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亚芳 《教书育人》2005,(12):25-27
高校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活动的开展无疑能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所指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  相似文献   

2.
除了形式与方法的问题以外,我们也不在这里辩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般职能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在我们当代的教育中,这种陈腐的人类关系,已经遭到了抵抗。这种抗拒浪潮的表现方式有:消极与造反、退学与反抗、独立的社区教学计划、大中小学企图自我管理的尝试等。此外,还要加上某些教育体系所感到的所谓“权…  相似文献   

3.
高校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活动的开展无疑能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所指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1]师生关系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异化,这种异化使得师生关系越来越脱离其本来面目,丧失了其生命活力,显…  相似文献   

4.
一、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虽然提出过“当仁不让于师”,但真正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即在教育与教学中无原则地服从教师的权威.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过程和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过程和作用.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其表现: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5.
王健 《四川教育》2005,(2):43-43
一、对话应坚持的哲学观。传统教育一直深受以“二元对立”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哲学的影响。这种哲学表现为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对立的二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哲学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象性思维”,即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享有知识和课堂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权,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得到的体验是消极的,是被控制和无助的。这既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求知的积极性,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是对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轻视。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你”新型师一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教育思想及教育现实的影响下,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在这样一种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他们认识、变革与塑造的对象,是客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一种单一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性”师生关系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而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授受”关系。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的授受在师生关系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而师生…  相似文献   

7.
“我-你”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它是主体阐性哲学转向在教育领域中的积极回应,也是文化适应模式变迁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我-它”师生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以生命教育作为理念支柱,以教育爱作为心理前提,以善于倾听作为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育是“别人的教育”,教师是尊者,是权威,是主动输出知识者;学生是卑者,是服从者,是被动接受知识者。这种教育建立在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上,把教与学绝对割裂了,把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截然分开了。21世纪的教育应是“自己的教育”,其基本特征和努力方向是:学生角色主体化、教育方式研究化、学习过程终身化、评价标准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注重师生之问的“授受”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他的主要作用是讲授和传递书本知识;而学生则是缺乏知识的不成熟的人,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主要任务是接受教师传过来的知识。这种师生关系只是一种知识传递关系。在这种“授受”关系中,师生双方把对方看作是一个对象,很少发生真正的精神交流,难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一直觉得,"老师"这个称呼实在有几分沉重,至少不怎么让人轻松. 这份不轻松,可能就来自我们长久以来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单一印象与要求.从我当教师开始,就无数次被人问及:"你的学生怕不怕你?"我总是很无奈地回答:"他们为什么要怕我?"人们总是把教师和学生设立为对立面,总觉得一方强权、一方弱势才是稳定的师生关系.可一直以来,比起惧怕,我更希望得到的是信任;相比权威,我更希望成为的是朋友.  相似文献   

11.
“我-你”型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是对传统师生关系中“主-客二分”的反驳,是对双主体论的丰富与发展,更是一种超越。在“我-你”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理解形成了一种互主体性的关系,即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多是采用面谈的方式。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在面谈的过程中,有时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却听之藐藐;有时教师三令五申,学生却无动于衷;有时开始出于“友好交谈”,最后却以充满“惩罚色彩”而告终。于是,我们的老师便深感现在的学生难教,师生关系也时常搞得剑拔弩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和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观念下,教育方式是强制式、权威式、惩罚式的,老师的尊严不容侵犯,而学生的尊严常常被人忽视,甚至受到侵犯,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在现代社会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尊重、关爱、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建立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达到真诚的心灵沟通,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那么,如何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师问我:“你知道你们班的森子染发了吗?”我回答说:“知道。”“那你应该说说他!”“他今天刚返校……”没容我解释什么,这位教师便教导我说“你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永远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不用讲什么平等,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你们师范类毕业和我们非师范类毕业的就是不一样!”这些话语不止一次地冲击我的大脑,震撼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徐佩琴 《中学文科》2007,(12):36-37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我认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的沃土。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霸权”行为的存在及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危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划一性教学的对立物,当代差异发展教学在课堂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上秉持着与划一性教学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在差异课堂中教师不是“权威”,也不是“同伴”,而是“顾问”;师生关系应是“非对等性的合理性交往关系”;而“非指导”则是教师作为“顾问”引导学生发展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18.
师生交往从其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代际交往,其关系也可表现为一种代际关系。这种关系预示着师生之间有诸多方面的差异,如教师肩负着为社会教导下二一代的社会责任,他们有知识、有能力、也有经验,而学生要获得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接受教师的教育。但是,如果我们把教育和教学提升到人的发展这个高度时,我们就会认识到,这种差距并不能构成师生不平等的依据。因为,师生关系理性的表现应当是人——人关系,或如布贝尔所说我——你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实际的学业成绩低于其智力等因素所提供的学习潜能应达到的成绩。笔者认为,师生关系不良是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只有构建对话式的师生关系,才能引领学生走出“学业不良”,走向学业成功。“学业不良”存在的现实,要求教育者改变教育的价值取向,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构建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理解、和谐、人道的交往关系。它以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热爱为基础,以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为原则。相信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灌输的容器。这种师生关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展望新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学校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拉塞克和维迪努在《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一书中说:“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师生关系的重组,必须明确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权威———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