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乐舞诗是唐代高度发展的诗歌艺术与舞蹈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产生了一批描写舞蹈的名篇佳作,这些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蔚成乐舞诗坛百花争艳的奇观;二、运用恰当的动词、生动的比喻和动静相生等手法,艺术地再现舞蹈的动态美;三、使用多种修辞格和景物描写,创造审美意境,将舞蹈形象转化为诗的美学形象。  相似文献   

2.
诗歌本体美,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质。诗歌美是诗艺术的整体性美,它使诗歌产生高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素有“诗国”之称。古典诗歌中的哲理诗,主要表现作生活中有所感悟,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描述,曲折委婉地揭示出某些生活的哲理;哲理诗一般多以五绝、七绝出之,篇幅比较短小;此类诗是哲理与诗情的有机统一,含蓄隽永,启人心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有着非常鲜明的音乐性,在具体的诗歌审美活动中,应注意诗与音乐的融合。两者的融合,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是巨大的。究其原因:乐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源,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与诗的有机融合是人类本能的需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如果抛弃了诗歌的音乐性,也就意味着抛弃了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源,其审美愉悦和审美价值将大大地降低。  相似文献   

5.
朝鲜诗家金昌协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标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主张诗歌是"性情之发""天机之动"的产物;作诗不能一味模仿,要创新,创作出属于朝鲜本民族的诗歌,并且以唐诗作为诗歌审美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侯建国 《学周刊C版》2013,(4):192-193
唐代辉煌的绘画艺术成就,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文化积淀和艺术素材。杜甫的诗歌满怀着忧国忧民之思,报国无门之感,不仅揭示了画面形象的现实意义,更为题画、咏画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作为独立的文学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嵩焘坎坷的经历,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呈现出直通心灵,见真性情的特征。他着重于传统诗教的伦理功能,诗歌中表现出对亲人强烈的爱怜之情,常含对友人真挚的勉励、眷念之情。他宦海沉浮,远涉重洋,诗歌中表现出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8.
西湖名扬天下,固然在于山明水秀之景,也与历代诗人题咏名篇有关。杨万里西湖诗与其他众多西湖诗相比,别具一格、独放异彩,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其西湖诗具有较高层次的审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诗歌作品的一个种类,全真丹道诗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表现全真诗人们心性修炼的内容、意义及其主体感受是丹道诗在内容上的基本特征。适应这一特征,在艺术上主要表现为比喻和象征的运用,而且被赋予了宗教文化内涵,使诗歌形象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和神秘的宗教光圈。这是由全真教性命双修、形神俱妙的内丹理论、内丹功法及其宗教阐释符号系统决定的。因此,丹道诗的创作,既有符合一般诗歌创作过程的一面,又有其特殊性一面,它是体道的,也是审美的。  相似文献   

10.
唐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流光溢彩、耀眼夺目的瑰宝。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两者既有联系,互相影响,又具有不同的特征,因审美心理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方法各具特色。探讨其创作心理与审美知觉,有利于深刻认识中国诗歌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登览诗是唐人诗歌中颇具审美价值的一种诗歌品类。王维集中的登览诗,一方面是受重九登高的传统民俗影响所致;一方面则是其对野游登高之雅兴的如实记录,并使之嬗变为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而介入二者之间且以“楚辞体”进行创作的另一类登览诗,则是王维表现在登览诗方面的一种艺术创新。王维的登览诗在数量上虽然较孟浩然为少,但在初盛唐之际登览诗中与孟浩然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12.
马丽 《华章》2007,(11):219
茶为国饮,兴于唐代,常能引起文人的诗兴.而中晚唐的茶诗有着不同于前的审美特征,那就是以"清"为核心的:清寒、清醒、清癯、清苦的审美特征.大历十才子的茶诗之清肇始其端,士大夫茶诗之清,晚唐僧家茶诗之清,共同表现了这一时代的茶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诗家语言追求“韵味”的审美传统是与佛家语言观的影响分不开的。作为中国化特有的现象.诗家语言向佛家语言的渗透,使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语言具有较强的审美意味,并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主要表现在诗偈与公案两个方面。而佛家“不在字、不离字”的语言观渗向诗歌,则奠定了古代中国诗歌语言追求“言外之意”、“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的审美传统。“韵味”等传统诗学理论可谓诗禅表达方式的共通点在理论上的凝结。代表着传统诗歌的语言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朝鲜诗家金得臣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认为诗歌是"得于天机"的产物;做诗要"用尽一生心力";在进行诗歌审美批评时,要"具诗眼",不能"以名取诗"。金得臣的诗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家骥 《红领巾》2004,(6):98-100
当今诗歌,否定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不关心社会,反意象,消解诗意,审美标准迷失、混乱,尤其是“第三代诗人“的诗与论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应建立诗歌共同的审美标准,以有利于诗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诗歌的审美标准是:一、真、善、美.二、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或热情激荡、动人心.三、诗家可读懂.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魅力主要来自它的语言,读者在细细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体味领悟诗中所隐含的思想、情感.修辞作为语言的艺术,更是追求较高的审美价值,达到美的境界,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英诗中修辞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美感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山水田园诗的历史源远流长。王维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和盛唐其他诗人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使其具有广泛的欣赏队伍。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着别具魅力的审美构成因素。具体表现为:赏心悦目的感官美;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自我我格的强化;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期,产生于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唐传奇与诗歌产生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在唐传奇中直接穿插诗歌,即有韵之诗与无韵之笔共存;另一方面,诗歌追求意境的审美情趣融入传奇创作中,形成诗化之笔的唐传奇。  相似文献   

20.
就女性审美的角度看,从《诗经》中完全可以寻找到女性诗歌审美的踪迹,其特点显然有别于男性诗歌。表现在诗歌主题上,主要以情感表现作为创作主题;表现在诗歌语言上,相对比较感性、灵动;表现在诗歌题材上,女性诗歌主要取材于琐碎的日常生活。由此可以看到女性生命和诗歌艺术之间的本质同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