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内容为数系的扩充、复数四则运算、复数的几何意义.教材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引入复数的相关概念,展现了实数系的扩充过程,并类比实数定义了复数的几何意义.教学重点为复数系中的运算问题,规定了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探究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对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讨论了其几何意义;教材注重了思想方法的渗透,"类比"思想贯穿全章始末.本课时教学目标为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分类及复数相等,重点是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例,谈如何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深刻思维,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习经验、借助几何直观理解算理概括算法、类比新旧知识提炼乘法本质等学习过程,设计富有层次的探究活动,通过关键性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层层深入,发掘知识内涵,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乘法分配律”作为一种数学模型,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真正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教材定律“原型”的挖掘,要强化并设计学生所需要的“活动经验”渗透.如果我们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之前能够时教材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以让活动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并在实际教学中提早形成定律的模型,适当提前定律教学的话,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笔者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本文通过两份教学设计的对比.阐述了笔者两次教学“9的乘法口诀”的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5.
微项目学习灵活性突出,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以“黄土高原的黄土成因之谜”为驱动问题来构建教学主线,并基于情境设计探究活动及问题链,演绎了风与沙土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风消土沉”“风弱沙积”和“风强岩蚀”的结论。认为通过微项目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复杂真实地理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提升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6.
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是复数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把复数的乘法运算转化为向量的变换(旋转变换及伸缩变换),丰富了复数的内涵.但是教材中仅给出了一般结论,缺少必要的解释与相应的训练,不少学生认识上不到位,不能顺利理解和接受,产生思维上的困难和障碍.笔者在进行教学时,立足教材,深化概念,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 从特殊到一般,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讲授完复数的乘法法则之后,为导出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先给出以下题目让学生练习.题组 计算下列复数的积,并指出被乘数复数及乘数复数分别…  相似文献   

7.
复数的内容可分为定义、运算和几何解释3个部分.无论是在教学过程,还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都偏重于定义和四则运算,忽略了关于它们的几何意义的思考.这不利于学生对复数“精髓”的真正理解,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制约了解题思路的拓展.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这方面的知识,实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3期中胡敏老师的《有些知识不需要通过“探究”来获得》一文(以下简称“胡文”),笔者觉得胡敏老师对刘北荣老师文章的批评是不切实际的。胡文指出,运算符号“×”专业性强,是经历了复杂的过程才总结出来的,没有必要费周折去探究、去学习,而应引导学生多探究学习“乘法的意义”。按照胡老师的观点,似乎刘老师让学生创造50个2相加的表示方法就不是在学习乘法的意义了。什么是乘法?小学课本里这样描述: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在传统课堂中,尽管很多教师反复强调“几个几”怎样写成乘法算式,但学生仍…  相似文献   

9.
微探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研究课本内容,明确教学要点,并结合学情将其转化为“微探究”任务,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和讨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数学探究的关键要素,明确数学中的矛盾,精简探究过程,在微探究中抓住主要矛盾.微探究是一种新的概念和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应用微探究模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基于学生学习品质提升和知识构建的需要,设计微探究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中“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学习了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实践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主题图,在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1.
项目化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中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经历各种数学学习过程的学习模式.项目化学习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本文聚焦第三学段六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圆”这一单元,在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后,重整教学内容并进行项目化学习方案的设计,确立项目化学习的流程,结合项目开展的全过程对项目化学习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学文化为线索设计“复数”复习课教学,通过复数的代数表示、几何表示和三角表示等内容建立代数、几何、三角等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课前思考 “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的起始课.教材通过“数糖果”情境,在学生已有的“跳着数”的知识基础上,体验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为后续学习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 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2.使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行一行和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写出相应的连加算式.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奇妙的喷泉     
李奇云 《物理教师》2004,25(1):49-50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是新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和设计探究性实验活动,特别是既不复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实验活动.下面介绍广西师大科学教育研究所科学探究乐园中的一个“奇妙的喷泉”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能有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不断积累探究经验,为形成终身可持续性发展的探究能力奠定基础.文章以“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为例,具体从“情境导入,初露端倪”“几何推理,步入正轨”“借助图形,引发思辨”“逐层深入,训练思维”四个方面谈谈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探究经验.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称“新教材”)中设有“探究与发现”栏目.教师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很多人只是把教材中的探究内容和作业作为应用题讲一下,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实质上,“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教学理念,是对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一种挑战方式,它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中心的开放式学习,在此过程中可以显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等.  相似文献   

17.
吴秀凤 《科学教育》2006,12(2):F0003-F0004
1背景上海二期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追求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究的过程。怎样才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呢?我作了一点尝试,以高一“生命科学”第一册“细胞的探索”为载体,通过学生探究学习方式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设计2.1教材分析“细胞的探索”这节课分三课时,我主要以“实验3.2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条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口标,又是科学学刊的方式。”探究是科学的根本,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科学素养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这些理念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以试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9.
推进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任务,数学软件GeoGebra与“图形与几何”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挖掘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几何直观素养、促进自主合作学习,对形成动态开放、以学生为本、可持续的新型教学形态具有积极的意义.研究者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从勾股定理的发现、证明、延伸三个方面设计探究活动,通过GeoGebra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促进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而在此意义上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是解读现代语文学习的神奇撬杆.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豁然享受语文之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