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句平平常常的话,一般人可能一听就过去了,可思茅二小的邵翠萍老师听着却特别甜,甜得象边疆甘醇的泉水。你听:“我们的老师说的,一遍——钟声——进教室!”“我们的老师说的,好孩子不欺负同学!”“我们的老师说的,随地吐痰不卫生,不文明!”声音是那么纯真,那么挚切!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上,老师用英语在讲一个他自编的小故事,讲着讲着,老师把北极存在企鹅写在了黑板上。刚写完,同学们就议论起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性格直爽的广日同学终于忍不住,“腾”地站起身来,大声说:“老师,你写错了。北极没有企鹅!”老师笑了,看着广日说:“北极有冰川,有冰川就有企鹅。这是常识,你难道不知道吗?”广日同学低着头坐下了。教室里一下子安静得鸦雀无声。“哈哈!”老师的笑声打破了沉静,说:“我们上的是英语课,不是生物课,让北极的企鹅们到一边去吧,现在书归正传,继续我们的English!”老师笑得很坦然,或许他自认为刚才说的话很幽默…  相似文献   

3.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3,(20):31-31
教师需要超越“老师说”话体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李润洲在《课程·教材·教法》第3期上撰文认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老师说”“老师认为”“老师告诉你们”等类似“老师说”的话语表达方式,即“老师说”话体。这种话体反映了教师主体“自我”的隐匿和“知识权威”的宣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自我意识,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超越“老师说”话体,教师不仅要增强自我意识,把自我作为认识和反思的对象,重塑自己的教育言行,而且要关注学生,在新的话语体系中重塑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由“我一他”关系转换为“我一你”或“我一我”关系,以师生的平等对话来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一位男同学来到办公室,愁眉紧锁地说他有个上课说话的毛病,只要一上课,他就开始找“话源”,前面不行就后面,左边不行就右边,致使经常被老师叫起或请家长。他说他其实自己也不是很想说话,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人开玩笑,说他是“语言多动症”!听了这位既单纯又冒着灵气的男孩儿的自述,我不由得笑着对他说:“暂且不论你这算不算是一种毛病,也不论你这是不是‘语言多动症’,但至少是一种精神不集中的表现,对吧!”他点点头……“那么你为什么精神不集中呢?”“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师讲的你都会了呢?”“不是!”“那就是老师讲得不好?…  相似文献   

5.
我班真贪吃     
说到吃,那我班可在行,如果给我们每人一包零食,那我能保证,三分钟全部吃完。吃午饭“吃饭啦!吃饭啦!”只见王明同学箭一般地冲进教室,原本安静的教室,一下子炸开了锅。“今天吃什么?”“大概是小黄鱼!”“排骨好吃!”……班里的声音,引来了“龙头老大”班主任。她一进教室就不给好脸色:“叫什么叫?!吃饭有什么大惊小怪,再说话,就不能吃饭。”我听到这话,心中暗想,人是铁,饭是钢,可不能不吃饭呀!我还是老实点吧。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大概他们的想法和我一样吧!老师这才给我们宝贵的米饭,谁知汤还没有喝,饭已经“舔”了个光光亮,并且有许多人强…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教学“争鸣释疑”是指在教学中 ,老师或学生有意识地对教材或与教材相关联的某些知识提出质疑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研讨 ,从而逐步形成学生个人的观点 ,然后 ,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且有独特见解的某些问题 ,广泛收集素材 ,写成论文参与新的辨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实践 ,我们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争鸣释疑”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争鸣释疑”论题选定的角度问题“争鸣释疑”其本身就是通过“争鸣” ,达到“释疑” ,因此 ,论题的选定 ,应有利于“争鸣”。例如 ,有一位老师组织的“明清知识块”的…  相似文献   

7.
又到一年的盘点时间,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师正加入到"争鸣"这个大家庭来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不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同样需要不断地、积极地培养内在的探索意识、科研精神。因此,本刊一直不遗余力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宽松的平台,营造争鸣的氛围,许多话题引起了众多教师的热烈反响。也许我们的争鸣不一定有泾渭分明的结果,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得不认真地再思考、再学习!这已经是一种收获。  相似文献   

8.
一个理想的课堂标志之一,就是我们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但是,在单向灌输的一言堂盛行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多少儿童的声音呢?毋庸讳言,充斥我们耳鼓的多是对儿童声音的不自觉压抑:“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再说!”“说得不完整,真笨!”“答错了,站着听!”“不许插嘴,逞什么能!”“有问题,下课再问!”“就你事多,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还有完没完?!”……  相似文献   

9.
“有些课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这是武凤霞老师的《船长》一课给我的第一个直接而真切的感受。小学太需要这样的课堂了!但是,我却听到个别老师这样说:拿我们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大火与国外的这场救险比较,这不是在揭我们自身的伤疤吗?恰恰是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使我们更有理由为武老师的这一节课叫好!唤醒沉睡的灵魂《船长》一课,如果仅仅满足于字词教学,像“薄雾“”船舷“”剖开“”顷刻间“”呼号“”嘈杂”等,其实不消说武老师,很普通的教师都可完成,但对“船长“”责任“”英雄”等词语的解读,可能就不是我们翻看字典所能够做到的了。如果…  相似文献   

10.
这几天,侯小武找了咪咪老师好几次,想要辞去我们第四小组组长的职务。“怎么啦?”咪咪老师笑着问,“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没什么,”侯小武摇头晃脑地说,“反正,反正我就是不想当这个小组长了!”“我觉得你们小组的同学,还是挺拥护你的呀!”咪咪老师说。侯小武垂下脑袋,不说话了。后来,咪咪老师又找我们谈话,想了解一些侯小武的情况。可侯小武心里怎么想的,我们怎么能知道呢?接着,咪咪老师又找侯小武谈了两次话,可结果都和前几次差不多。没想到这种时候,侯小武却越来越得意了。“哼,怎么样,我就说她不像个老师嘛!”他在班里扬言,“看见了…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一位老师要他的学生用“想”造个句子,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听花开的声音。”老师听了很是生气:“乱弹琴!花开的声音怎么可以听?错了,重说!”  相似文献   

12.
“老师,您说得不对!”“老师,课文里有个问题!”课堂上,传来了学生们如此“大胆”的声音。面对这样的情形,在一些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往  相似文献   

13.
张启建 《中国德育》2004,(12):40-40
在一次县级教研活动中,我和参加活动的30多位老师一起听一堂二年级语文课。上课前,执教的老师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你们高兴吗?”“高兴!”学生的声音响亮而清楚。老师接着说:“那我们就转过身去,向客人老师问声好!”孩子们非常乖,齐刷刷地转过身来,十分认真地说:“客人老师好!”“同学们好!”在30多位老师中,仅传出了我一个人的应答。  相似文献   

14.
孙建锋 《师道》2002,(7):30-31
一个理想的课堂,标志之一,就是我们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但是,在单向灌输的一言堂盛行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多少儿童的声音呢?毋庸讳言,充斥我们耳鼓的多是对儿童声音的不自觉压抑。——“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后再说!”——“说得不完整,真笨!”  相似文献   

15.
“教师节快要到了,我们准备给每位老师发两万元奖金……”校长宣布。会场上一片惊叹!“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大家顿时泄了气。“不过我们准备组织全校老师去新马泰旅游……”校长接着说,会场气氛重新热闹起来。“不过这也是不现实的!”校长又补充道。这是一则老掉牙的笑话,用说“半截话”制造出笑料。作为笑话,虽然这种创作方式简单了一些,毕竟还能让人付之一笑。不过将说“半截话”运用到严肃的教育领域,就会误人子弟继而危害社会了。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国人几乎都耳熟能详。从他的话中我们都能得出结…  相似文献   

16.
请你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选择一件最有意思的事,仿照例文写一篇日记。第四节上课铃声刚刚打响,我的肚子就“咕咕”地叫了起来。唉,饿得真不是时候,离下课还早呢!这节课怎么过呢?刚走进教室坐下,教我们英语的m isstong就春光满面地来到我们班,高兴地用英语说:“孩子,你们好!”我们大声地回答:“你好!佟老师!”接着老师又用英语问我们身体好不好,我们也用英语回答老师。这时,我想起有些教我们的老师,每次进教室都面无表情地说:“同学们,你们好!”一点亲切感也没有,我们也是懒洋洋地回答老师,好像是那种贵族的波斯猫。现在佟老师声音…  相似文献   

17.
林慧敏 《江苏教育》2007,(19):16-17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处理工作,听到门外有个稚嫩的声音问道,“林校长,有位外国老师找您,我们可以进来吗?”“请进。”只见四(1)班的钱沛升同学轻轻推开门:“林校长好!”说着鞠了一躬,“这位外国老师要找您。”随后转身对着外国教师说:“这位就是您要找的林校长。”  相似文献   

18.
快乐的多多     
迟到的理由多多上学又迟到了,老师生气地问她:“快十点了,怎么才来上课?”多多说:“您不是要我们等没有汽车时再穿过马路吗?”“对呀!”老师说。多多振振有词地说:“今天我过马路的地方停着一辆汽车,等它修好开走后,我就来了。”听了这番话,老师气得说不出话来……  相似文献   

19.
高均老师针对本刊第3期《本刊视点》栏目的文章《无法效仿的样板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说为广大读者开了一个好头,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我们非常欢迎。办一本刊物,如果总是看到一家之言,听到一个声音,其生命力必定不会长久,所以本刊极为欢迎意见不同的稿件,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都是本刊上上之选。本刊更欢迎针对一个问题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和争鸣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蝴蝶飞过     
顾柯 《学前教育》2006,(6):48-48
在大班的一个教室里,一节平常的集体活动正在进行。孩子们都投入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突然,一个声音轻轻说:“蝴蝶!”引来了一些小朋友好奇的目光,原来是教室的窗户上停了一只黑色的蝴蝶。又有一些小朋友轻轻地叫起来:“蝴蝶,快看蝴蝶!”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响,老师不得不停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