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据说,他是现在的湖北省秭归县人,大约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死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五月初五.屈原生在楚国一个贵族家庭里,与楚王同宗,曾在楚国宫庭供职,他品质高尚,学识渊博,口才又好,青年时期便担任左徒的要职,并得到楚王的信任.他在职期间,任用贤才,彰明法令,对外主张连齐抗秦.当时历史的趋势是国家走向统一,秦、齐、楚都是大国,如果屈原的主张得以贯彻,由楚国来实现统一是可能的,但是,由于屈原的主张不利于贪婪腐败的贵族集团,他们非常嫉恨屈原,有个叫上官大夫的就到楚怀王面前进谗陷害.  相似文献   

2.
正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道家始祖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  相似文献   

3.
孙叔敖 ,春秋中期楚国人 ,姓 ,名敖 ,字孙叔 ,故称孙叔敖。他出生在楚国郢都的贵族世家 ,后举家迁往期思 (今河南淮滨东南 )。楚庄王十六年 (公元前 598年 ) ,孙叔敖被召回郢都 ,担任令尹 (丞相 ) ,曾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在必阝 (今河南郑州 )之战中大胜晋军 ,助成了楚庄王的霸业。孙叔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也是一位杰的水利专家。他曾主持修筑了许多水利工程 ,其中芍陂 (在今安徽寿县南 )最为著名 ,其规模在春秋时期为最大 ,是我国古代首次兴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孙叔敖堪称我国营造水利工程的鼻祖。楚成王、楚穆王时 ,楚国势力已…  相似文献   

4.
春申君邑开吴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申君(?—前238年),即黄歇,战国时楚国贵族。“游学博闻”,善于辩论。楚顷襄王时任左徒。公元前273年,顷襄王为了缓和与秦国的关系,派黄歇为秦使。当年,秦昭襄王派白起攻打韩、魏,占领了韩国华阳(今河南新郑南),迫使魏国献出了南阳。在黄歇出使之前,秦昭襄王已决定派遣武安白起率军队与韩、魏两国联合进攻楚国。黄歇恐怕秦国乘胜一举灭楚,于是立即上书给秦昭襄王,晓之以理,列举事实,说明秦攻楚,必然是齐、魏、韩  相似文献   

5.
楚乐和楚舞     
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在先秦时代 ,楚国不仅有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还有耀眼夺目的乐舞艺术。在汉唐乐中 ,楚声还不绝于耳。楚乐楚舞都是激活人民心灵美的事物 ,是当时的楚人审美观念的一种体现 ,一种基于这之上的想象和挥发。楚乐楚地自古就是音乐之乡。生活在先秦时代的楚人 ,以其浪漫的气质和奔放的才华 ,创造了独步一时的音乐文化。1 .楚乐发达的基础。楚乐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楚国的强盛。楚国鼎盛时期曾东并吴越 ,北则“问鼎周室” ,楚国政治、经济的强盛为乐舞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从而为楚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相似文献   

6.
宋玉辞赋中有两篇提到了"南楚"一词,古今久无确注。文章通过认真的考证认为,"南楚"一词既可指在楚迁都郢陈前,以其都城郢(江陵)代指楚东扩前(即不包括东楚、西楚)的楚国全境;又可指楚迁都郢陈后,郢陈地区(西楚)以南、东楚以西、秦南郡以东的地区。所以,我们可采用"句本位"的训诂原则,将《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南楚"注释为"楚考烈王时期的楚国南部地区",而将《笛赋》中的"南楚"注释为"泛称楚国故地"。  相似文献   

7.
番国,为祝融八姓中己姓的一支,春秋以前在中原北部立国,至春秋前期南迁至淮河上游的信阳市平桥区一带,或称"鄱"、"潘"。后世出土为数较多的番国青铜器,铜器铭文多自称"番君"、"番伯"、"番子"等。番国在春秋时期较早归于楚国,从信阳市的平桥区向东迁移至固始县。公元前504年吴人伐楚,获潘子臣,取番地,番国最终灭亡。番国贵族在春秋中期便入楚王室为官,如潘崇、潘尫、潘党等。尤其是潘崇,在春秋时期楚国历史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番国文化呈现出中原文化、淮河流域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8.
三楚     
<正>三楚是指先秦时期楚国的疆域,分为南楚、东楚、西楚。南楚是最早形成的,春秋时期,由于楚国位于中原南部,所以中原各国称其为"南楚""南蛮"。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后,越国胜利,占领江苏、浙江两省(徐州除外),战国时期,楚国灭越,占领吴越地区。由于这块新的领土,在故地东面,所以称为"东楚"。楚国衰落后,首都郢都被秦朝攻克、毁坏,为了躲避锋芒,楚人东迁,其时南楚故地已经不  相似文献   

9.
楚人都城是随着楚国的发展、繁荣、衰败而不断迁徙的。楚人多有迁徙,故楚都地望历来多有争议。清华简《楚居》篇为楚国都城及城市文化研究带来更多可供研究的信息和线索。明确了商代楚族迁徙情况以及季连的定性、时代与世系问题,史书中楚先祖季连的迁徙路线也得以明了。清华简《楚居》对楚国早期城市的史实也提供了很多线索和史料。  相似文献   

10.
名楚考     
在我国历史上,楚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于楚国文化历史的探索,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然而关于"楚"的来源,历来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楚居>的问世,引起了我们新的思考,也为楚国命名的缘由提供了新的依据,由此我们对"楚"国之得名也有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吴起变法     
战国初期,楚国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楚声王竟至为“盗”所杀。而此时北方三晋正在兴起,国力强大,对楚步步进逼,楚国处于一种十分困窘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根据楚国历史高低起伏发展的实际,结合先秦历史的分期,楚国八百年分为崛起期、争霸期和争雄期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可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从熊绎立国到熊眴是楚国崛起期,其中,从熊绎立国到熊渠是上升阶段,从熊挚到熊眴是下降阶段;从楚武王到楚昭王是楚国争霸期,其中,从楚武王到楚庄王是上升阶段,从楚共王到楚昭王是下降阶段;从楚惠王到负刍亡国是楚国争雄期,其中,从楚惠王到楚威王是上升阶段,从楚怀王到负刍亡国是下降阶段。这三个时期六个阶段也可概括为“三起三落”。  相似文献   

13.
秦代的泗水郡是楚国旧贵族及普通民众与秦朝统治者矛盾最尖锐的地区。秦末,陈胜首先在此举起反秦的义旗,当地人刘邦等起兵相应,楚贵族项梁在江东起兵后也转战于此。他拥立的楚怀王心也以彭城为都,泗水郡成为原六国贵族民众反秦斗争的中心。及刘邦、项羽先后引军入关灭秦,刘邦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泗水郡又成为其主要战场,著名的灵壁之战与垓下之战都在这里进行。垓下之战决定了项羽的败亡和刘邦的胜利,导致西汉王朝的建立。由此可见,秦汉之际,泗水郡的军事政治形势与秦朝灭亡、汉朝兴起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歇     
黄歇,即春申君,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与当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名.由于他游学博闻,能言善辩.招贤纳士,倍受楚王重用,在楚为相长达25年之久.一生中为楚国的生死存亡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273年,秦将白起在华阳打败韩魏两国,韩、魏服而事秦,三国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此时,黄歇正出使秦国,听说这件事,立即上书秦昭王,以陈利害,“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毙,不如善楚.”削弱了楚国,等于强大了齐、  相似文献   

15.
吴楚之分界,说法不一,该文认为,其疆界并非固定不变。而江西北部经历了由越族繁衍、后为楚国占据再由吴国占据、最后仍为楚国占据的过程,春秋时期处于"吴头楚尾"的时候不多。春秋前期,江西北部(其时江西中南部尚未开发)为楚国所有,引《左传》与地下出土文物为证。春秋后期,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楚昭王十二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说明番处于楚国东端,彭蠡湖之东。此战之后,即公元前504年至前475年,江西北部彭蠡湖周边地区为吴国所占有,吴公子光出居于艾邑可证。后来越国灭吴国。战国初期,楚灭越,江西北部仍为楚所占据。直至战国末,楚为秦所灭。"吴头楚尾"之说,是后人追缅上古历史所形成的地理概念,难免含混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楚国汉中郡至今仍然迷雾重重,其实汉中郡的建立与楚迁都郢城之后巩固汉水中上游的战略基地相联系,汉中郡的治所在丹水与汉水交汇处的丹阳;汉中郡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楚国的战略要地,是秦、楚争夺天下统一权的地理枢纽。  相似文献   

17.
一屈原名平字原,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周显王二十六年,纪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他是“楚之同姓.”楚远祖是帝颛顼高阳,传至季连,(?)姓,为楚之祖先。至熊绎,当周成王时封于楚,居丹阳(湖北巴东县东南四里),传国至楚武王熊通,封其子瑕于屈(湖北秭归县),于是就以采地屈为氏.屈原是王子瑕(屈瑕)之后,是楚国的贵族。屈原活动于楚怀王,顷襄王的时代,那是战国时期.当时有七个国家,号称七雄,即:秦、楚、齐、韩、赵、魏、燕。各自称王,“务在强兵并敌,”连年战争,互相吞  相似文献   

18.
荀子《成相篇》学者历来认为是民歌体。本文将其放在瞽史文化语境中予以观照,对成相的内涵、体例缘起、性质及孤本独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通过运用纸上和地下的材料分析比照,最后认为成相体是上古盲瞽乐师言说讽诵的体式,是贵族声教的话语方式,绝不是民间歌谣。成相辞在楚国的出现,是楚上古文化形态保留完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楚庄王,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贤君。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人问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他在位二十二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  相似文献   

20.
这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对历代学者有关《山海经》的不同看法中,就《山海经》的内容(山川、乐园、主神)、语言特点与考古资料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山海经》巴蜀图语本成书于西周前期,战国初中期,华文本《山海经》由定居蜀地的楚国贵族后裔综合图语本、口头流传,再加入楚地神话以及中原、海外历史地理知识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