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罗刚 《文教资料》2007,(2):211-212
进入新世纪,陆上资源面临枯竭,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人们把目光投向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使争取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成为新的焦点,而正确海洋权益观念的树立有赖于广泛、深入地开展海洋国土观念培养,强化海洋国土观念培养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河北省与沿海发达省市的差距以及发展沿海经济强省面临的重大机遇,借鉴国内外依托海洋带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依托港口走向海洋,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以农业立国,农耕生产方式对土地的依附决定了这一国家的内陆属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中国是与海洋绝缘的国家,相反,它背靠大陆、面向海洋的地理格局决定了其价值选择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往复摆荡的特性,也决定了走向海洋是其重要的取向。从历史看,中国社会早期对海洋的认知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主要源自"面向大陆"和"面向海洋"两种文明体系的交汇,这使中国文化在其初成时期即包蕴了深厚的海洋基因;第二,中国社会早期对海洋的发现,基本遵循了黄河→渤海→东海→南海逐步放大的路径,并最终形成陆海并济的国家地理观念;第三,海洋空间的深广和无限,对中国人的海洋认知和想象构成考验,所谓陆海并济的天下观,主要表现为从陆地经验向海洋想象的挪移和展开;第四,农耕文明对水或河流价值的体认,最终导致了在哲学层面对海洋价值的极端肯定。大海被视为众流的归宿和水的本源,这使传统的陆地中心观念有了向海洋中心发生反转的可能性。从史籍看,这种反转完成于魏晋时期,重要的表现是海洋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中国传统的道论、元气论至此蜕变为一种"以水为本"的海洋宇宙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新世纪,陆上资源面临枯竭,人类环境日趋恶化,人们把目光投向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使争取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成为新的焦点。强化海洋意识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马汉的海权论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培养民族的海洋意识庆从学校教育抓起。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向海洋发展日益成为世界沿海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不仅因为海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而且在于海洋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国际社会围绕海洋权益的争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形势和海疆安全形势都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挑战.从维护我国整体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的需要出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正视现实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与海疆安全.  相似文献   

6.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有机安全观,边境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屏障,必然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关注的重点,维护边境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边境地区的细化与实践。要有效维护中国的边境安全,就必须探寻最佳路径。笔者在简要论述总体国家安全观与边境安全的基础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维护中国边境安全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化解影响边境安全的主要矛盾、全面发展边境地区、维护边境安全的力量多元化和逐步推进跨境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人类历史上,由于不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文明的呈现方式也千姿百态。就中国而言,负陆面海的地理特征不仅孕育了深厚的陆地文明,而且也锻造了辉煌的海洋文明。远古先民在走向海洋的征程中不仅促进了航海工具日益革新,而且推动了沿岸港口和海洋经济的勃兴,并为我国古代海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8.
海洋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国家间政治利益争夺的集中地,21世纪的海洋开发与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焦点之一。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越来越多。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也面临与多个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岛屿、岛礁争端,其中,中韩苏岩礁争端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问题。这些海洋争端在吸引世界眼球的同时,也引起了大国的介入;同时,与中国有海洋争端的国家也出现了联合的趋势,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都是巨大的挑战。本文以中韩苏岩礁争端为例分析了海洋争端与中国和平崛起,认为海洋争端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9.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约为2700多万平方公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渔业资源的90%来自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前景十分广阔。21世纪是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海洋开发不断深入,人们又在这里开辟浴场、旅游度假村等,随着世界性“海洋热”的兴起,带有浓厚资源色彩的海洋权益之争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海洋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向海图存到向海图富,再到向海图强的逻辑理路;也经历了从护国屏障到富国兴邦,再到强国之要的认知转变;还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争端到合作,从黄水到蓝水,从浅蓝到深蓝,从理念到实践,从参与者到制定者的发展脉络。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海洋经济思想的百年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由陆权国家向陆权海权兼备国家迈进的关键机遇期,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海洋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又体现出以时代促创新、用实践验真理的思想意蕴,更清晰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经略海洋和发展海洋经济方面的系统性、整体性、实践性、内外联动性等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11.
云南桥头堡建设是中国从一洋战略走向两洋战略的转型。中国的太平洋战略无需借道出海,而印度洋战略则需要借道出海,因此,云南桥头堡建设既要规划好发展的思路和实施步骤,又要充分考虑云南周边国家的实际需求和安全顾虑,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桥头堡建设中的云南周边国家的安全环境,化解不利因素,少说多做,找到破解云南走向海洋的困局,不仅是要选好突破点,更主要的是把借道发展变成合作发展,把云南桥头堡建设与周边国家的战略发展对冲变成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刻不容缓,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涉及国土安全的内容较多,是对高中生进行国土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探索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土安全教育一般路径的基础上,并以湘教版“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为例,进行高中生国土安全意识提升的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5,(5):13-20
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海洋空间,当下,两岸共同面临着外敌对南海和东海的侵权。两岸无论在南海还是东海问题上都持有基本一致的立场,也曾有过共同维护主权的历史。近年来,美日大力加强与越、菲等南海声索国的军事合作,持续对中国进行海洋战略威慑,中国三海(台海及东海、南海)形势严峻。美日对华海洋侵权策略更加具体、更趋强势。尤其是日本配合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试图拉拢台独势力拼凑包围中国的东亚海洋联盟。中国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这不仅是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亦是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积极举措。简言之,有效应对海域危机,必须具有战略视野。大力推进落实两岸海洋合作、维护中国海疆海域权益,为解决海洋争端和海丝之路建设创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发生的海洋权益争端和海洋领土纠纷,我国国民的海权意识正在迅速觉醒。加强大学生海权意识培养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研究表明,高校国防教育应从海洋观的培养、海洋经济意识的灌输、忧患意识的强化、海洋国防观的树立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海权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海权论对世界各国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海洋大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海洋战略。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海洋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然而,中国海洋权益却遭受到严重侵犯。维护海权、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超越了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安全观“零和”、“单赢”的新的冷战思维模式、追求一超独大的绝对安全目标及以维持霸权稳定方式维护国家安全的局限,以非“零和”、互利多赢的多向思维模式理解国家安全,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实现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新安全目标,主张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凸显了与美国利己的、排他性的安全观截然不同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韩启红 《教育探索》2023,(12):18-24
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培育国民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推动国家安全观教育,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巩固政权、保家卫国为中心的传统国家安全观教育”“以捍卫和平、发展经济为重心的传统与非传统并行的国家安全观教育”“以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实现现代化为核心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等三个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国家安全教育事业不断面临风险和挑战,从政治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等三个维度阐释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内在演变逻辑,对新时代把握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不但率先于世界其他民族走向海洋,而且在搏击茫茫瀚海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海洋文化,为世界海洋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海洋文化在郑和时代达致巅峰,随后直转急下。一出把中国推向世界,但却没有把世界带给中国的可谓既是历史亮点,又为历史拐点的交织着自豪与悲情的历史壮举,在郑和手中悄然落幕。此后中国由开放走向内敛,乃至完全封闭,进而造成中华民族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最终落伍。进入21世纪,中国终于迎来和平发展的大好良机,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目光转向海洋,藉此需要我们积极策应,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增强海洋观念和海洋战略意识,重塑海洋文化自信,推动并繁荣海洋文化与经济协调互动发展,走海洋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海洋时代悄然来临。与此同时,我国周边海域的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频发,海洋安全形势严峻,海洋安全问题已上升为无法回避的战略问题。在坚持和平发展战略方针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安全,为我国和地区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孙子的"先胜"思想在这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先胜"强调和平时期的国防和战争准备,"先胜"来源于"先为",即要做到"先知""先算""先备",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国家的海洋安全和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20.
海权论对世界各国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海洋大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海洋战略。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海洋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然而,我国海洋权益却遭受到严重侵犯。维护海权、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