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壮族的蛙崇拜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壮族蛙崇拜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内容丰富,至今蛙崇拜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壮族情歌被"妖魔化"主要有三个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文革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对唱情歌都属于被禁之列,歌圩遭打压甚至取缔。壮族情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被"妖魔化",体现了当时主流社会的文化需要和政治需要,情歌的被"妖魔化"折射出当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和社会控制模式。壮族情歌在被"妖魔化"的同时,也一直被"浪漫化"。古代世界的人们对壮族情歌的"浪漫化",是出于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向往和追求;而当代世界对壮族情歌的"浪漫化",则更多地折射出文化旅游中各方力量合谋把壮族建构为诗意的、浪漫的民族的努力,以及现代都市社会的人们对田园牧歌时代的怀念。  相似文献   

3.
紫村是华南区域化格局的一个代表,其壮族婚俗化中传统因素的传承与时代的变迁发生了相互适应的密切关系,其中经济形态和经济生活对壮族民族的择偶心理与通婚对象起到显在或隐在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4.
面对来势迅猛的工业化、汉族化、单一化和消费化,壮族传统手工艺面临日渐式微甚至全方位濒危的态势,抢救和保护这一工艺已是刻不容缓,为此,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麦;位村和马海村壮族已濒危的制陶与造纸手工艺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对比,描述壮族制陶与造纸传统手工艺的特色与流程;探究其传承、保护及盛、衰原因;论证生产性方式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可行性;对壮族传统手工技艺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传承与保护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壮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壮英双语教育具有超越一般学科教育的意义。推行壮英双语教育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接受外来化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关系,保存民族化传统与处理好化认同的关系,在具体实施壮英双语教育课程体系时,涉及经费、师资、教学手段等困难和问题。通过壮汉、壮英双语教育的课程改革,使更多的壮族学生实现壮汉英三语兼通,将会加快壮族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推动壮族地区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6.
云南文山地区流传的壮族麽经洪水神话主要包含两个母题:葫芦避水母题与怪胎碎尸化生母题。前者是葫芦崇拜的直接体现,后者则与古代献牲仪式关系密切。二者实质上均为壮族民间生殖崇拜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壮族民歌充斥着壮族人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壮族民歌曲目繁多,许多经典之作更是口耳相传历经百年而不缀。这一方面是壮族人喜歌爱唱的民族特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与壮族歌圩这一特定的传统习俗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壮族歌圩是一个审美与仪式的复合体,作为审美活动的壮族歌圩让人们在欣赏那清透美妙的歌声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作为仪式活动的壮族歌圩让人们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圣化与神秘感。壮族歌圩具有审美与仪式的双重属性,审美与仪式在此活动中相互结合在一起,互为特性,因此深入研究壮族歌圩的审美仪式化与仪式审美化对于正确解读壮族歌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壮族传扬歌是壮族民间伦理道德长诗的总称,它是壮族人民道德哲学思想的结晶,是壮族人民的伦理教科书。壮族传扬歌凝练生动,勒脚歌的演唱模式,一唱三叹,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同时多样的修辞手法运用使传扬歌形神兼备、丰富多彩,这与壮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壮族人民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力以及勤劳质朴、宽厚容忍的淳朴道德观分不开。  相似文献   

9.
广西凌云是我国壮族聚居地之一,而壮族文化中,巫调最具特色,所以广西凌云,是我国壮族巫调最多也最为丰富的地区。壮族巫调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更是我国壮族民族的特色之一,对于巫调的研究,关系到巫调的长久发展,更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针对广西凌云壮族巫调的研究是我国相关理论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跨国交流和国际传播已经成为今天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壮族巫调的发展也需要走向国际。同时,国外学者对于壮族巫调的兴趣不断提升,也迫切需要壮族巫调的跨国传播。面对这样的情况,壮族巫调的英译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凌云泗城壮族巫调》以凌云泗城的巫调为核心,对我国壮族民族的巫调做了精细研究,是整个国际上研究巫调的瑰宝,因此对《凌云泗城壮族巫调》的英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凌云泗城壮族巫调》的英译策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浅论壮族教育发展的分期及其特点李彦福,何龙群一、壮族教育史的分期壮族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的客观存在,它是伴随着壮民族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壮民族本身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壮族教育史的分期是依据壮族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划分的。目前,壮学界对壮族社会发展分期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的进程中,传统的黑衣壮化受到了现代明的严重冲击,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改变,许多传统化形式面临着失传的命运。如何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在保护中进行开发,成为了黑衣壮人、研究、政府以及商业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在黑衣壮化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建构上,研究们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化需要在活的历史潮流中取得发展。传统化的内涵是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任何脱离传统的化发展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有长久生命力。因此,黑衣壮化须以开发为途径,以保护为目的,以培养黑衣壮本民族的民族自觉意识为根本,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古壮字传承对保持壮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意义重大.新壮文的推行和古壮字的学习并不互相排斥,二者可相互促进,“用新识古”.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创造出古壮字教育和传承的计算机媒体,才具备信息化传承古壮字的物质基础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老庄》中的语境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了子路返乡后的变化以及高老庄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探讨语境的迁移和主体建构,分析不同语境下的人的活动和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4.
花山崖壁画蛙状造型透视出壮族历史文化内涵,舞姿形态传达出远古的舞蹈元素信息。壮族舞蹈的民族性和民间性决定其不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壮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壮族舞蹈的文化涵蕴通过对社会生活实践的文化表征,宗教文化意味,人性文化韵味综合呈现,从而成为强化壮民族文化及其人文精神的三维构成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试论壮族文化在中国—东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壮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着与东盟国家民族同源、文化相近、地域毗邻的天然条件。通过分析壮族文化的特色及其与东盟各民族文化的渊源、与东盟各国文化的认同等,提出在尊重东盟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壮族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来招商引资,寻求合作,实现多方赢利,以此促进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古壮字字典》是国内外第一部关于古壮字的字典,是目前收录方块壮字最全的工具书,对研究壮族古籍和发扬壮族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书中还存在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主要有:字典检字法与正文有不对应之处,拼音壮文、标点符号、声韵调标写存在失误之处,字形重复和错漏等等。指出失误有利于《古壮字字典》的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下黑衣壮族群文化发展及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全球化"现象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对包括文化在内的各个领域产生着巨大影响。黑衣壮族群作为壮族的一支,地处偏远,但依然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黑衣壮文化在现代社会及全球化趋势中发生了深刻改变,其文化认同也因此出现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300多年来,壮族人民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壮剧,其中北路壮剧更是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北路壮剧面临着日渐衰颓的命运。借助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发展的契机,它有了传承与发展的可行性。为此建议: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提高壮剧知名度;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合理规划和整合资源,实现壮剧的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