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一个本质的和内在的方面。从认识对象看,创造性认识 是以新的认识问题或认识矛盾为对象的;从认识主体看,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即创新主体才能从 事创造性认识活动;从认识过程看,创造性认识是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特殊认识活动;从认识特 征看,创造性认识的本质特征就是其创造性;从思维方法看,创造性认识的思维方法也具有探索 性和开创性,它不同于一般的、常规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认识结果看,创造性认识是能获取 创造性认识成果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2.
重建教学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认识论框架内,传统教学认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新型教学认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超越了传统教学认识论:教学认识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建构过程;师生之间不是一种单主体性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教学认识不仅是一种科学性认识,而且是一种艺术性认识;教学认识不仅是一种个体性认识,而且是一种社会性认识。另外,当前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要注意克服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建构主义、实践主义和生活主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3.
教学认识论三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教学认识论的关键问题 ,即教学认识的概念 ,教学认识和教学交往的辩证关系 ,教学认识与实践活动、学生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认为教学认识是教师领导学生认识人类文明成果并获得身心发展的特殊认识活动 ;教学中的各项交往行动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 ,是为学生认识人类文明经验服务的 ;教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相对独立的特殊认识活动 ,学生发展是教学认识的基本目的 ,教学认识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价值·评价·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主客体关系,评价则是主体对价值的认识活动;评价揭示价值,价值决定评价;评价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和认识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评价是一种价值认识,要真正理解价值认识,必须把它放在与事实认识的比较中来研究。价值认识和事实认识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价值认识具有更强的主体性,更大的相对性;事实认识为价值认识提供前提,价值认识制约着事实认识。  相似文献   

5.
走近教育科研的“四个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线教师常说,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太忙,没时间搞研究,将教育研究看作"软任务"。教师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一是由于教师对从事教育研究的不当认识所引起的,正是这种不当认识导致了教师对研究产生了种种误解;二是基于传统认识所造成的,仅仅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强调“社会全面发展”,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突出人的全面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强调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它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化了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它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实践中感到,对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的论证,宜作如下两点补充。一对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命题.目前一般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证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这几个方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都属科学的论证。但要更全面地论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  相似文献   

8.
对天津市几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与态度;二是学生对职业指导课教师教学行为的认识与态度;三是学生对职业指导课教学评价的认识与态度;四是学生对职业指导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与态度。  相似文献   

9.
第十章认识和实践本章要着重掌握如下问题: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大缺陷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大缺陷是:其一,离开实践来观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其二,离开辩证法来观察认识问题,不懂得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而把认识看成是一次完成的活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是:其一,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其二,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强调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功能。其功能是:其一,思想路线的正确导向;其二,方法论的正确导向;其三,主观世界的正确导向;其四,指导和预见功能。4.认识活动的系统结构。此问题要着掌握如下内容:其一,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的含义及其特征;其二,认识中介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对包括认识主体、认识客体与认识中介在内的整个认识结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各种认识要素都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在认识主体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使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增强;"自然人"的认识主体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人工智能体正将成为新的认识主体;认识主体的知识来源发生了变化,已经从"有机"走向"无机",且认识主体的认识方式实现了逻辑计算认识的"转向"。在认识客体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延展了认识客体的范畴;导致了对认识客体"实在性"质疑的增加。在认识中介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由客观世界向认识主体的信息传递单向线性路径发生了改变,更多体现的是认识结构三要素间的"交互性"特征;它还使认识中介的信息承载力得到大幅提升,且"智能性"特征愈来愈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口头文学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相似文献   

12.
<正>一、坚持一个理念"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揭示了一条重要的写作规律,即完成一篇作文必须经历"双重转换"的过程:先是参加生活实践,获得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实现客观事物向作者的认识、情感转换;然后,把自己的认识、情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实现认识、情感向语言文字转换。  相似文献   

13.
研究者个人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历程就是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史,这看起来好像是研究者个人的事情,实际上是具有公共的学术价值的。研究者对教育概念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思考,一方面获得了教育概念认识上的不断进展,而且自然生成了一个教育概念的认识史个案。简而言之,研究者对教育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批判地接受了一种权威的教育界定;第二阶段是从"教育性"概念入手进行分析,获得"教育是一种善意的干预"这一结论;第三阶段是通过对"教育性"判定依据的追寻,获得了"教育意念的结构"。研究者对教育概念的认识,从接受成见到生发出个性化认识,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对教育从外部形象到内在依据的谨慎认知。  相似文献   

14.
康德哲学的两个关键观点是:人具有先天的认识能力;人的先天认识能力用于认识超验本体就产生幻相。关于前者:时空概念和知性范畴不是先天的;提出先天认识能力是为了解决认识论的一般与个别问题;先天认识能力的观点会使认识能力固化,在认识论上会导致现象主义和不可知论,在存在论上会步入唯心论。关于后者:康德对超验本体指什么没有一致的明确说法;二律背反普遍存在,其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认识能力和方式与认识对象的矛盾;超验本体是可知的;哲学的科学体系的建立,有赖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必须坚持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必须坚持从“基本点”上认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必须坚持从现在的情况和我国的实际出发认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必须坚持从其本来性质和历史经验出发认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史上的认识的主体性思想不仅在二千多年中绵延不绝 ,而且是比较深刻的。其基本特征是 :看到认识的主体性在认识中的作用 ;看到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看到认识的主体性在实践中发展和变化。研究中国哲学史上的认识的主体性思想 ,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理论建设的需要 ,而且也是人类数千年来“对认识的认识”的过程中必然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中&lt;认识人民币&gt;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制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如何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人民币?我们组织了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共同研究,在此基础上,让一位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其他老师听评.下面是对初案中的某些教学细节的扫描与研讨.……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对长度、重量单位已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同现行教材比较,新教材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加强了直观操作;二是重视了实践和推算;三是突出了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下面就本单元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有没有必要? 回答是肯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深刻揭示了基于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个辩证的永无  相似文献   

20.
<正>一想一想,再想一想[审题]“想一想”后的认识和“再想一想”后的认识有这几种关系:一是更深二层,体现深入思考后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二是更细致周到,体现认识逐步细化周至的过程;三是两者截然相反,体现深入思考后的颠覆性的认识;四是接受原来的自己的认识,体现对自我逐渐接纳的过程;五是出现更为新奇有趣的认识,体现思考的乐趣,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