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郭志明 《农村教育》2002,(12):59-60
对学生来说,语文老师应该是魅力无限的。当老师来到教室,当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语文老师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中心,具有无限的引力。这种魅力,如果用“定格”手法形容,就像清代刘鹗《明湖居听书》(《老残游记》片断)描绘的说书艺人王小玉一样,往台上一站,眼睛向台下一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相似文献   

2.
李玭 《四川教育》2010,(11):47-47
在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应该是魅力无限、光芒四射的。这种魅力是一种内在的功力,是一种深蕴在骨髓和细胞里的气质,它能产生一种极大的吸引力,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师应用什么样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自觉”的艺术。许慎《说文解字》言:“觉,寤也。从见,学省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寤,寐觉而有言日寤。”这里的“自觉”,是指“自能感觉、自会察觉、自主品觉、自行悟觉、自可醒觉”等意思。语文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知与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只有引领学生走进“自觉”的语文,放手让学生“自感自悟”“自品自觉”,学生才能亲身体验、切身体悟到语文的无限魅力,才能获取语文学习的成功与幸福。  相似文献   

4.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了。”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一定深谙如何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向往的路径。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应该是既具有亲和力又具有创新力的魅力语文教师。这种魅力是一种内在的功力,是一种深蕴骨髓的风度气质。  相似文献   

5.
开设“语文活动课”的实验活动,全方位、立体地、广视角地培养学生素质,使语文活动课成为架设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桥梁,真正体现大语文教育的无限魅力。 一、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语文活动课是“开放性”的,既然是开放性的,它就包罗万象,形式不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围绕主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应该是魅力无限、光芒四射的,这种魅力,就像清代刘鹗《明湖居听书》中描绘的说艺人王小玉一样,往台上一站,眼睛向台下一盼,"满园子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那么,这种魅力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笔者认为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李俊霞 《教育艺术》2002,(11):63-6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实践中去。”因此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 ,就有多种创造机会的途径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渠道 ,使学生在无限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 ,用语文 ,丰富知识 ,提高认识 ,增长才干。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 ,我们是怎样巧设作业 ,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一、设计“演、唱、画、制作”作业将语文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演、唱、画、制作”中 ,能给…  相似文献   

8.
孔子在齐国闻《韶》,“三日不知肉味”(《论语,述而》),这是音乐艺术的境界;海涅在1848年5月,抱病到法国罗浮宫向维纳斯女神诀别,“几乎痛哭失声”,“感受她真实的生命”,这是雕塑的人体艺术给诗人的真切感受;我也几次翻阅《红楼梦》,每到动情之处总是泪流满面,这是文学艺术的魅力。这些就是不可低估的艺术力量。教学也是艺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序言》中指出“教学论的意思是指教学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既是艺术,它同样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让人如沐春风,叹为观止,而上好课的老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适当运用了教学艺术。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这就使语文教学艺术必然打上情感的烙印。无论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还是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情物”,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和谐、统一,才能弹奏出语文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在教学的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蒋保华 《师道》2003,(10):21-21
自上个世纪末《北京文学》的《不仅仅是语文》始,掀起了一场讨伐语文教育的运动,引起了很多人士的响应:《三位大学教授评1998年语文高考试卷》《语文教学的“病根”》……1999年,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了《世纪末的尴尬———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再次引起全社会的回应: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语文教学沦落到如此境地,自非一日之寒。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和生产速度之迅猛已成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的教学仍固守着曾拥有无限魅力和风光的教材体系而停滞不前,现代气息弥漫至此就被隔离了,…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师理应成为“魅力教师”,他的魅力就体现在语文课堂里。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始终觉得缺少一些难以触摸的东西,缺少了这些东西,我们只能原地徘徊,难以超越自我,无法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我常常在思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11.
孟建伟 《新疆教育》2012,(9):135-135,141
语文究竞如何定性?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对话,沟通?巴西著名对话教育思想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弗莱雷批判了教育中的“存储行为”,指出这种教育是将知识和真理“储存”进学习者的头脑中,书中明确批判了“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提出,打破了语文界沉闷的局面,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觉与思考空间,通过对“对话”模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数星星的孩子》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讲述了我国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 ,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 ,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课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而在小张衡天真烂漫的求知故事里 ,却又蕴含着深刻的成才之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提出 :“要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要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因此 ,…  相似文献   

13.
无穷作为一个极富迷人魅力的词汇,长期深深激动着人们的心灵。彻底弄清这一概念的实质成为维护人类智力尊严的一种需要。而数学是“研究无限的学科”,因此数学就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征服无穷的重任。我们在本文中将简要介绍一下数学中无穷思想发展的历程。光辉的起点:数学无穷发展的萌芽时期早在远古时代,无限的概念就比其它任何概念都激动着人们的感情,而且远在两千年以前,人们就已经产生了对数学无穷的萌芽认识。在我国,著名的《庄子》一书中有言:“一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形成一种能力,养成一种习惯。知识的获得是必要的,但最终必须形成能力,成为习惯,也即语文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它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相似文献   

16.
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源于语言魅力的召唤,而最具有美感效应的语文,即是诗的语言。王老师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孩子们徜徉于古典音乐的世界,一轮千古明月映照古今,一曲低吟浅唱流芳百世,学生在乐声的激荡下“读、品、写”,老师“范、导、兴”,这位栖息在“诗意语文”里的大师以其灵活变通的方式,增强学生感情的体验,让学生将智慧的碰撞、知识的竞争演绎到巅峰对决,课堂正能量在无限流淌。  相似文献   

17.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世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都有探求知识奥秘的天性,恨不得囊括天下知识,获得真才实学.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桃花源记》吸引学生去“问津”人世间的桃花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学生去想象火热的战斗生活,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唐睢不辱使命》把学生带到唇枪舌剑的辩论中……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语文中美的世界,就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孔乙己》中有“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师理应成为“魅力教师”,他的魅力就体现在语文课堂里.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始终觉得缺少一些难以触摸的东西,缺少了这些东西,我们只能原地徘徊,难以超越自我,无法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我常常在思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缺少什么? 你的语文课有亲和力吗——轻轻地贴近学生 上课时,教师若面无表情,话语严肃,不善于夸奖学生,不善于拉近师生距离,师生关系就会僵硬,距离遥远.这样的课堂,师生都难以进入角色.下面,欣赏一段于永正老师与学生的课前谈话.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种表述是对语文知识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20.
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任何有成就的人,他们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专业,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授课时注重生动性,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这是大家公认的,并正在为广大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