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于200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在天津举办了“明清以来华北社会经济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华北数省以及日本、韩国的5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历史学院李治安院长致开幕词,魂宏运教授回顾了华北区域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指出“这一领域的研究是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体现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阶段性成果的大型专著《中国社会历史研究》(第一卷),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1999年8月出版,全书七十余万字。该书为南开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中国社会历史”研究成果汇编(以后各卷陆续出版)。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思潮等多个主题。全书关注古与今,面向海内外,登载中英文论文,涵盖面广,功力深厚,立论独到,其对中国社会史诸多课题内容的论证、反省、理论建构的学术价值不可低估。首先是对史料功夫的重视。书中各篇论文以扎实的史料收集为基础。如有从甲骨文、金石…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阐明宋以后宗族形态特质与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于2007年8月28-31日在天津红楼大酒店举办了“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共收到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港台学者相关论文48篇,与会学者中既有历史学家,也有人类学家,是一次高层次、跨学科的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上,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常建华教授致开幕词,南开大学冯尔康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科大卫教授分别以“秦汉以降古代中国‘变态型宗法社会’述论——以两汉、两宋宗族建设为例”和“明清华南宗族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由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2-23日在南开大学召开。此次会议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与教育部“211工程”项目“中国社会历史”的资助,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以及日本、美国、韩国的学者共64人出席了会议,共提交学术论文46篇。借助国际会议这个平台,中外学者围绕着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这一主题及相关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但也是史学研究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从事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凡四十余年。涉足该领域有一些偶然因素,但能取得成绩,则得益于多年来对大量档案资料的阅读、整理与分析。科学研究贵在创新。笔者首倡的天地会创立于乾隆二十六年说就是深入挖掘史料后的一种突破,该说现已得到更多史料的证明和学界的广泛认同。史学研究应关注现实,当代中国黑社会问题成为我关于秘密社会史研究的自然延展,相关的研究结论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已呈现如下新的趋向和前景:趋向于地区性和专题性;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多学科交叉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贺晓燕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58-65,76
中国社会史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随着出土资料、契约文书及民间文献、口述史料的深入挖掘与广泛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史尤其是明清史研究中,社会史已突破传统史学,成为重要的研究范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集合相关文献,对2015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的热点进行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1992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社会史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社会史学会成立大会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60个单位的90多名历史学以及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的研究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的主题是;“社会史研究与中国农村”。大会提交论文60多篇,反映了近年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和成果。会议讨论的重点有三个方面。其一为“家族与婚姻”,与会者就历史上婚姻和人口问题、家庭、宗族组织和制度、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其二为“社会史理论与社会结构及社区的宏观研究”,讨论涉及社会史研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多元与跨学科研究成就了社会史研究的复兴与繁荣。向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跨越,成就了第一批社会史学者;向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跨越,成就了第二批社会史学者;向生态学、环境学以及医疗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跨越,成就了21世纪初的社会史学者。  相似文献   

9.
由《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南开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的“中国社会形态及相关理论”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1月11日至13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 本次研讨会,引起国内中国史学界和世界史学界较为广泛的兴趣。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社会史、经济史以及世界历史方面的学者,如何兹全、田昌五、宁可、刘泽华、马克尧、陈启能、何兆武等老一辈专家,和中青年学者朱凤瀚、冯尔康、晁福林、沈长云、常建华、叶坦、许檀等数十人参加了研讨。会议还吸引了《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河北人民出版社等全国多家媒体及出版社的注意。 在会上,与…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9月 1 3~ 1 6日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共同举办的经济社会史学术讨论会在津召开。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天津师大侯建新教授对西方经济社会史 (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以下简称“ESH”)的概念、理论、方法及研究现状等问题做了主题报告 ,与会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首都师范大学名誉校长齐世荣、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北京师大龚书铎、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副所长于沛、北京大学马克尧、武汉大学朱雷、厦门大学杨国桢、东北师大副校长赵毅、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1.
重视社会史研究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1949年以前,学者们在社会史研究方面就程度不同地有过相当不错的理念和著作。吕思勉、顾颉刚等人曾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到社会史的内容。1948年,吴晗、费孝通等人组织过一个关于中国社会结构问题的讨论班,历时半年,中心内容是在中国传统结构中皇权与绅权怎样合作和冲突,它们的性质如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首先,这场社会史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其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期,这场论战与作为毛泽东思想主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战中学者们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与中国革命性质、革命的任务、领导权等进行了广泛地探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对传统史学的反思中,社会史学者大都在整体史的旗帜下力图将社会史研究推向纵深,但整体史的具体内涵只有在不断的史学实践中得到充实。在近几年的社会史研究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否定性思维确定整体史非"普遍史"、整体史不能"碎片化",接着人们还需要通过肯定性思维确立整体史的学术使命,即思维方式的更新,包括历史理念、知识结构、观察视角、史料样式,等等。以社会史的史料发掘与考证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整体史的构建是在不断改变内部要素以适应整体的结构性更新,许多人们并不陌生的传统和其他领域的方法则是借以更新的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14.
人力车夫是近代底层社会群体的典型代表,是透视中国近代城市化曲折演进和社会嬗变的窗口,随着社会史研究的方兴未艾,这一问题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其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民国时期的社会学框架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政治史框架研究和新世纪城市史、社会史框架研究,虽成果斐然,但在史料的运用、视角的选择、地域的研究、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及时梳理该专题的学术史必将为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编地方志的编纂出版,恰逢国史和区域社会史研究肇兴,它不但是当代区域社会史研究选题的淘金地,而且为学者们进入并研究地方社会提供了路线图和资料库。地方志是研究区域史的基本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随着修志工作的不断完善,新志必然随着史学常新成为永不枯竭的史料来源,为我们提供新中国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的全息图片,以揭示地方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的不同面貌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01年4月6日至8日,“严范孙、张伯苓学术论坛——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2001年学术年会”在南开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华银投资控股公司联合主办的。来自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八十余位思想史、社会史专家参加了这次大会,何兹全、庞朴、王玉波、冯尔康等著名史学家光临大会并作重要学术发言。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刘泽华主任作了《开展思想与社会互动过程研究》的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8月17日至19日在南开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亚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以及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举办。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担任会议组织委员会名誉主席,并发来了书面讲话。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长宋树友担任会议组委会主席。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和德、荷、美、日、韩等国的近百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18.
傅衣凌先生在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的创立和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显示了独特的个性,表现在广辟社会史新的史料来源,凡土地契约文书、家谱族规、私人帐簿、书信、字书、辞书、碑刻、方言书乃至遗存的社会习俗等都加以留心,以补充正史史料的局限,从而对中国传统社会官民关系、阶级关系和传统社会变迁的新旧因素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傅先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取社会史的研究路向,体现了整体史的学术视野,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医疗社会史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至今已历30余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医史研究论著,在研究范围、视域、方法、理论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暨首届学术年会的召开,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呈现出会议规模大、论文水平高、议题前沿、研究方法多元、视野开阔等显著特点。大会上针对目前中国医疗社会史研究的现状和困境展开讨论,围绕其学科属性、学科定位,学科体系建设,相关研究资料的整理出版,以及青年学人的培养等问题建言献策,共同助推中国医史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第一届二次理事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5月上旬在承德召开。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省(地区)政协文史委、党史研究室、史志办等单位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近60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成立于1992年10月。一年多来,学会在组织建设、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学会现已有会员近千人,会员之间经常就各地史志资料的征、研、印工作及经验进行交流,对中国近现代史史料的征集、整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学会书刊编辑部已发动组织会员编辑出版了两部大型丛书:《中国近现当代史史料介绍与研究丛书》、《中国地方史志与资料丛书》。与会代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