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弄璋”与“弄瓦”,在两三千年前的周代。已作为生男、生女的代称。后世惯以。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庆贺亲友家喜获龙凤,这也成了旧时广为流传的一种祝词,至今仍在沿用。  相似文献   

2.
古诗文中的字词所传达的信息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 ;汉语的词汇意义的内涵与外延与英语也不是一一对应。古诗文中的某个词是今义还是古义 ,它的古义是什么 ,都是译者所需注意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床”字在古诗文中不同意义的探讨与训诂 ,说明把握字词的文化语境是理解原文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为此,高中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文言字词的解释,但往往重“义”而轻“意”。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把文言课文从头到尾翻译一遍,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才可安心,然而,从考试反馈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的第17题“解释加点字”和第19题“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两题共10分,全市的平均得分仅5分,得分率只有50%。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重男轻女”,生子有“弄璋”、“弄瓦”之别。在“男子社会”里.家庭以“丈夫”为中心,妻子只能按三从四德的标准去行事。去侍候丈夫,“夫为妻纲”是恪守的准则。如果这样看待古代的夫妻关系,恐怕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5.
陈璧耀 《中文自修》2005,(10):46-47
什么是致仕?前两年文坛曾有激烈的争论,但最终似乎未曾统一。有人以“致”的现代常用义是“达到”和“给予”,就把致仕理解为求官。这实在是一个误解。作为古代官场特定术语的“致仕”是不能分拆理解的。以求官释致仕,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为理解文言词语的大忌。在古代,致仕是与入仕相对的。入仕是求官,是进入官场;致仕便是辞官,是退出官场,就是把官位和俸禄还给君王,相当于今天所说的离休或退休。  相似文献   

6.
弄璋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璋,即圭璋,是古代朝聘、祭祀时所执的玉器。以“弄璋”称生男孩,祝他长大后为王侯执圭璧。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字词的意义看和今天不一样的有八处。这八处按古义和今义解分别是:①闻:古义:听到、听说;今义:用鼻子嗅。②河南河北:古义:河南指河南洛阳和郑(郑州市)、汴(今开封市)一带(唐代属河南道),河北指今河北省各地和孟(今  相似文献   

8.
古今义浅说     
训诂学是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解释字义或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而作为语义基本单位的词义是纷繁复杂的。大量的词义随着时代的推进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在对字词进行训诂时,有必要辨析古今词义。笔者在此试图以古义与今义为研究对象,说明古义与今义的含义,探讨古今义的差异,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借助同学们熟悉的成语,通过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可以帮助大家形象地掌握古汉语知识。下面就以某些成语为例来谈谈汉语中一些字词古今词义的差异。一、古今词义变化显著的。如“楚楚可怜”的“可怜”,它保留着“可爱”的古义,不能理解为今义“值得怜悯”。又如“何去何从”,这里的“去”就保留了它的古义,指“离开”、“背离”。“走马观花”是说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这里的“走”不能理解为今义“行走”,它保留着其“跑”的古义。二、古今词义变化细微的。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里的“勤”是指“劳”,不是“勤快”之义…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2005,(12):30-30
“我要是个女孩就好了。”这是一个前去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室的小学男孩说的话。据咨询室的余主任介绍,现在上小学的许多男孩都有同样的感受:班上女孩很出色,而自己却得不到老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周掌胜 《语文知识》2000,(10):62-63
《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高中课本注解“恶其能”:“嫉妒他的才能。恶,厌恶。”课本注者大概认为“厌恶他的才能”这种说法讲不通,故引申为“嫉妒”。殊不知“恶”字自古及今,均无嫉妒义。因而笔者认为这个注解欠妥。那么,“恶其能”的“恶”应作何解释呢?鄙意以为应解释为  相似文献   

13.
在成语辨析中,很多人把“网开一面”与“网开三面”完全对等了起来。把“开”都当作“打开”义。甚至某些辞书里的相关解释,也相互矛盾,请看:  相似文献   

14.
罗金  彭小兰 《辅导员》2014,(11):9-9
小时候,好奇心太强了,看见电视机里的“天线宝宝”,总想进去和它们“玩一玩”。有一次,我的好奇心又上来了。看见小波家里很新奇:饼会抛过来,根本不用自己拿,还有一只大象会吸灰尘。脑子里老是想,如果我的家里也这样,那就太好了!  相似文献   

15.
女孩一思想,世界不再单调。 14岁的女孩典典一开篇就把一个原本混沌的自我分解成:(1)性格直率、我行我素、敢想敢做的17岁男孩;(2)性格冷静,喜欢看书、喜欢玩,乐观开朗,平凡正常的14岁女孩;(3)圆滑变通,狡猾严肃的老太太;(4)善良聪明的“大姐姐”;(5)憧憬“爱情”的小弟弟/妹妹;(6)“快乐无边”的傻大叔。这些单纯直接的比附一下子就让我喜欢上了这本书,也喜欢上了这个不同一般的女孩。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方式,虽然看似对文言字词、句式“扣”得较实,但效果未必好。而且这种被多数教师奉为圭臬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填鸭式”“嚼烂了喂”的串讲,其结果必然是将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失去整体感。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1898年3月5日,古城淮安驸马巷里一户姓周的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子。这男孩子就是周恩来。新生的男孩给全家人带来喜悦。他的外祖父听说女儿有“弄璋”  相似文献   

18.
辞书有一“州^-”字,注明“音形,义未详”,今考敦煌写本,可以确证该字为“刑”字。  相似文献   

19.
“啪啪!啪啪!”这是近一段时间我班教室里经常可以听到的声音,循声而去,你会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摆出一副瞄准射击的架势;嘴里不停地“啪啪!啪啪”地喊着。  相似文献   

20.
从初中开始,就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给自己起“琉璃瓦”这样奇怪的网名.我说这名字出自张爱玲的短篇小说《琉璃瓦》.那故事里的姚先生有位多产的太太,生了七个女儿.亲友们根据《诗经》中“弄瓦,弄璋”的话,和姚先生打趣,唤他太太为“瓦窖”.姚先生并不以为忤,只微微一笑道:“我们的瓦,是美丽的瓦,不能和寻常的瓦一概而论.我们的是琉璃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