,提示复方中药可能通过提高EAC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脾破裂声像图特征的分析,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360例脾破裂的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B超诊断符合率为90%,诊断腹腔积液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腹腔穿刺术。结论: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重复检查。是诊断脾破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部分性脾栓塞术与脾切除相比较,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更重要的是保存了脾脏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破裂的实时超声诊断.方法:本文通过89例急性与陈旧性脾破B超诊断研究,分析了脾破裂的声像图表现.结果:结论:指出B超检查有助于脾破列治疗方案的选择,对脾破裂诊断及随访观察可作出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凸显商品信息,凸显创始人,凸显商品形象,凸显品脾喻义,凸显品脾用词是英文品脾命名的几个特色。  相似文献   

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通常采用激素、各种免疫抑制剂、静注丙球等多种药物治疗 ,大多可取得满意疗效 ,但仍有部分病人对药物治疗无效 ,需采用非药物治疗 ,如脾切除、部分脾栓塞 (PSE)术 我科自 1998年 1月以来 ,应用脾动脉灌注免疫抑制剂 (COP方案药物 )联合PSE治疗ITP 8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和方法1 1 病例  8例ITP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 ,且经过正规内科治疗无效 ,其中男性 3例 ,女性 5例 ,年龄 7~ 4 9岁 ,病史 5月~ 10年 ,其临床资料见表 1:  表 18例ITP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例号性别 年龄(岁 …  相似文献   

9.
脾是腹部外伤时最易受损害的脏器,其发生率占腹部损伤的40%~50%,依病因可分为开放性脾破裂与闭合性脾破裂,其中又以闭合性脾破裂多见。螺旋CT在脾损伤的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就我院1986年至1995年10年间共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108例,其中手术97例(占89.8%),非手术11例(占10.2%),其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措施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对45岁以下的青壮年病人为了预防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避免或减少脾切除后暴后感染(OPSI)的发生,在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过程中,尽量采取保脾手术。对于那些确因损伤手术中难以保留的尤其是青少年患者采取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在脾切除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色多谱勒超声在脾切除术后动态监测门静脉系统3个月。结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24例,发病率为6.9%。术后3~20天发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客观反映血栓部位、梗阻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评价及远期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启脾颗粒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20:8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线性范围为0.2024~1.6192μg·ml^-1(r=0.9998),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7.8%,RSD为0.46%。结论:本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儿启脾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用中药治疗晚期胃癌强调补脾是根本,抑癌是补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药费在少而精。  相似文献   

14.
脾脏是人体较大的储血器官之一,现代医学证明,脾脏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但是,由于脾脏自身特点,极易受到损伤.脾破裂以发病急、死亡率高成为外科急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全脾切除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脾切除术后,易发生凶险性感染(OPSI),脾脏还具有储血功能、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淋巴组织功能和抗感染功能,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脾破裂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治疗方法也较丰富.近十余年来,我们对一部分脾破裂患者,采取了非手术治疗,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脾、肾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腹膜炎病程中变化。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腹膜炎48h、5d、10d、14d、21d组与对照组,腹膜炎组腹腔注射1%冰醋酸0.2mL,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各6只。采用比色法测定脾、肾组织CaN活性。结果:脾CaN活性在实验性腹膜炎5d、10d、14d、21d呈持续性低水平(P<0.01);肾CaN活性在实验性腹膜炎10d达高峰14d、21d与10d相比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脾、肾CaN活性变化与病程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该文探讨脾、脾虚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定义,并用西医的观点对脾虚的实质进行分析,对脾虚证的理解及诊断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措施。方法对56例脾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血小板升高36例、不明原因持续发热4例、膈下脓肿4例、切口感染4例、胸腔积液2例、胰漏2例、腹腔出血2例、胃穿孔2例。除血小板升高患者术后7~20 d自行恢复正常外,其他患者经采用相应措施后均顺利痊愈。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规范手术操作,围手术期严格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和采用相应措施,可有效改善脾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治崩三法     
阐述崩漏的概念;治疗崩漏的三大方法:塞流、澄源、复旧。塞流应急则治标,澄源以血热血瘀为例来论述,复旧从补肾、扶脾、疏肝来阐述:补肾重在补肾气,温肾阳,滋肾阴;扶脾重在健脾益气;疏肝重在疏肝理气解郁。各年龄阶段治疗着重点不一,重点讲了青春期少女治崩漏的中药周期疗法。  相似文献   

19.
PHA体内注射可明显地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裂指数,用此途径可制成优良的染色体标本。PHA的效应在于促进已经转化的淋巴母细胞迅速进入分裂期。  相似文献   

20.
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经腹腔注射大肠杆菌以造成腹膜炎模型,并随机分成二组,采用ATP-MgCl_2和生理盐水分别进行腹腔注射:各组动物于造成模型后4小时和8小时分批处死12只,剖腹取脾脏标本,经固定、包埋后制成超薄切片,并采用JEM-2000E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脾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AM治疗组在4h时电镜下所见脾淋巴细胞数目、核内常染色质及胞质中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均明显增多;而NS对照组相对很少,且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增多,部分核模已融解,在8h时,二组间仍有明显差异;但AM治疗组与4h时相比,胞质中粗面内质网腔扩张、线粒体固缩,细胞开始衰变:而NS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胞质中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仍较少,且细胞核趋于融解,上述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脾淋巴细胞代谢旺盛,细胞功能活跃;而对照组则相反,但随时间推移,治疗组脾淋巴细胞功能亦逐渐减退;这可能与药物(ATP-MgCl_2)作用相对减弱以及细胞开始衰变有关,这一结果亦间接证实,ATP-MgCl_2能恢复腹膜炎大鼠脾淋巴细胞的功能,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