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的大大加快 ,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得到尊重和保障。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制约和影响着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平等的和适当的教育。为此 ,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的实现 :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保障残疾少儿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满足残疾少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保障残疾少儿接受适当教育的权利 ;加大特殊教育的投入 ,为残疾少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完善和落实特殊教育政策 ,保障残疾少儿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健全的教育法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首要前提。我们现有的教育法规中对教师教育权利的规定尚不完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有关教师教育权利得不到法律有效保障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权利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五个层面剖析了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教育法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提供点滴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权利是大学生在高校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所享有的各种法定权利.重视和保障大学生的权利,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维护大学生权利,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是实现高校管理现代化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是高校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4.
推进依法治教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分析美、英、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特点,可以为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提供参考。我国的特殊教育政策法规需要提高法律效力,并逐渐完善法律体系。为保证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执行力,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对其进行修订,并加强执法监管。为了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我国应该加快特殊教育立法进程,推进特殊教育普法宣传,建立特殊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特殊教育法制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5.
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得好与差,是衡量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玉溪市委、市政府认为,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搞好特殊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教育体系的需要。为此,我们始终对特殊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以特殊的措施保障特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教促进女童教育发展固原西郊乡学区杨万里1994年固原县西郊乡被确立为“促进贫困地区女童教育”项目乡。立项一年来,乡村项目领导小组按照项目目标,依法保障女童受教育权利,促进女童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依法治教,积极动员女童入学本学期初,乡...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教,依法促教是教育发达国家的一项成功经验,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教育管理的必由之路。它能保障我国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速度、结构和教育质量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我们教育立法的进程,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制体系。与此同时,必须超前创设一个确保依法治教的大环境,使学校法人代表懂法、遵法、执法。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了依法治教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要在未来发展中真正实现依法治教,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为完善我国的教育法规,逐步实现依法治教,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基本措施。 一、加强教育立法,做到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教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校,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有效保障。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实行依法治校是实施依法治教的关键,是依法治教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需要,学校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教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即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来管理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的加快,依法治教,使教育走上法制轨道,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12):97-100
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极大重视。伴随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就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传统的就业教育与方式难以适应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并变得极为重要。高职生无论在就业的质量还是就业的稳定性方面都难以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提并论,创新创业教育便显得更加紧迫。在互联网已极为普及,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今天,以提升高职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为目标,进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探索与研究,是摆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实施者们面前急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11):23-25,96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就业环境悄然间发生着较大的变化。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较而言,就业竞争力更弱,就业难度更大。仅靠传统的就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高职生的就业需求,应运而生的便是创新创业教育。就目前现实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互联网与每个人都密不可分。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本人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何指导幼师学生开展探究性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应从四个方面着手:选择具有可探究性的数学活动内容;创设可探究性"环境";合理、有效推进探究性过程;探究结果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天地网”远程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交通大学等七所高校联合开发的新型教育资源东西部共建共享的远程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经过宁夏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七年的运行,对其远程网络教学的效果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搜集分析数据,建立模糊评估模型,应用计算机综合评判分析,得出一些影响远程网络教育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有价值结论。  相似文献   

15.
经堂教育产生于明清时期,是我国回族穆斯林接受教育的基本形式。近代以来,宁夏回族经堂教育由以往单一的宗教教育形式逐渐演变为回民小学、中阿学校、阿訇教义国文讲习所、伊斯兰教讲习所等多种形式,呈现出了种类繁多、办学方式多元,课程内容丰富、全面并与伊斯兰教积极互动的特点。近代社会思潮广泛传播的影响、回族的民族觉醒、崇尚求知的民族文化传统、上层人士的努力以及宁夏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等是造成近代宁夏回族经堂教育演变的社会、历史性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主要聚居在南部山区,这里女童教育相对滞后.审视历史基础及现实发展的进程,深入了解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特别是宁南山区回族女童教育现状,针对回族女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影响和阻碍回族女童教育发展的原因,提出推进回族女童教育发展的应对措施,这对实现宁夏南部山区"普九"目标及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急需具有多元文化知识结构的建设人才,这些都和文化教育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代替的组成部分。笔者对现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音乐学科的教育、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地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应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前提下从两性差别的角度来培养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19.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