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发展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涵:一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科学教育发展观有三个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人文性:二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协调性;三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开放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施中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二是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内涵,把握人才素质标准。树立全面素质、综合素质意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妥善处理素质与质量、教学与管理的关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我的阳光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洪宇 《湖北教育》2004,(10):10-12
阳光教育是一种正在生成中的新的内涵丰富、现实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教育理念;是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让大家共同阳光的教育;是面向全体,面向全面,面向全程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三创教育”的内涵 21世纪初,高教界提出了“三创教育”的教育理念,即在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学术教育、专业化教育、融成教育(文理融合及成功教育)的基础上,使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及其整合方式逐渐进入教育的主体甚至成为教育的灵魂。这里提到的“整合方式”,不是指三者的简单叠加和松散联合,而是对传统教育进行从系统到要素的全面改革,从而创建一种超越传统教育,并能反映民族、时代和未来精神的新型教育;是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的科学耦合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论“三生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生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研究是深化“三生教育”内涵、完善其理论体系的重要课题。从人的发展的视角来看,“三生教育”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核,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特征。“三生教育”的内容与全面发展教育在内容构成上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在基本理念上是一致的。“三生教育”通过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对受教育者进行贯穿一生的全面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6.
一、个性教青的内涵 (一)个性教育的涵义 笔者认为,个性教育的定义应有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以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第二,强调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强调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心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章就电大的人教育问题提出了笔的见解: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教育观念,这是发展人教育之前提;第二,把人教育作为电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重视科学教育也重视人教育,使电大教育能整体发展;第三,人教育与人实践教育要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人精神,提高人素养;第四,要创造良好的人教育环境,保证人教育有良好发展的氛围;第五,要善于挖掘各学科教育中的人底蕴,这是人教育深入发展的实质内涵。电大人应努力发展电大的人教育,并以此推动电大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根源在于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课程三个维度。全人教育的一些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是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根源在于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课程三个维度。全人教育的一些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是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经历了单一内涵教育高质量发展、多元内涵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个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特征表现在,一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议题更加丰富和细化;二是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三是教育创新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四是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协同,实现以效率为导向的教育规模和以均衡发展为导向的教育公平的联动发展;五是教育结构的持续优化不断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与完善。政府和学校应进一步落实学生全面发展观,提升学生素养、注重教育创新模式和理念的培养、深化教育改革措施,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本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哲学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本质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观;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价值追求在现时代的新发展与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内在要求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本文试图从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人手,对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加以论述和阐释,进而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方式事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涉及对教育的根本属性和教育发展主客体的重新认识、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重新设定、教育发展过程要素的重新组合和教育发展评价方式的改变。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改变过去那种行政本位型、投入驱动型、外部依赖型、规模扩张型、硬件导向型的发展方式。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有五大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协调发展;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教育基本制度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保障公平效率。为确保教育发展方式转变顺利推进,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转变政府职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加强条件保障;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减小改革阻力;完善监督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  相似文献   

14.
发展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教育的内涵与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具体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上的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和条件上。既满足人的基本学习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发展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要坚持观念先导策略、资源共享策略和个性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它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正确处理好在发展过程中发展观与政绩观、“三个明”、发展、改革、稳定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是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关键,也是把科学发展观付诸实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践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着力点这三方面的阐述,阐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五大视角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教育发展观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的诠释,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内涵越来越充实。五大视角是指:基于就业形势的职业教育发展视角;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职业教育发展视角;基于发展理论的职业教育发展视角;基于教育和谐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视角;基于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的职业教育发展视角。  相似文献   

18.
学生发展:个体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弼成 《教育研究》2005,26(5):15-20
已有的教育经济学大多从宏观研究教育与经济的交叉、边缘问题。个体教育经济学需要从个体出发研究学生发展。教与学的劳动价值是教育活动中教育价值的主体部分;个体发展是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弥补能力的不足,使学生得以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和一生中不同时期全面、优化发展,是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有效”和“质量”概念考察教育现象,教育的经济原理是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简约性规律。从教育投入力度看,教育质量的实质是学生投入和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理论一旦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为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本文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并探讨科学发展观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亚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逐步进入了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本文在探讨校园亚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校园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并对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利与弊关系进行了思辩,提出要通过加强校园亚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