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每年教师节到了,都会有孩子来办公室给老师送节日贺卡:有从商店里买的,也有亲手做的;有的是普通的卡片.有的是高级的音乐贺卡。前年9月我被派到农村支教。 一年后,我回到原来的学校,因为人员变动.虽然上课几天了,学校却没有给我安排课程,所以我落得几天清闲。  相似文献   

2.
我教两个班英语,学生快100人了,我的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或是来自内地民工的孩子--些学生的父母都忙于生计,忙于农活,几乎是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或许来自农民最淳朴的想法:孩子进了学校就由老师管了。这些孩子父母文化不高,会英语的几乎没有,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也知道很少。相对城里的孩子,我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弱,对英语兴趣不高。对于这些孩子,我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和老师的高度责任心,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我采取以下办法。  相似文献   

3.
傅瑾瑜 《求学》2023,(11):24-25
<正>“你想去支教吗?”“去吧!”一时兴起的决定,却让我遇见了冉。她坐在支教面试官的位置上,问道:“可以先说一下你为什么想去支教吗?”我总不能直截了当地说“我是陪室友参加的”之类的话吧。“支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让自己的暑假变得更有意义,我想帮助更多的孩子。”这话说得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相似文献   

4.
施彩华 《师道》2005,(7):4-6
2004年的秋天,我在学校的安排下来到一所城郊的村小支教。认识了一群和城里孩子不太一样的学生。他们多是一些外来民工的孩子,多年跟随父母辗转迁移,性格里有一种顽劣的东西,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同样的可爱,天真。只是和他们相处,你必须付出更多。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个叫杨严的.是从安徽来的。回忆一年来和他相处的几个难忘瞬间,我更明白了“成长”对于一个孩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笔者是一名到边远山区支教的教师,支教的学校是一所地处高寒地带,人烟稀少,经济条件也非常落后的彝族小学。这些孩子每天走2-3小时的路程到学校是常事。回家了还得带弟弟妹妹干农活,衣服也是破烂不堪,还有很多食不裹腹。我曾为这些孩子难过,但是我知道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命运,只有让他们拼命读书,这才是唯一的出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雨之溪 《生活教育》2013,(10):50-52
一年半之前,我受邀到孩子学校演讲,我以为是在一个几千人的大报告厅演讲,做了精心准备。结果只是在孩子们班里讲,那群小崽子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不太专心听讲,后来,他们还是平静下来了。最近还有孩子和家长提到那次演讲,我相信我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在能够成人的同时.也能够成才。这一愿望是美好的。父母重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优秀的传统,也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资源。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出生的。既然我们将一个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欠了这个孩子一些东西。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最需要科学的领域。如何让孩子们乐学,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希望能把省二实验外国语分校办成一所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的学校。“让每个孩子都阳光灿烂”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人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栋梁”是我们的教育誓言;“把工作做到最细处,让师生精致地生活”,这是我们学校的管理风格。  相似文献   

9.
早在三四年前,“支教”这个词就撞击过我的心灵,我敬佩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离开繁华的城市去边远山区义务支教的奉献精神。去年七月,“洪啸音乐教育网站”里一群素未谋面的网友们支教的事迹又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他们都是些音乐教师,因对音乐教育的热爱,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自费到艰苦的云南山区支教,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震撼了。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迎来了自己的小宝宝,也做出了去边远地方支教的选择。好多人诧异于我的决定,刚成为宝妈,已经很辛苦了,怎么会选择去离家那么远的地方支教?我当时也反复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但最终的决定还是那么坚定!为什么要去支教?其实前几年,我们学校也有去玉溪市县城学校支教的信息,我就报过名,但是由于刚工作不久,资历尚浅,学校并未安排我去支教。  相似文献   

11.
山里的孩子,没啥爱好,就喜欢唱歌。一年的支教时间,在孩子们的歌声中,一晃就过了。想着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几天来,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我支教的学校是一所山村小学,建在一座大山的脚下。学校的对面,远远近近地散落着几个村子。一座石砌的小桥,将学校和村子连为一体。这天是我离校的日子。早晨,天还没有全亮,我正在收拾东西,敲门声就响起。开门一看,全班30多个  相似文献   

12.
今天,值得我欣慰。因为,太多的真诚让我感动了。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家长会上家长们一声声真挚的感谢:“张老师,我的孩子有这么大的变化,真的太谢谢你了!”“张老师,我们的孩子放在你班上,我们放心。”“张老师。你真的像妈妈一样爱着他们,我非常感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7月4日.我和校长培训班的学员一起聆听了李庆明老师所作的《过去的中国教师》的精彩讲座.李老师介绍了近代中国的学校体制.而更多地介绍了中国的名校和名校中的名师、名校长。在介绍天津南开中学时.这个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感”这句话勾起了我的一个回忆。  相似文献   

14.
感动与责任     
岁月从指缝间溜走,但支教的生活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2006年和2007年我先后在两所学校进行了支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至今仍历历在目。与其说支教是一种奉献青春的体验,还不如说它是一次纯洁心灵的洗礼。在这两年里,我看到了农村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以及与之相伴的勤奋、努力和坚持,他们那种不屈的精神使我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2006年,我来到邻镇最偏远的西流完全小学。那里依山旁水、花园式的校园,让我亲吻到了山的灵气、花的芬芳:纯真和朴实的山里孩子,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优  相似文献   

15.
乐兵 《师道》2007,(5):52-53
孤寂的冬夜 支教初,一位曾在我所支教的五纪小学支教过的老师告诉我,夜晚的五纪学校不是人呆的地方。在学校里,白天还好过,因为有学生,学校显得热热闹闹,可一到夜晚,尤其是冬天的夜晚,寂寞得简直要使人发疯。他说,在一个下雪的冬夜,由于停电,他早早地就睡了,辗转反侧地数着阿拉伯数字,终于睡着了。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2007,(5A):16-17
乒乓室里,孩子们欢畅地抽动着手中那块板;烹饪室里,孩子们卷起袖子擀面捏造型……这是卢湾区辅读学校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下午,这群特殊的孩子似乎与普通学校的孩子并没有多大的不同,殊不知,这背后凝聚着特教教师多少心血与汗水。近日,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在卢湾区辅读学校举行上海市特殊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士畅谈了特殊教育事业的价值与意义。他们一致认为,关注特殊孩子的教育,是关注民生的表现,也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和教育“零拒绝”的需要。[编按]  相似文献   

17.
梁晓红 《广西教育》2012,(32):63-63
三年前,我曾到马山县的一所学校支教。有一天,支教点组织了一个大活动——举行贫困生资助和新厕所建成剪彩式。活动结束后,我带着电视台的两名记者在校园里转,争取再收集些素材。“这是内宿生的宿舍。”我带着他们走进了一排瓦房宿舍中的最后一间。不大的宿舍里,十几个孩子正围坐在中间吃饭,仅有一名男孩坐在靠左边的床沿上,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文/李天红良好的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但老师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更重要。孩子年龄小,生活阅历少,与成人相比他们有自身的特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年龄特征。我刚工作时由于对幼儿缺乏了解,有件事情现在想起来仍觉得处理得很不当。某一节课后评议,我...  相似文献   

19.
神秘湘西是土家族和苗族自治州。2014年,我有幸被株洲市教育局选派到"三区"支教,肩负着对民族教育的神圣责任,满怀对山区孩子的一片爱心,跨越万水千山来到大山深处的保靖县,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我把在田心中学多年课改实践总结的"六步情境化教学模式"传播到毛沟中学的历史课堂,给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显著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传播知识甘泉的同时还有物质上的援助。  相似文献   

20.
王国才 《教育文汇》2012,(11):24-25
今年8月22日,我随安徽省第三批援疆支教工作队一行61人来到了新疆皮山县,休息一天后,次日上午便接受培训,第三天就到了支教点——皮山县直九年制一贯制学校初中部。我带的是双语班九(2)班和九(3)班的数学课。第一天,我就和学生成了好朋友丁雨副校长介绍说,这两个班全是维吾尔族孩子,汉语水平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