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形成数学知识一般经过: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其中,感知过程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感知数学材料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数学符号的感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然.教师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知能力,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感知数学的作用和趣味性;从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从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谈感知数学材料能力的培养江苏省海门县教育局教研室陈松坡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一般是:感知一表象一抽象。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感知数学材料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一、感知数学材料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个基本层次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捷茨基在...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感知支撑,也需要学生对数学现象的深度解读与提炼.创设适宜的探究情境与活动场景,利于学生收集相应的数学现象,获得必要的感性认知,从而使学生真正融入新知的学习研究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增强感知的解析,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建数学认知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6.
注重感知数学材料能力的培养陈松坡小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的过程一般是:感知──表象──抽象。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是在这样的认识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忽视感知过程,忽视感知数学材料能力的培养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对于所呈现的相同数学材料所收集的信息也不同,这与他们感知数学材料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可以通过扩大需被感知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差别、加强形式化能力的训练、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等教学策略来使得学生更有效地感知数学材料中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经验的感知与积累是新课程标准对于数学学习过程提出的要求。学生数学经验的获取与丰富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在学习过程中提取,在拓展过程中运用。学生丰富自身的数学经验,他们的数学素养也会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学习数学首先从观察和感知数学信息开始,所以观察和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与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率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多教给学生一些具体感知与收集数学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会发现、会思考、会探究,自己能有效地感知和分析数学信息,并转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知数学自身的美,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育元素,让学生充分感知、欣赏、创造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极限思想是近代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借助多元表征来感知极限:借助图形表征显性外化,直观感知无限;借助数字表征迁移经验,初次感知极限;借助动作表征动态演绎,孕伏极限思维;通过思维的抽象逆推深化,内化极限思维。  相似文献   

12.
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 ,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认为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 ,并且通过语言训练 ,引导学生从直接的感知过渡到抽象的思维。一、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任何思维都是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相对地说 ,感知材料愈丰富 ,思维的内容也愈丰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呢?1 创设真实的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 ,能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如在认识自然数“1”的教…  相似文献   

13.
十七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们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的”。一切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源于感知。没有正确的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正确的感知,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真知。数学教学亦无例外,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感知的作用,必须用感性形象来支持对高度抽象的数学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13,(4):74-75
基于图形计算器的数学实验室,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数学、发现数学、体会数学的奥秘。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引入图形计算已有多年,近些年更是邀请了国内国外的教师专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讨活动,不仅学习了国外与图形计算器相关的数学活动案例,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了数学实验的活动课;而且在这基础上创建了基于图形计算器的数学实验室,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数学、发现数学、体会数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数感指的是一个人对于数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感受和触觉感知。它可以表现为数字信息捕捉能力、数字敏感度、数字反应力等。为此,文章提出了借助生活实例强化数感感知、借助数学活动扎实数感感知、引导观察思考提升数感能力三个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奠定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感知数学语言的存在 数学语言无处不在,存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中常会接触到数学语言,感受到数学语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有趣的,但也是抽象的,需要幼儿要在感知和探索的过程中去领悟。3-6岁的幼儿正处于探索和感知阶段,让孩子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总结和归纳,从感性(感知)到理性(大脑),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数学活动分为感知、行动和反思,从儿童到成年人的数学思堆经过从感知和行动的具体化、符号的过程概念化到定义和证明的形式化世界.文中主要根据David Tall关于数学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讨论将数学划分为三个世界的根据,并具体分析三个世界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根本上把握数学认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纣旨南》)中,“科学”领域的幼儿“数学认知”部分按照幼儿,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建议,其三条教育目标都提到“感知”。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积极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创设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情境,引导幼儿应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上学习数学,认识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