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台民生新闻在它放低姿态、贴近群众的同时,也带来了题材琐碎化、内容市井化、审美格调低俗化等问题。让民生新闻走进百姓生活的同时,发挥"公共参与式新闻"的优势。通过新闻深度的开掘,打造民生新闻的思想厚度。通过创新去适应受众需求的变化,以提升电台媒体的"公信力、美誉度、引导力",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以人为本"的报道视角和报道理念以及"人文关怀"最为显在的社会品格。民生新闻的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语境嬗变的结果,是电视新闻报道顺应社会政治语境发生重大变革的显现。保持和发扬民生新闻高蹈的社会品格是其健康发展、在新闻样式族群中谋得重要地位的根基。这就势必要求民生新闻报道遵循提升其社会品格的特殊路径。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高扬"社会主旋律"和用亲民的叙事方式及报道手法是提升民生新闻的两条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发端于都市类报纸、成就于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新闻概念。虽然,目前民生新闻发展势头强劲,但是,由于人们对兴起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民生新闻的认识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及困惑,如传播理念上的"自然主义"、不当的价值取向导致的民生新闻日趋琐碎化、庸俗化、娱乐化等。着力于对民生新闻的生成语境、特点进行梳理,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并展开辩证思考,既充分肯定民生新闻的成功经验,又就目前民生新闻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剖析,以期对人们正确认识民生新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正在中国蓬勃兴起,从其本身特点出发,民生新闻具有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平台的先天优势。文章从题材选择、报道主体、表达民意、舆论监督等几个方面深刻剖析了民生新闻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平台中的作用和不足之处。民生新闻应建立"大民生"视野,报道应注重高度和深度,主动监测发展阻力,及时发出社会预警,努力构筑和谐社会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作为主流媒体体现"三贴近"的主打内容,在迎合受众市场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分析探讨应对民生新闻不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央视的新闻节目陆续改头换面至今,各地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逐渐占据了大半荧屏。从一开始的初露端倪到现如今的大展拳脚,民生新闻正逐渐成为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生力军。而"民生"二字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将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文章通过分析民生新闻的平民意识形态,得出应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  相似文献   

7.
现在,各级媒体大作民生类节目的文章,走"亲民"路线,其中"帮忙"又成为媒体服务百姓的一种报道形式,从原来的客观反映到现在的介入解决,媒体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大。因而,帮忙类节目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百姓投诉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各级媒体也试图凭借民生新闻从新闻大战的硝烟中突出重围。本文分析了民生新闻现象的成因和未来发展,以期给行进中的新闻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或行之有效的途径,进而对新闻传播理论提供一些检验与补充。  相似文献   

8.
源起于2011年8月的"走转改"活动已经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了两年多时间,电视民生新闻在这场实践活动中表现不乏亮点,取得一定的成效,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但时间一长,新闻从业者身上的一些痼疾又重新表现出来,令人忧虑。所以,民生新闻要进一步推进"走转改",巩固现有的成绩,还有必要从"开展有效、见到实效、形成长效"这三效来做足文章,三者环环相扣,互为基础,相互推动。  相似文献   

9.
张扬平民的不合理新闻诉求,并与官方视角相对立,这是所谓的"平民视角"对民生新闻形象的错误建构。民生新闻要走出被人诟病的窘境,需要倡导的是,不仅要用"平民视角",还要用"官方"视角,全方位地观照民生问题:从政策盲点视角,做发现民生问题的千里眼;从精神高点视角,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放大器;从工作重点视角,做解决民生问题的助推器;从社会热点视角,做化解民生矛盾的散热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敏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新闻敏感内生于"心":"心"基于"实性","心"要联"新","心"要系国运民生;新闻敏感的外化:通过文字、声画语言表现新闻敏感,文图的观点表达体现新闻敏感。总之,新闻敏感是内生与外化两个维度的结合,具备较强新闻敏感的记者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电视传媒的新生劲旅,电视民生新闻浪潮给媒体带来令人惊诧的收视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媒体简单定义民生新闻,片面追求收视率,从而出现了严重的媚俗倾向.民生新闻其实和时政新闻一样,同样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功能.应该从理念、实践、手段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民生新闻快速崛起,但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民生新闻”这一名词的内涵、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阐述,以帮助大家了解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对民生新闻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引起人们对民生新闻的思考,探寻民生新闻今后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由于密切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日渐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新宠。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经历了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了民生类节目不断向纵深拓展、真正服务大众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与新闻传播业的关系已变得越来越紧密,可以说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成为二者结合的前提保障。但在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与社会文化导向以及人的精神追求不和谐的现象,如何把人文精神的内涵引入其中是未来体育新闻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新的社会转型期,新闻传播随社会的转型而转型。转型期的新闻传播,历经几轮改革,其新闻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生活化、平民化、深度化等特点。"民生新闻"的兴起、经济新闻的升温、时政新闻的新变、娱乐新闻的兴盛,构成转型期新闻报道新的框架。新时期的新闻传播也发生了种种迷失。  相似文献   

16.
新闻类节目是城市电视台的立台之本,而民生新闻则是提高收视率、扩大电视台新闻类节目影响力的主角.近年来,各地的民生新闻类节目纷纷上马,但出色、出彩的不多.真正想做好一档民生节目新闻,主持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把主持人打造成栏目最好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新闻提供社会各阶层讨论并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公共空间,都市媒体因其特有的亲民性和灵活性成为满足人们信息需要、提供人们正常的表达途径以及参与公共治理的优先选择和理想的公共领域。民生新闻是从媒体到受众的一种关怀,而非受众的主动参与与接近,具有伪公共性,最终必然导致受众的隔膜与疏离。公民新闻在新闻传播初衷中的一系列原则和策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话语机制,方便公众主动接近媒体、积极参与公共方略与决策,重塑媒体公共真实。新闻话语从民生新闻向公民新闻的转换,有利于将都市媒体构建为和谐社会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18.
地方台民生新闻的题材选择存在如下问题:题材狭窄琐碎,娱乐化、庸俗化倾向日趋明显,同质化现象突出。鉴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发展,提升民生新闻的价值含量和品位,不断创新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名词始于2002年,而事实上的民生新闻早在130年前就已经出现,即《申报》的市井新闻。《申报》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市民报纸,一直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其市井新闻也是今日民生新闻之鼻祖。对《申报》市井新闻的梳理以及对《申报》市井新闻与当时上海社会的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民生新闻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电视传播领域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民生新闻"运动,反响巨大。电视民生新闻在新时期的新闻传播发展进程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历史方位,需要很好地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