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输式德育是造成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我们倡导对话式德育,是基于师生心灵交往的德育;对话式德育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理解性、情境性和生成性。实现德育的对话,必须致力于师生相互解释、共同体验、合理交往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航 《中国德育》2009,(5):14-18
对德育含义的准确理解,是区分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的基本前提。德育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德性教育,直接指向道德人格。区分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的主要标准是:是否为社活动;是否以道德价值为核心;是否指向德性,并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诸方面引发积极变化;是否体现有目的、系统的、持续性的努力;是否体现学习者的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的叙事取向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育方式,而且是一种新型的德育理念的体现。其核心就是“对话”。德育叙事与对话德育给我们的启示有:高校德育必须回归生活,必须重构师生关系,正确认识对话教学与灌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话式德育模式以自觉的价值认同为基础,以提高道德学习、选择、协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互动作用为特征,较充分地体现了品德发展的本质意义和素质教育方向。因而,对话式德育模式是实现学校素质教育取向的理想方式。道德对话教育模式将给现代德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是现代教育迈进素质教育的阶梯。  相似文献   

5.
德育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具有共在性,平等性,情感性的特点,实现德育过程师生交往互动,应做到以下几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实现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体现理解与对话的教育本质;推动交往互动方法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德育:理论图景与价值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德友 《教育探索》2008,(8):109-110
“主体间性”被称为“消除现代主体性”困惑与局限的“一把颇能奏效的手术刀”。“主体间性”的提出,不仅对创新德育思维、拓展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时效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德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其方法论价值具体表现为它为德育实践指明了对话教育的方法、理解教育的方法、互动教育的方法和活动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德育生活化是对传统知性德育的创新与拓展,意味着德育从偏重理论和知识教育环节向实践与生活环节的理性回归;在完成德育活动中大学生主体建构的同时,体现高校德育在生活中的政治性、人文性与和谐性;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网络工具、学生自治组织、社会实践等载体的作用;注意德育生活化方法的综合运用,切实提升德育生活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将学科德育定义为"加法式"的学科德育或"专门化"的学科德育,在逻辑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科当中天然内含着德育,或者说德育是学科的内在属性,这种理解更能够体现学科德育这一概念的实质。学科德育中的"学科"和"德育"是一体的,二者统一于教育本身是一种价值实践活动这一规定性。学科德育中的德育更多是作为学科教学中自然流淌出来的育人效果,并不是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僭越。学科德育主要有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德育三种主要形态。学科德育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科教学回归教育的原点,即使人向善。学科德育就是确保每一个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体现自身的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4):149-152
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致使德育效果较差。德育对话教学具有极大的价值意蕴比如人本价值、教学价值、创新价值。这种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当今尊重多元、强调协作、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德育需求。构建德育对话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对对话教学进行有效引导;其次重塑教师角色,与学生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再次,要创造良好氛围唤醒师生对话;最后,要注意教学反思。在实行德育对话教学模式时还应注意对话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教学进程的渐进性。德育对话教学模式的建构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协同合作的能力,使德育吸引力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10.
多效性是教育经济效益的一个突出特征。教育的经济效益为什么会产生多效性?这种多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从德育的地位、作用和德育过程几个维度展开思路,得到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作者认为,德育在体现教育的经济效益的多效性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指出,德育产生教育经济效益的多效表现在增效性、减效性、长效性、广泛性、有限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德育创新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德育创新主要体现为更新德育观念,重组德育内容,改革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德育的逻辑起点和本体论依据,德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为了人的生命的升华,因此德育具有生命性。德育的生命性体现在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功能、德育实践等方面。德育的生命性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德育生命观,使德育返璞归真,实现德育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隐性教育的提出为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揭示了德育的微妙性。隐性教育可以从"缄默知识"理论,心理学"内隐认知",以及杜威的"附带学习"观念中找到理论支持。隐性教育环境下德育的微妙性体现在德育的生活性、情感性、人文关怀性、传统性与时代性、文化性上。只有重视隐性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才能捕捉到德育的微妙性,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活动性德育课程对于高校德育具有极大的价值,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及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具有学科性德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主要的教育形式。高校活动性德育课程应当贯彻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李波 《辽宁教育》2002,(1):35-35
德育过程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晶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晶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矛盾运动,而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在德育目标的作用下,德育活动和德育评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积极促进德育自身完善的过程,那么作为校长应如何去控制德育过程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校德育效应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未能实现科学化。德育科学化的内涵有:一、目标科学化,包括目标要全面、具体,体现德育特点;二、方法科学化,包括根据德育规律确定基本的教育阶段和操作规范,提高教育效应等;三、测评、评估科学化,包括改革单纯的定性描述法,实行目标分项评定、综合记分法等;四、管理科学化,包括健全德育领导体制和队伍,建立有关制度和机制,体现德育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17.
杨淋 《江苏教育》2023,(30):11-14
中小学德育内容需要细化落实到学科课程中,融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确立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教育目标;其次,教师要认真与文本对话,将学科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显性化;最后,教师应积极开展教育性交往活动,师生共同建设基于真实情境的、指导德育实践的学科德育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学校德育教学中,不少教师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问题,其在较大程度上所依赖的灌输与填鸭式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在德育教学方法的革新中,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问题教育”、“对话教育”思想曾经一度引人关注并被广泛推崇。本文认为弗莱雷教育思想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教学的生活化还原以及对美的境界的追求,在德育教学中体现出重要的人本价值、体验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隐性教育的提出为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揭示了德育的微妙性。隐性教育可以从"缄默知识"理论,心理学"内隐认知",以及杜威的"附带学习"观念中找到理论支持。隐性教育环境下德育的微妙性体现在德育的生活性、情感性、人文关怀性、传统性与时代性、文化性上。只有重视隐性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才能捕捉到德育的微妙性,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德育对话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德育对话模式是在“对话”理念指导下,包含着对话意识的培养、对话情景的创设、对话过程的构建、对话条件的创生等操作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