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的人物和梦境,指出"太虚幻境"是作者理想女儿国的蓝图;警幻仙姑是作者思想和美学观念的代言人;秦可卿是作者情感理想的化身.本文还指出作者利用这个梦交代了全书纲领,预示书中人物的命运结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扬·阿尔贝(Jan Alber)、布莱恩·理查森(Brian Richardson)、莫妮卡·弗鲁德尼克(Monika Fludernik)等西方叙事学家的反常规叙事理论为基础,研究太虚幻境~([1])中的叙述者、人物、时间和空间。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太虚幻境是一个不可能的故事世界,通过不可能的叙述者体现出人物对真"情"的追求;通过不可能的人物表现"情"字承载的灵欲挣扎、二元对立;通过不可能的时间和空间指明该悲剧式的痛苦过程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刻划人物、反映生活所表现出的主要倾向;“太虚幻境”的描写在书中呈线性分布并和对现实的描写相互映照;以及警幻仙姑是封建势力的代言人,人间爱情、婚姻悲剧的制造者几个方面的分析论证,说明“太虚幻境”的描写并不能证明作者“宿命论”的世界观,也不是单单为了结构上的需要而编造的神话故事;而是作者为了逃避“文字狱”的迫害而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曲笔描写。  相似文献   

4.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里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描写,也是全书的大纲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它反映了贾府生活的堕落和宝玉性格的发展,是小说中人物、环境、情节描写的缩影,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里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描写,也是全书的大纲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它反映了贾府生活的堕落和宝玉性格的发展,是小说中人物、环境、情节描写的缩影,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小说为无声之戏,戏曲为有声之小说。《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十二支曲与戏曲中的家门一样是小说主体故事的总括和主要人物命运的总设计,《红楼梦》人物外貌的定格描写与戏曲中人物上场亮相近似;《红楼梦》人物视角中的人与景给人以生动的临场感。  相似文献   

7.
"太虚幻境"位于"天庭圣境"最高一重即第九重"离恨天"之上,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基于女儿立场观全新建构的一个天上仙境。这个建构本身透露了作者要把女子提高到一个"至高无上"高度的创作思想。太虚幻境是个典型的女儿国,这个部分非常重要地体现了《红楼梦》亲近、赞赏、崇拜、同情、体贴、心疼女子的"女儿立场观"。  相似文献   

8.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以现实的一个极短的瞬间,将作品的主线、人物的命运、人物深层的心理变化与百年家族的兴衰、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缠绕在一起,借梦境深远而悠长地展现出来,具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浪漫温馨的世界,也是一个弥漫着邪恶罪孽和欲望的世界。那里生活着众多的人物,在他们不同的生命境界里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追求。太虚幻境中的警幻仙子是位爱神的象征;大观园内的贾宝玉、林黛玉是一对大自然的宠儿;大观园外的王熙凤、贾雨村一生热衷于追求金钱、名利;一僧一道则用一首《好了歌》充分概括了其对空无的崇尚。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红楼梦》第五回中的预示比较熟悉.这一回的主体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以下此回均称“大虚幻境”),写贾宝玉睡梦之中,由警幻仙姑导引,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看了金陵十二钗的正付册,听了“红楼梦”曲.册子里的画、诗、警幻仙姑唱的曲子预示了贾宝玉和贾府中十几个青年女子的最终命运.在《红楼梦》八十回后原稿佚失的情况下,第五回的预示成为人们推测这部作品人物结局的极为重要的线索.《源氏物语》第三回的预示未曾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回的主体是“雨夜品评”(以下此回均称“雨夜品评”)表现头中将、左马头几个贵族公子同源氏大谈世间女子的等级、品味及他们自己的风流韵事.他们的谈话,对主人公源氏遇到的几个女性的基本情况作了某种概括和暗示.“雨夜品评”一开始,头中将提出女子按其出身分为上中下三等.源氏“深感兴  相似文献   

11.
香菱是《红楼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她具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她在前四回的不幸遭遇与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这一回的内容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共同预示了众多青春女儿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而其独特的多重身份和遭遇不幸的多样性又使之具备了典型形象的条件,体现了青春女儿"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必然性。同时,香菱又是全书贯穿始终的形象,她于第一回出场,最后一回退场,见证了大观园青春女儿的悲剧和贾府由盛而衰的更替过程,在叙事结构中起到了穿针引线和贯穿始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见到"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晴雯和袭人的两首判词,曹雪芹先生将两人对写的意图明显.结合作品,本文拟从长相、能力、彼此之间的关系、与他人关系等方面,对她们进行粗略比较,人物异同立现.  相似文献   

13.
太虚幻境是道教的投影,真如福地是佛教的折射,二者皆是幻境。大观园隐喻作者的理想世界,三者之间是承袭关系。太虚幻境到真如福地,是道教——佛教的交互性过程。由道教的幻境起笔,到皈依佛教煞尾,反映着作家曹雪芹对审美意象出路的理性思考,隐晦地暗示了:太虚幻境到真如福地,无路可通。  相似文献   

14.
从妇女问题的视角看,《红楼梦》是反映封建社会末期妇女问题的百科全书。它抒发了对封建礼教桎梏下的妇女的悲惨遭遇的极大同情和对残害妇女的封建制度的不满情绪。一种崭新的妇女观、恋爱婚姻观和婚姻道德观已在《红楼梦》中萌生。 一、万艳同悲与女清男浊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是全书反映妇女问题的总纲。金陵十二钗,全是“薄命司”中人:宝玉在太虚幻境喝的茶,名“千红一窟(哭)”;饮的酒,  相似文献   

15.
以原型理论对贾宝玉这一形象作出阐释:即通过顽石意象的分疏,阐明《红楼梦》百二十回文本在叙述贾宝玉的情爱婚姻历程中显示的哲学过程和人性逻辑,这就是物我分离、灵肉分离、情礼分离、真假有无同一等四个范畴的推衍,这与大荒山、太虚幻境、大观园和贾府四个存在境界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16.
红楼二题     
曹雪芹著的《红楼梦》,全书写了大大小小32个梦。其中最长的梦是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写了整整一回,用8300余字。最短的梦是写贾宝玉梦中听见秦可卿死和第89回写林黛玉梦中听见有人唤薛宝钗为宝二奶奶。这两个梦都只有一两句话。  相似文献   

17.
秦可卿,小名可儿,又名兼美,贾蓉之妻、贾母之重孙媳,金陵十二钗之一,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排名最后而又最先离去的一位。秦可卿于第五回登场:宝玉在秦氏房中歇中觉,恍惚中似由秦氏引入太虚幻境.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一首和《好事终》曲属秦可卿,第十回写秦氏治病,第十三回写其病殁,至第十四回写丧仪之铺张奢靡结束。秦可卿是一个双重的人物形象:在神仙梦幻的世界里,她是一个梦幻式的人物,在《红楼梦》全书叙事结构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蕴;在现实世界里,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隐喻式的人物,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以原型理论对贾宝玉这一形象作出阐释:即通过顽石意象的分疏,阐明<红楼梦>百二十回文本在叙述贾宝玉的情爱婚姻历程中显示的哲学过程和人性逻辑,这就是物我分离、灵肉分离、情礼分离、真假有无同一等四个范畴的推衍,这与大荒山、太虚幻境、大观园和贾府四个存在境界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在小说的关键部位用女娲补天造人,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绛珠还泪三则神话暗示了《红楼梦》的立意和统贯全书的主题。这三则神话共同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作者用这三则神话突出表明,在这个特定时期,具有女性特质的文化相对于具有男性特质的文化的优越。  相似文献   

20.
花魂     
一段感人肺腑的千古奇缘,一个令人欣羡叹惋的凄美故事,一段闻名遐迩的爱恋,一个千秋万代的遗憾。——题记太虚幻境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