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尔库塞认为科技的意识形态性表现在它对否定性的消除,对肯定性的确立。科技提供了新的控制形式,使得政治领域没有反对派,文化中的超越性因素化解,话语领域封闭,从而作为新的意识形态维护着发达工业社会的统治。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就是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大特征。传统意识形态的解体呼唤新的意识形态的出现,科技作为意识形态应运而生。技术统治的意识比以前的传统意识形态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无法抗拒。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物化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成了“独立变数”和“独立的剩余价值来源”。科技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意识形态形式,使得以“公平交换”为基础的意识形态破灭,科学技术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化”和“合法化”的影响履行意识形态功能。文章通过对哈贝马斯科技现的理解与批判,重新反思和定位科学技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及其意识形态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了科学与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合理化起到的操纵和维护功能,显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隐形的社会问题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晚期资本主义"中的科学技术是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参考和依照。在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科学技术被认为是第一生产力,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并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及深远的影响,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了解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理论,有助于在当代社会对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的审视,正确地应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的成长和求学经历影响了他对社会的批判态度。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方面,他以科学技术为切入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并把科学技术作为具有统治力量的意识形态来看待。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以化解现代资本主义危机、寻找经济发展与社会交往的和谐为目的提出交往理性观,倡导人与人平等共处,协商对话,反对外来干涉,主张还原交往行为之本来面目。这一交往理性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的提出及形成过程,对哈贝马斯为解决“生活世界殖民化”问题所提出的交往行动方案进行了评价;指出这一理论在认识现代西方社会症候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批判了哈贝马斯交往理性中存在着过于夸大语言作用的倾向,以及偏于理论理性而弱于实践理性的不足;主张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丰富、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从而既科学地解释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是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注重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相互作用。哈贝马斯面临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认为只要运用交往行动理论,就可以获得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的交往方式,拯救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弊病,重建社会的和谐统一。深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交往的论述,从唯物史观出发来理解交往,对我们今天认识全球化、认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必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经济集中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增大的过程:国家日益干预经济生活;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合法性危机和动因危机,断言晚期资本主义是一个充满危机的社会;为消除危机。他构思了一个以合理的交往行为理性为基础的生活世界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我们时代的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开放的基础,并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求哲学有新的思路,也要求它更加面对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具理性已演化为技术理性,并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统治形式,人类社会进步的出路是重建现代交往,用交往理性取代技术理性,交往理性的核心是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的本质是言语交际与交往资质,应将交往理性提到理性最重要的位置。并将人类社会的进步寄托在跨文化交往与平等对话中。  相似文献   

11.
认识与兴趣是哈贝马斯创立其交往理论学说的依据。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学者,哈贝马斯继承了第一代学者们对现代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批判,尝试通过分析认识与兴趣的联系,重新定义认识论,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认识论。他认为,只有解放的兴趣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他推崇的是建立一种没有统治压迫、平等对话的模式,倡导追求自由以及体现主体性的价值,达到平等对话的共识,从而将主体从依附于对象化的力量中解放出来。但是哈贝马斯在探索的过程中扭曲了马克思的劳动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背道而驰。他旨在重建社会的批判理论,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交往理性,和与之相对的认知-工具理性的概念。以及生活世界与系统的世界,这是在两个不同的层两种社会的概念。本文将围绕此两个方面,简单阐释哈贝马斯早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建构在普遍语用学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理性“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完成了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换,通过重建理性来摆脱主体哲学的困境,为重新实现合理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危机表现得尤为紧迫和严重。全球化语境下对现代性的反思表现出新的特征,哈贝马斯和利奥塔的现代性之争突出反映了这一特征。对理性的不同态度使哈贝马斯和利奥塔分别提出了重建现代性与重写现代性的不同构想;在完成各自的构想过程中,哈贝马斯采用了普遍语用学的方法,重建普遍交往理性,利奥塔则用语言游戏的方法解构普遍理性;哈贝马斯为现代性设计了一个美好的交往乌托邦,利奥塔则终结了现代性的乌托邦理想。文章对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现代性之争进行了辩证的分析,认为在全球普遍交往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交往理性超越了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现代性视域。为现代性危机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认为工具理性的滥用导致了主体交往的非合理化,也造成了启蒙的困境,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重建理性来解决的,为此哈贝马斯引入话语伦理来构建他的交往理论。哈贝马斯认为话语伦理能够重建对话存在的现实基础,然后主体通过真诚对话实现彼此的互相理解,以便实现主体交流的合理化,进而解决现代社会的理性危机。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意义重大,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大计。"理性"一直是西方哲学家们最重要的思维主题,它一直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出现。哈贝马斯提出用"交往理性"重构人们的精神家园,通过实践、交往、语言、主体间性等构筑现代社会的道德共识,为我国当前在高校中开展幸福观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韦伯官僚制理论范式的危机在于其延续了传统科技哲学思维的工具理性,要超越官僚制范式,必须从哲学方法论层面入手;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语境分析基础,它以主体间性、人际间的对话、沟通、协商以及人的社会实践的认知一工具理性、道德一实践理性和审美一实践理性的有机结合为特征,超越了韦伯的官僚范式研究的主体哲学、意识哲学、命令、指挥、控制以及工具理性等为特征的单向度制度构建,建构了适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范式思维,为组织形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复调式结合了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理论的多重语境来展开写作.科技理性对于交往行为的异化以及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都带来了话语方式的改变,这种话语方式的改变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异化和殖民的程度.基于此,在阐述交往行为、生活世界内在结构的基础上,从话语方式的转变来揭示科技理性对交往行为的消极影响,并说明恢复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的...  相似文献   

19.
杨阳 《文教资料》2008,(27):83-85
哈贝马斯思想最为突出的特征是理性建构与生活实践的同一性.本文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和商谈原则入手,来分析哈贝马斯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他对于民主制度的新认识和他对于社会分析框架的转换,并在其中杂糅了对哈贝马斯相关理论的局限性探讨,以及与马克思等人的政治思路比较.  相似文献   

20.
陈志刚 《教学与研究》2004,11(11):16-22
哈贝马斯在反思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主体间性为中心的交往理性思想,试图以交往理性的发展来克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对微观生活世界、政治异化的分析是对马克思的有益补充,但他误解了马克思的实践思想,错误地批判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因为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局限于语言哲学的范畴,哈贝马斯自己也没有摆脱意识哲学的困境,其交往理性思想最终不过是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