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南海广播电视大学为实验基地,以分教点或学习中心式的直播课堂为研究重点,在远程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电视传播与编导理论的指导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南海电大04春会计专业以及04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两个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教学班)进行跟踪观察和研究.通过对现行网络直播课堂应用状况以及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一个应用网络直播课堂的整体策略.之后,进行策略的实施与效果分析,得出一套成型的网络直播课堂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大规模流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直播课堂学习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实时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将分布在各地的学生和教师联系起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基于此,在大规模流媒体直播课堂交互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由流媒体服务器系统、流媒体信息源、功能控制、消息系统和直播课堂管理中心组成的大规模流媒体功能模块结构,将基于CDN原理的流媒体交互技术和大规模流媒体交互服务传输方式作为直播课堂实施的关键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学习资源特别是录制好的“课堂”电子类学习课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年,“网视宝”录制软件在课堂的现场录制、网上直播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提高了录制课堂、传播课堂的效率.有救解决了学习资源的供需矛盾;现在PowerPoint的联机广播功能也能够以一台计算机完成以前要靠网视宝、摄像机、计算机协同才能完成的任务,进一步降低了课堂录制、直播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加了课堂录制时间、地点上的灵活性,本文从经济性,操作性与技术性三个方面对这两种实现技术进行详细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初识网络直播课堂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网络直播课堂”的飞速发展。初识网络直播课堂是在2016年8月29日,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组织召开了“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深度应用试点研讨会”。首次尝试异地跨校选课、线上线下教学、课程学分互认,启动处于“沉睡”状态的优质选修课程,向省内四所高中展开直播互动教学,从而缓解课改初期学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少、课程缺、组班难的问题。会上技术人员演示了网络课程平台的直播课堂功能,引起与会人员的兴趣,都表示要积极试水参与。与传统课堂相比,直播课堂功能太强大了,只要具备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就可与网络直播平台建立师生教和学的关系,异地学习者不仅能通过平台参加即时交流互动、实现同堂学习,还能随时点播过去的课堂实录特定环节,实现学习时空的全覆盖,内容的再学习。  相似文献   

5.
基于校园网的便携式视频直播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校园网的便携式视频直播系统从多信号源输入、简便的导播与编码、单流录制、视频广播与接收、用户交互等功能需求进行设计与开发,该系统能完全能够满足高校对视频直播的需求。同时,该系统具有经费投入少,不受场地限制,一人实现直播,视频直播效率和直播视频质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Red5是开源的flash流媒体服务器,基于Red5可以实现具有直播、点播、定时广播等功能的网络教育电视台。首先,对网络教育电视台进行系统分析和功能设计;其次,用与Tomcat集成的方式搭建Red5流媒体服务器,Flash视频播放器的选取与参数设定,基于Red5实现网络教育电视台直播和定时广播;最后,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基于Red5的网络教育电视台能高清流畅地对校内外直播、点播和定时广播。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直播在快速发展服务乡村的同时出现了巨大的专业人才缺口,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农产品直播人才。但就现阶段来说,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力量、学生服务农村的使命感以及实践教学能力方面都明显不足。通过分析农产品电商直播人才所应具备的相关能力,提出结合企业及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农产品直播理实一体化校内直播实训基地、校企联合运营农产品直播项目、建立双向多元的考核机制等相关建议,以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农产品直播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主持人直播节目设置和播出方式 ,以及主持人的素质对广播直播的得失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网络直播课堂的含义出发,分析了我国网络直播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络直播课堂的应用策略,并根据提出的策略形成了一个网络直播课堂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0.
李宗祥 《天中学刊》2001,16(4):122-123
时下,广播直播类节目,在电台播音的总体份额中占据了绝大部分,这与以往以录播为主的形式相比较,无疑加大了广播与听众的联系,增强了亲切感接近性,有信息快捷、交流便利等诸多方面的好处。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直播节目对主持人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主持人语言丰富,知识面渊博,有较强的临场驾驭节目的能力,还需要主持人有较高的音乐素养等。一档好的直播节目,除掉主持人语言的有机串联以外,音乐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可以这样说:音乐是直播节目的第二语言。一、音乐在直播节目中的衔接与衬托一档直播节目往往…  相似文献   

11.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蓬勃发展,直播教育作为在线教育发展的新形态,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直播教育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其发展可以划分为广播直播教育、电视直播教育、互联网直播教育、高速全媒体直播教育四个阶段。相较于传统在线教育,直播教育在情感交流、临场感、交互性、教学资源时效性、个性化学习体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5G时代教育信息的高效传播,将激发直播教育活力,重构直播教育体验,创造直播教育产业价值,从而使直播教育成为变革传统在线教育、创新教育教学形态的重要力量。5G时代直播教育系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直播教育媒体、超高清直播教育资源、超高速信息传播通道等要素构成的直播教育传播系统,可以应用于大规模教育、慢教育、课堂教育、AI合成教师教育、全景教育、全息教育等教育模式。尽管5G时代直播教育蓄势待发,潜能巨大,但是目前尚不成熟,尚未形成直播教育产业链和生态链。未来可以在政策支持、标准研制、产业助推、资源建设、质量监管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直播课堂”实施方法、组织形式和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校园“直播课堂”在校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基于局域网实现网上广播的多媒体会议系统的设计,局域网是基于百兆到桌面的快速以太网技术、由CISCO交换机及二台服务器组成的以太网络。多媒体会议以中控系统(软硬件组成)为核心,控制视频(摄像、录像、DVD、实物展示台、电视)、音频(有限、无限话筒、电脑等)、VGA、RGB等多种信号源,通过功放、投影机于会场展示。会议情况通过摄像机(或中控直接转换)至视频压缩,再经广播服务器或Web服务器传送,实现网上实时直播。可应用于会议、教学、法庭指控等系统。  相似文献   

14.
网络视频服务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分为点播、转播和直播服务,本文探讨了利用流媒体技术,集点播、转播和直播功能的多功能视频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视频服务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分为点播、转播和直播服务,本文探讨了利用流媒体技术,集点播、转播和直播功能的多功能视频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成果构建互动直播课堂,能够以之为基础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育与教学的相对分离。  相似文献   

17.
疫情居家期间,小学音乐课堂从线下转为线上,打破了课堂时空界限。教师要因材施教、创设情境,充分挖掘实境直播资源,从精心设计教案,提升音乐线上课堂的“情境性”;精心创设背景,增加音乐线上课堂的“真实性”;精心挖掘资源,拓展音乐线上课堂的“趣味性”三方面,以未来教育互联思维,进行新型音乐线上直播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在线直播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师生的言语互动是在线直播教学重要的外显行为。为进一步提升在线直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质量,本研究以ITIAS师生互动编码系统、贝拉克互动结构理论为依据,构建在线直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编码系统,通过观察柳泉中学的在线直播课发现:在互动结构上,设备和网络问题是导致教学混乱的主要原因;在互动层次上,教师主导型课堂的师生深层和浅层互动比例较佳;在互动氛围上,教师多以积极强化为主,教师主导型课堂的追问频率较高;在互动动态上,教师讲授和学生发言交替出现是直播课堂的行为序对,而学生发言的频次、时间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平台使用能力相关。据此提出旨在提高在线直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电台音视频直播车是广播系统的延伸和备份,在应急灾难等来临的情况下,提供广播信号,是广播电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2017,(12):121-12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移动视频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方式逐渐进入日常教学活动中。移动视频直播通过音视频交互技术把不同地点的教师和学习者联系起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实时视频交流等协作式地教与学,摆脱传统直播只能单向传播和在固定地点进行传播的束缚。系统在直播端使用移动终端实时采集课堂视频信息,通过推流至云服务平台并完成相关数据处理后,再向终端用户提供移动视频播放服务,实现全新的移动教学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