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讨论闽南方言内部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得”可以引进表示可能性的补语;“说”是一个引导宾语从句的标记;“伊”、“通”可以兼任状态补语标记。这四个结构助词尚未定型,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文章把它们称为“类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2.
补语中常出现的“得”被看作是补语的特殊标记。关于结果补语是否有“得”作为标记的问题,有三种不同答案。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划分容易混淆,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能把它们分清楚。通过观察结果补语的历时发展情况,得出肯定句中“能 VC”式和“可以 VC”式的使用频率多于“V+得+ C”式。结果补语中也有补语标记“得”的出现,标记论和语用原则能解释这一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琨 《文教资料》2006,(33):178-180
本文主要探讨淮阴方言结构助词“得”。普通话的结构助词“得”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表示后边的成分是补语。淮阴方言的结构助词“得”后可以带可能补语,如“V得、V不得C、V得地”等结构,还可以带状态补语和结果补语,如“V得C”等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湖南耒阳方言的体貌标记“过1”、“过2”、“哒”的句法分布及所表示的体貌功能,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也对“普-方”之间的差异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衡山方言中“是咯”可用在句中,也可用在句末。在句中,“是咯+V”作为焦点标记,用来强调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是咯+V”可作谓语、补语,少数作状语。句末的“是咯”是语气词,可用在祈使句和陈述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阳城方言里“的”的用法很复杂,可以充当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及补语成分。“的”作为结构助词可以充当定语标记、构成“的”字短语、充当状态形容词词尾、在主谓宾语句中取消谓语动词的谓语性;作为动态助词可表示进行体、持续体、完成体和将行体;作为语气词,可以用于表达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作补语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果补语,一类是趋向补语。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话里,可能补语的肯定式用[V得C]的形式来表现,可能补语的标志“得”放在[VC]之间。而北方方言里可能补语肯定式大部分用{VC了}的形式,可能补语的标志是“了”,放在[VC]之后。从历时演变的角度,探讨北方方言里可能补语的标记“了”的语法化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VC了}的歧义问题,能够对北方方言中的可能补语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谈含“得”述补短语李英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运用汉语时,含“得”补语使用方面的错误较少。大概与此有关,我们所见的各类现代汉语教材通常是从理论概括的角度而不是从如何运用的角度进行说解,即侧重揭示含“得”补语的意义,而不大注意分析含“得”补语的使用规则或在使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脱”的本义是“去除、消除”,一般用作动词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可在宿松方言中,“脱’’除了可以充当谓语外,还发展出了定语、补语、完成体标记的用法。文章立足于宿松方言中“脱”字共时平面上“实虚’’两大类用法的句法表现.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宿松方言中“脱”字的演化路径及原因作出了阐释,这对探讨其它方言中“脱”的演化具有类型学上的意义。除此之外,对宿松方言中“脱”字不同用法的描写与记录,对若干年后宿松方言的存留以及用宿松方言所记录下来的民歌、谚语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耒阳市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耒阳方言属客家话还是赣语,向来存在分歧。文章先选取“脑”、“背”、“脚”、“湄”、“公”、“婆”、“牯”、“牯佬”等有代表性的耒阳方言口语常用字进行分析,再用100个方言特征词与客家话、赣语进行比较,从未阳方言的词汇特点的角度论证耒阳方言属于客家话。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的趋向动词“起”、“去”在普通话中不能组合使用,但在陕西方言中却可以。陕西方言中的“起去”可以在一般单句及连谓句中作谓语、补语。邢福义先生在“‘起去’的普方古检视”中提出,“起去”在普通话中可以说,本文则认为“起去”在普通话中不可说。  相似文献   

12.
“VV”和“V一V”都可以带趋向补语。其中,“V一V+趋向补语”格式主要见于明清之际的江浙籍作家作品,“五四”以后逐渐消失,可能是吴方言特有的历史语言现象;在我们所见的清中叶以前的白话作品中,“VV+趋向补语”格式仅见于《金瓶梅》、《醒世姻缘传》两部作品,最初可能是山东方言特有的历史语言现象,后来被现代汉语部分方言继承。  相似文献   

13.
“的”、“地”、“得”都是现代汉语里的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都是放在中心语之前起连接作用,比较容易区别。但“的”和“得”则容易相混。“得”是补语的标志,放在动词或形容词  相似文献   

14.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之一。在特殊结构“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标志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个”是宾语标记,有学者则认为是补语标记。本文从“个”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讨了“个”从量词向宾语标记的渐变以及从述宾结构向述补结构的渐变,并比较“个”与“得”的异同,揭示了“V+个+VP”中“个”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云南方言里"掉"的用法,认为它的语法化程度比汉语普通话中的"掉"高,并依据形式标准判定云南方言"形+掉+(了)"、"形/动+补+掉+(了)"、"动词+掉+宾"格式中的"掉"已经不再是动相补语,而是一个体标记.在云南方言里"掉"正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它的体标记的用法和做补语的用法是共存的.  相似文献   

16.
重庆方言中"倒"和"起"的意义和用法多种多样,它们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从"V得倒/起"结构中的动词着手,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来分析作可能补语和趋向补语的"倒"和"起"的不同。发现:"倒"表示由此即彼的趋向性、持续的状态、施事、上限和能力或动作的结果;与此相应,"起"表示由下而上的趋向性、短暂的动作、受事、下限和能够支付完成动作所要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怀宁方言中动词词尾“着”字的分析,得出“着”字的三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的进行;表示性状的持续;表示动作的完成。同时,“着”字后可接结果补语、时量或动量补语,并可表一定的趋向义。  相似文献   

18.
“AA神”式在宜城话使用得非常广泛,老少皆用,本文将从结构特征、语法功能、表达功能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AA神”式中的“AA”可以是动词和象声词,可作补语、谓语和补语,具有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把”字句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补语即省略式补语,以“得”作为其形式标志.省略式补语和带“得”补语有着内在联系.省略式补语形式上省略,语义上因其含糊性、含蓄性而使“把”字句内涵丰富,主语上带省略式补语的“把”字句因其形式简约、表意丰满、符合中国人言谈习惯而具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主谓结构作补语的“得”字句,(以下称主谓补语“得”字句)是唐代新产生的一种程度补语式。这种补语句式发展很快,是汉语补语式发展的一大特点。《西游记》(以下称《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出现得比较多,运用范围也比较广,形式多样,语义复杂。本文主要探讨《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结构形式和语义关系。然后与《关汉卿戏曲》和《红楼梦》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出现情况作一简单比较,以便更清楚地认识《西》中这类句子的特点;最后再与现代汉语中这类旬式作对照,可以看出一些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