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统计金陵十二钗在四大家族中所占的比例,分析十二钗的入选原则以及她们在文本中的妙用,按照正室入“正册”,妾入“副册”,丫鬟入“又副册”的文本暗示,较阅前人对“又副册”的见解,揭示“正册”的影响力,推出自己心中的“又副册”。  相似文献   

2.
胥惠民先生《与周汝昌先生商榷》一文指明“不要把瞎编的一百零八钗硬我到曹雪芹头上”,有较强的说服力。所排“又副册”名录亦很有见地。惜乎对“副册”中人员暨“十二钗”的地域界定有偏执之论,对此特作补苴罅漏。为求“金陵十二钗”三册全璧,诚为阙如的“金陵十二钗副册”人员甄审排名。  相似文献   

3.
胥惠民先生《与周汝昌先生商榷》一文指明"不要把瞎编的一百零八钗硬栽到曹雪芹头上",有较强的说服力。所排"又副册"名录亦很有见地。惜乎对"副册"中人员暨"十二钗"的地域界定有偏执之论,对此特作补苴罅漏。为求"金陵十二钗"三册全璧,诚为阙如的"金陵十二钗副册"人员甄审排名。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教高中语文第四期《林黛玉进贾府》(以下简称《林》文)一文前,往往先用一节课时间介绍该著作,要点为: 1)作者生平和全书内容的联系; 2)前五回在全书中的作用; 3)高鹗续书的功过; 4)青少年看这部著作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重点讲第二个问题,而且同时发下加有注释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  相似文献   

5.
量词"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对量词“副”的研究,虽然揭示了名量词“副”某些方面的语义特征,但还不够完备,遗漏了一些用法。正因为这些分析都是举例性质的,故不能较全面的分析归纳。文章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调查研究了上千万字现当代的作家作品,共得到做量词用的“副”字987条,并在此基础上对量词“副”进行了对比、归纳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香菱是《红楼梦》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首先,她是全书第一个出场的女子;其次,她是作者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给了判词的唯一一个女子。正如判词所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她是一个非常命  相似文献   

7.
副词修饰副词的"副 副"组合有两种结构形式,在使用中对句法也有一定的要求,其产生发展是我们汉语言的"意合"理解机制及其特殊的语用价值决定的,同时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册”出现得相当早,据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尚书》中《周书》部分的记载,商代人似乎就有了典和册,其中典字也是由册构成的。另外,商代记录在甲骨上的文字里,也经常出现“册”字;讲文献学的人,要证明中国书籍的历史悠久,也喜欢拿这个册字作例证.  相似文献   

9.
论平儿     
平儿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心腹通房大丫头,又是贾琏的爱妾,能够很好地处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在协助或代替凤姐理家时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平儿处在上层主子和下层被压迫者中间位置,却能很好地处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并维护被迫害者的利益。平儿如何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品质等处理她周围的关系,在“金陵十二钗”册子中的位置以及其结果如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见到"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晴雯和袭人的两首判词,曹雪芹先生将两人对写的意图明显.结合作品,本文拟从长相、能力、彼此之间的关系、与他人关系等方面,对她们进行粗略比较,人物异同立现.  相似文献   

11.
在儒家的圣人榜中列为圣人的,除了孔子、孟子之外,都是治国平天下、擅长文治武功、德行高尚的统治者。儒家思想家们给历代统治者开列了一个需要效法的“为政以德”的榜样谱系。儒家所谓的“人治”,与其说是不要“法治”,不如说是强调“圣人之治”,即强调只有具备像儒家“圣人榜”中的统治者那样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具有治理国家的资格。正是由于儒家的德治思想直接将统治者的道德水平与国家的治理联系起来,因而后来之人尤其是今人,才意欲将儒家的德治思想与人治思想相提并论。这是德治思想被人们认同为人治思想的一个根本原因。对德治思想的诸多误解,问题的源头也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中,布依族有3项入选国家名录,22项入选省级名录。在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笔者认为应注意充实薄弱环节、发挥聚集优势、注意人无我有原则等。  相似文献   

13.
对于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千夫”一词的含义,毛泽东认为是指“敌人”,有人认为是古代武官名,也有人认为是指众人。综合考察“千夫”、“千夫指”两词的含义,可以得出结论:千夫,本指众人,在鲁迅诗中特指人民大众,而“千夫指”本意为被指责的人,在鲁迅诗中指敌人。  相似文献   

14.
蒋捷"竹山"之号来历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关于宋末词人蒋捷“竹山”之号,论者多认为由其晚年隐居太湖中的竹山而来。遍考蒋捷诗词及相关史料,可以发现“竹山”之号与他的人生经历、思想情趣还有更为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大连"不仅需要理念上的一致和认同,更需要路径上的选择和探索。本文从社会学视野论述建设"和谐大连"的三条路径: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模式;二是破解"三农"难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和谐社会模式;三是激活"文化"活力:构建具有持久回报和整体升值的城市品牌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卷455阙题残篇碑铭之碑主,今人或以为是隋人,或以为姓张。本文经多方考证,确认其为唐人安兴贵,其卒在唐贞观十五年以后。  相似文献   

17.
在古文字学的基础上,探讨“荆”“楚”二字的初义。“荆”的部族之义早于植物之义,和“楚”字并不同源。虽然两字都引申出了国号之义,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演变轨迹,其作为国号的含义也由最初的不同而逐渐归一。  相似文献   

18.
刘、柳在王叔文集团中实际排名较后,两《唐书.刘禹锡传》于二人在永贞革新中的地位与作用,因突出传主地位,容易造成"误读"。本文从王叔文集团名次排序、武元衡与刘、柳之关系、王叔文集团的内外往来关系、刘柳之交、《顺宗实录》之公案等角度,通过多重考辨,试图对"二王刘柳"并称再作检讨。  相似文献   

19.
《管子》一书中提到"煮泲水为盐","泲水"不是济水而应当是地下的卤水;"渠展之盐"的"渠展"也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其地域主体应该在现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渠展之盐"在齐国工商业中地位突出,是齐国控制和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苏轼《后杞菊赋》"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一语,从来解者"南阳"不误,而"西河"则牵附"子夏退老于西河之上",其实大谬。苏轼崇信道家养身之说,多服食药饵以求祛病延年,其诗文中多见反映。"西河"乃用《神仙传》故事,与所谓"子夏退老"全不沾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