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幽默与漫画     
太阳伯伯 我的一个叔叔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儿子,有一日他发现,他儿子在窗口一边挥手一边讲:“伯伯再见!”叔叔最初不以为然,以为儿子在跟街上路过的阿伯讲话,但是又觉得他儿子每次都是黄昏左右才这样讲,且看不到窗外有人……叔叔越想越害怕……于是就问儿子和谁说再见。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说了如下的故事:一位家长为了让不争气的儿子改好,想法让其当兵入伍,希望他在部队的大学校里磨炼磨炼。当看着儿子坐上军列远行的时候,家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这是松心的气──为儿子操心操够了,进了部队那个大熔炉总不会再让儿子像在社会上一样常做坏事;这也是懊悔的气──儿子这样的素质当兵入伍并非易事。总算起来,打发上下左右的各式“人情”,也得用去五千元左右。这五千元花得太冤枉了,不是时候啊!悔之当初。这倒不是说为儿子的成长投资舍不得,只是那位家长想到:如果在儿子小的时候就注重教育,宁愿在其他方面牺牲一…  相似文献   

3.
传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向父亲请教学习书法的秘诀时,王羲之指着排列在院子内八口大水缸的对儿子说:“你把这些缸内的水写完,就会知道了”。后来,王羲之的儿子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终于练好了基本功,掌握了艺术精髓,成了书法家。 艺术是这样,教学是这样,教导工作也是这样。教导主任必须是一个优秀教师,但并不是每一个优秀教师都能作好教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儿子十岁时,痛苦极了,他知道了父亲的婚外情。在儿子最痛苦的时候,是小学张人麟老师给了他勇气。年少不懂事的孩子,但凡哪个家长有了风流韵事,又被若干同学看见,那么,这个同学惨啦。儿子马永衡就是这样。十岁左右的同学常常拿儿子开涮。儿子表现好或者不好的时候,有同学总讥笑他的爸爸如何在红联超市搂着“黑嘴皮”,还有住在他们住房旁的同学,天天都在班上“发布新闻”。儿子虽然痛恨父亲的行  相似文献   

5.
母与子     
言止善 《小读者》2013,(5):47-47
要了解在母亲心中儿子的位置,最好能记住这位母亲的故事。 她就是美国第三十三任总统杜鲁门的母亲。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相似文献   

6.
面对正在读小学的孩子,你能对他谈的最多的话题是什么,肯定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可是你是否知道,学习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学习成绩的好与坏,真的就能完全左右孩子的成长和成熟吗?不见得。那日,我到儿子所在的学校去接他放学,原本是想给儿子一个惊喜。他已经自己上...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教子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安邦治国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是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他不但善于治国治军 ,也善于教育子女。诸葛亮早年没有儿子。他的哥哥诸葛瑾将自己的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了他。诸葛亮待诸葛乔如同亲生。诸葛乔长大后 ,被招为驸马 ,成为皇帝刘备的女婿。在当时一般人看来 ,像他这样父亲是丞相 ,岳父是皇帝的人 ,留在蜀国的都城 ,侍奉在皇帝左右 ,过养尊处优的生活 ,是天经地义的。但作为父亲的诸葛亮却不这样做。他不愿让儿子在后方安享富贵 ,而是让他出生入死 ,转战南北。在前方粮饷供应发生严重困难时 ,诸葛亮将督运粮饷的任务交给了…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抓住"变中不变"是数学上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要善于挖掘题目中的不变量,这样能帮助我们巧妙地解决问题。例1.爸爸7年前的年龄和儿子18年以后的年龄一样,儿子几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6倍呢?这道题,我们要抓住尽管爸爸和儿子的年龄不断增长,但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差总是不变,今年相差多少岁,多少年后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誉为渔王的老人,很希望三个儿子也能继承他的衣钵,所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给他们一些渔技,凡是捕鱼能用到的所有技巧,老人都尽心传授,就怕三个儿子有什么不明白的。等儿子长大后,他们的渔技却是十分平庸,他的精湛技艺后继无人了,结果让老人非常苦恼。同样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樵夫,有两个儿子。儿子长大后,他要他们独自去森林砍柴,临走时告  相似文献   

10.
一个小男孩数学测验只得了十几分,回到家,他懊恼地告诉爸爸,他得了班上的倒数第二。出乎意料的是,爸爸并不以为然,笑着对他说:“儿子,你应该设法得倒数第一。这样吧,现在我给你出题,如果你能得零分,爸爸给你买双耐克鞋。”于是,爸爸出了20道选择题。儿子兴高采烈地十分钟就交卷了,结果得了25分。儿子不服,求着爸爸再出20道题。结果,儿子还是没能得到零分。晚上,爸爸把儿子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问:“儿子,你能告诉爸爸,为什么不能得零分吗?”儿子挠挠头,结结巴巴地回答:“有些题目我能选出正确答案,就可以把它排除;有些题目是我瞎猜的,结果猜…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说到用语言教育孩子还是用行动教育孩子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父亲带着孩子去参加儿童攀岩比赛,父亲是个攀岩爱好者,儿子的身体素质也不错。比赛时父亲站在场外不停地给儿子喊加油,儿子也能清晰地听见父亲的声音“别紧张!”“快一点儿!”“别害怕!”可是最终儿子还是输掉了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育》2007,(10):58-59
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姑娘就要出嫁了,有个人对姑娘的父母说:"女儿出嫁后,不一定就能生儿子。所以平日应该让她从婆家多偷些衣物、器具等藏在外面,防备着一旦不生儿子,被婆家赶出来。这样生活才会有着落。"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忏悔     
在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上,我听到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父亲为了多挣点钱留给宝贝儿子,整天早出晚归,即便是双休日也外出找活干。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缠着他要到小区花园里一起玩。父亲说:“我太累了,没时间陪你玩。”这时,儿子瞪着一双失望的眼睛,问:“您一天能挣多少钱?”这位父亲觉得很奇怪,儿子怎么会问这样一个古怪的问题呢?于是就不答理他。可儿子不依不饶,一定要父亲告诉他。“30元!”父亲不耐烦地告诉儿子,尔后进了厨房。从这以后,儿子没有再纠缠父亲。一个月后的一个星期六早上,…  相似文献   

14.
“约数和倍数”的教学中 ,如果借助父子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 ,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学生学过“约数”、“倍数”两个概念后 ,在黑板上写下“爸爸”、“儿子”两个词 ,并选班上一位学生举例 ,如板书“李明是李宏伟的儿子” ,然后问学生“能不能单独说李明是儿子呢 ?”“不能。”“对了 ,如果这样说 ,那李明到底是谁的儿子就不知道了 ,所以‘爸爸’和‘儿子’是不能乱叫的 ,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约数和倍数也是这个关系。谁能举例说说 ?”学生争相发言 ,如 :“10是5的倍数 ,不能说10是倍数。”“4是8的约数 ,不能说4是…  相似文献   

15.
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高大的父亲和六岁的儿子正在练习棒球的传递。尽管练习的花样在不断翻新,但儿子接球的时候却始终显得轻松自如。也许,在这个小家伙看来,他已经有了与爸爸平等传球的能力。但只要细心观察,父亲为了儿子能获得这样的感受而煞费苦心:他有时跪在草地上,为的是与儿子  相似文献   

16.
王爱玉 《山东教育》2012,(Z4):112-113
细算起来,儿子与我这个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要比与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多得多。儿子每天晚上与我同睡一张大床,爸爸是位军人,一年在家的日子只有两个月左右。一天到晚最熟悉的是妈妈的面孔。爸爸不在家,儿子的吃穿住行就全落在我的身上。儿子住在奶奶家,我就住在奶奶家;儿子住在姥姥家,我就住在姥姥家。每天早上我匆匆忙忙给他喂牛奶,穿衣服,洗漱,又急急忙忙骑车上班。儿子已经习惯了我为他安排的生活,在这种平静的生活中,儿子学会了许多,学会了背儿歌,学会了念一些英语单词,会自己吃饭了,大小便也能自  相似文献   

17.
澄澈 《家长》2013,(7):6-8
我这个人没什么文化和追求,干什么事都是随大流儿,几年前看到很多人出来单干,我也辞职干起了买卖,通过努力打拼积攒了一些钱。我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不能让我的儿子重走我的老路,我一定要尽我所能把儿子培养成才。  相似文献   

18.
早教QA     
林怡 《母婴世界》2010,(9):84-85
Q:儿子不敢坐封闭式的电梯,这是怎么回事啊?我儿子今年3岁,在1岁半左右我带他出去玩,他就不敢坐封闭式的电梯,如果我哄着他进去的话,他会紧紧地抱着我,我能感觉到他特别地害怕。我以为大一点会好些,可到现在还是特别害怕。  相似文献   

19.
一、引人入胜开场白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调整情绪,让他们迅速进入最佳状态,跟着老师探索知识的海洋。教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柴火。天下雨时,她担心小儿子的柴火卖不出去;晴天时担心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老太太天天不开心,吃不好、睡不好。教师设问:"请你想一想办法,让老太太高兴起来"。问题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七嘴八舌说:"老太太换一种想法就会开心,天晴时想小儿子能赚钱,雨天时想大儿子能赚钱,都有儿子赚钱";"天晴时,大儿子卖防紫外线雨伞,雨天时,小儿子把柴火用防水布包好卖,这样不管天晴或雨天,兄弟俩都能做生意。"这样,教师很自然地带领学生进入  相似文献   

20.
犟儿子陈大超【原文】①“这次考试的时候,你能不能故意做错几道题,使自己少得几分呢?”葛庆林终于下定决心,这样跟读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做开了工作。果然说得儿子瞪着聪慧的大眼,定定地望着他,眼睫毛直忽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