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正>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背景下,复习课注重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从“重习题、重解题技巧”向“重问题、重迁移、重能力和素养”转型。大单元教学围绕大概念学习主题展开,强调教学内容情境化、结构化,满足学科育人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能够破除复习课课时零散、知识碎片化、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等困境。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变,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深度学习的视角,简述了通过设置习题情境素材,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借助体验式习题,培养主动学习能力;通过探究性习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运用综合信息情境习题,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实现习题教学从知识的解析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转变的一些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创设真实情境,在提出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而设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通过活动参与,进行知识建构和知识迁移。其中“,情境”要素联结学科问题和学科价值“,问题”要素引发知识建构和深度思维“,活动”要素实现知识重构和知识迁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精准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新认知;精细组织活动,激发学生深入新探究。  相似文献   

4.
“情境化”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环境,拉近了新知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为学习新知提供了一个生长点。而“去情境化”,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知识的本质,促使学生自觉地建构知识体系,以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可见,“情境化”与“去情境化”两者并不冲突,它们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而课堂中的“情境化”最终要上升到“去情境化”。在本文中,对“情境化”和“去情境化”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其他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习题是巩固和诊断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材编写中建议:习题设计应具有情境性。新人教版化学必修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情境化试题,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情境化试题在拓宽学生认知、建立理论与实践联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培养正确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探讨习题情境素材的选择和创设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应用情境素材命制习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继红 《甘肃教育》2023,(6):115-119
学生经验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依据课标内容和活动意图,收集学生经验并对其进行改组,是活动教学的基础。地理“活动”体现着案例化情境教学,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特点。地理活动教学融合了传统课后习题的功能,是教师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核心素养的实质是指在新情境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把问题贯穿于学习全过程,使学习问题化,让学生充分与情境、问题有效互动,是学生从情境到核心素养自觉创生的关键路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以终为始”的评价,扶放有度的“三问融合”,全程优化的“学问交融”,引领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自觉创生。  相似文献   

8.
英国中学语文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善于设计情境化的驱动任务,为学生阅读学习搭建思维支架,为其习得类型化的阅读与写作方法奠定基础,在“再情境化”教学中,关注学生对知识方法的灵活运用与迁移,关注其动态而真实的学习过程并给予表现性评价。这些教学理念与策略既切合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也与当前的大概念教学、项目化学习理念不谋而合。总结情境教学中“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几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与成效,通过中英对比描述,为国内中学语文情境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习题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习题的情境、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水平三个核心元素,其中认知水平分析与情境的复杂程度、知识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基于认知水平分析的习题选择与编制,需要把握概念模型理解与多元表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了解学生认知水平以确定习题认知水平层级,需要在低认知水平习题设计中减少机械记忆、重视对核心知识和活动经验的复现,需要在高认知水平习题设计中降低题目的结构化,还原情境的现实性,加强题目呈现的多元性,注重结论探索的过程性和开放性、结论应用的实践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缘由 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通过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体现了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问题情境作为学习过程的核心,直接关系教学的成效。目前大多学者、教师都是从实际操作层面,即“怎么教”这一层面展开讨论,如把“问题情境”故事化、把“问题情境”活动化、把“问题情境”生活化,等等。科学理论告诉我们,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知道这个事物的由来、事物发展的基础、事物发展的趋势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它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从教育学角度分析就是要了解“为什么教”“教什么”的理论性准备。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应是一个“故事化”与“去故事化”相互融合与平衡的过程。“故事化”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现场性与参与性,“去故事化”强调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与完整性。教学时,将知识下沉到故事化的任务情境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然后将个体经验上升到知识的规律层面,最终返回到个体的生命世界中并表现出来——这是素养取向教学的运行逻辑和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真实情境的习题课教学模式以真实情境引入,经历习题探究、模型建构、变式应用环节,能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于习题教学活动中。以“追及相遇问题”为例,阐述了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模式下如何设计并开展习题课教学。在本课例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物理问题、构建物理模型,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和变式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立足初中科学习题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初中科学习题有效设计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依据启发性、专题性和生活化原则精选习题,从习题的情境化、阶梯化及实验性方面多样化设计习题,通过变式练习、一题多解等方式进行的习题改编与拓展,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本质及掌握知识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对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强化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讨.1 以“设疑法”创设习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攻克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用“设疑法”来创设习题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设疑法”的关键是教师要恰当地点破学生的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学生思维的情境.例如在学完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后讨论这样的题目: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结构化教学要求课堂必须创设连贯、有序的情境。为此,教师首先要从学科结构的视角挖掘教材的知识并构建知识结构,进而对微知识进行问题化处理,形成微问题。再开发适应微问题的微情境并形成序列,对序列微情境进行有机整合,创建核心情境,从而开展教学活动。以苏科版初中物理“电磁感应”课题为例,详细介绍促进物理知识结构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中考复习课堂中,教师应采用真实情境的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将核心知识问题化,抽象问题情境化,通过让学生不断解决问题来学习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知识.本文以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与功”单元复习教学为例,在复习课上利用问题驱动,创设复习主线;借助问题碰撞,维持学生思维;通过问题小结,促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7.
从习题数量与模块、习题类型、习题情境及习题层次等方面对2007年版和2019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的习题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发现:(1) 2019年版教材习题总数略有减少;章后习题模块变化较大.(2) 2019年版教材章后习题中删除判断、实验设计、计算等题型,增加选择题、图表题及查阅资料(或调查)题型比例,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间的联结及信息处理能力.(3) 2007年版教材习题题干大部分无情境,新教材习题则设置了大量“学科情境”或“生活情境”,更加注重知识和情境的联系.(4) 2019年版教材习题的综合性、层次性更强.2019年版教材教材是基于新课程标准而编排的,习题的编写体现了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相似文献   

18.
彭朝鲜 《成才之路》2012,(36):45-45
目前,关注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话题,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要去探索的课题。教师要将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知识有选择性地进行问题化、情境化设计,努力敞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点,PISA项目考核给了人们启示,即在现有数学素养目标的基础上,融合PISA测试的指标来创编情境化习题,多角度评估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对比融合数学核心素养和PISA数学素养,确定情境化习题评价目标。基于认知水平,创编适合评价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情境化习题。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教师工作提供教育信息。  相似文献   

20.
重视大概念统摄和真实情境创设,融合“核心概念、学科任务、认识角度、能力活动”,借助学科思想,找寻基本规律,在思维碰撞中对原有认知模型加以完善发展,在层级递进的驱动问题中让学生自觉关联调用多种认识视角,建构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综合实现了知识的结构化和解题的思路化,促进了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